专栏

今年恐怖十佳必有它

态度 作者:Sir电影 2020-07-31 19:25:10
攥紧《平安经》。

因为Sir马上就要吓吓你。

其实《平安经》也完全没鸟用……再说谁买那玩意。

这是一部某些铁杆影迷期待了16年的电影

古宅闹鬼、战争血腥、惊悚加烧脑……

你,准备好了吗?



《战争幽灵》




01


先来把玩一下故事。


放心,此处不吓人——


二战欧洲战场,五个美国大兵前往一座古堡,执行驻守任务。

 

古堡曾被纳粹占领,又被盟军夺回,是战略要地。

 


这任务,乍听美滋滋。


毕竟士兵长期喝风吃土,露宿街头,走路走到脚都烂。



古堡这种高大上地方,有吃有喝有床睡,当然是美差。



你懂的,噩梦要开始了(下面也不吓人,高能时候Sir会说)。


一路赶到古堡,一看,果然豪华体面。


难怪纳粹要霸占了



一进门,还遇到了美国兄弟,大家更开心了。可仔细一看……


这拨兄弟怪怪啊。


一个个印堂发黑,不睡床,非在大厅地板上挤着睡。


看到五人小队,他们仿佛迎来救世主,立马想交接工作。


……交接完,立马溜,其中一个连背包都忘拿。


什么情况?

 

队长克里斯感到诡异。

 

 

身为观众你懂的,前面几个士兵,肯定是被吓走的。


而这新来的五人,好像成了某种替身……


仔细一勘察,这古堡有毛病。


地板上有抓痕,地毯上一团巨大的黑。


 

背后的木桶箍会自动倒地,明明拧不开的门会自己开。

 

通风口里,也一直传出奇怪的声音,仿佛有人在哀嚎……



这可是白天,所以这些都是开胃小菜。

 

到了晚上,呵呵。


五人围炉夜话,正聊着,一串敲击的怪声传来。

 

这声……是摩斯密码吧?

 

 

尤金一翻译:

 

我没有腿?

 

  

还没等缓过神,啪,壁炉中又掉下怪东西,好像是肢体……



晚上睡觉了,嗯。


不得不吐槽,恐怖片里的人,为啥总是分房睡……


堆满洋娃娃的房间里,八音盒会自己动的。


 

地下室里,一阵熄火的功夫,照片上的一家死人会消失……

 

 

再愚钝的人,这时也会获得结论:


我说兄弟们,这里有鬼啊!

 


马上走?不行。


收音机里传出警告:


走,就是死!

 


相信说到这,身为Sir电影资深影迷,你是不怕的。


Sir这么多年教育是白教育么?


行,来点高能的。


做好准备……


3


2


1



咱就看看图,咱也不说话。




02


摸摸小心脏,别走。


咱聊聊,为啥这片被期待了16年?


导演憋这么久的,是不是大招?


导演叫埃里克·布雷斯,你不熟就对了。


人家一共才拍两部,16年前那部,是如雷贯耳的《蝴蝶效应》。



这是第二部,《战争幽灵》。


当然这些年,导演也不是啥也没干,他以编剧和其他身份,参与了一些电影啊美剧啊《死神来了》系列什么的。


那这次杀回来,是要干啥?


必须,有野心。


表面上,它确实是一部战争片+惊悚鬼片。


但其实呢?


它还有一个很流行的电影类型(不能说,说了就剧透了),这个类型,构成了这部烧脑片最大的反转。


你懂的,有些悬念属于故事,但有些悬念吧,属于类型。举个简单例子,比如《火柴人》,开始以为是骗术电影,然后你觉得是父女亲情片,后来发现,还是骗术电影。



当然说到野心,除了商业片的悬念反转,《战争幽灵》导演还有一个目的特别赤裸裸,就是:


控诉战争。


片中用了大量直白的笔墨,展现战争残酷。


比如纳粹对古堡一家人的虐杀,还有美军德军交锋时,各种铁棍爆头,利器割喉。



还有一个残忍的小插曲,Sir很乐意为你复述一遍——


五人围炉夜话时,柯克给大家讲了自己表亲当战俘的故事。


表亲给家人写了信,信里说自己过得不赖,吃得挺好还有运动,敌人说战争结束就放他回家。


唯一奇怪的,是信的结尾有句话……


“这张邮票给哈罗德叔叔留着。”


谁是哈罗德啊?咱家没这个人啊?

于是家人撕下了邮票,发现背后还有一行小字:


舌头被割了。



这才是真相,前面那些“战俘营的美好小日子”,都是敌人强迫写的。


瘆人不?


除了吓你,导演反复都在一件事上用力——


战争对人的改变。


电影里的狙击手塔伯特,一个形象塑造最丰满的人物。



这人貌似很残忍,前面杀敌,杀完了还拔敌人的金牙。


但转头呢,你又发现他很善良。


后面在赶路途中,五个美国兵遇到一群犹太难民。

 

他走上前,把军大衣给一位母亲披上,还将金牙也塞到她手里。




所以,这是个矛盾人物。


当他骂着敌人“变态”时,自己脸上的表情却有点赞许。

 


他既痛恨纳粹的邪恶和不人道,但战争又让他迷恋杀戮。


队长克里斯曾感叹:“还好他是咱们这边的。”



潜台词是,塔伯特属于纳粹该多可怕。

 

可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万一正义本身,也值得打个问号呢?


(毕竟不是所有的战争都像二战那么好站队,而整体正义邪恶分明的二战中,也有局部战争值得讨论吧?)


这是导演向观众提出的,第一个疑问。


还有导演的追问——


战争给参与者本身造成的心理伤害呢?


不难看出,上面这位士兵的心里,埋藏着某些“阴暗角落”。


他可以五天不睡觉,连锁效应是神志错乱,分不清白天黑夜。

 

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他的嗜杀狂欢很容易就成立了……甚至,随便杀掉几个纳粹的小朋友?


我要先杀了鸡蛋,不给他们孵化的机会

……

砍了那个金毛小子的头

……

就好像根本不是我干的



此处插个嘴。


有一部高分德剧,《我们的父辈》。


编剧花了12年时间,查阅纪实资料,走访大量二战德军后代。


他想看看,当年十恶不赦的纳粹,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什么人,看照片。



个个青春无敌,理想主义写脸上,对祖国的热情充盈着身体。


这部德剧展现的几位主人公,和上面那位美军,其实在一开始是相似的——

男主弗雷德海姆,热爱文学与艺术,一个文弱的读书人。


枪林弹雨中,渐渐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曾经,他看到上级杀人还会哭。


后来,他射击犹太小孩,表情镇定麻木。



他成了恶魔,却说出了真理:


战争,只会把我们最坏的一面带出来。



导演当然不是为纳粹说话。

它和《战争幽灵》,分处于正义与邪恶的两边,却同时抵达了某种思考:

战争,一定会把人变成鬼。


03

说到这。Sir稍微吐个槽。

整体来说,《战争幽灵》完成度很高。

似乎是商业的悬念反转,加上反战的深刻主题,两方面都到位了。

但由于导演啰嗦,Sir感觉到了浓浓的说教感,这就让人觉得,不太灵巧,所以个人只能给它三星半吧。

有没有灵巧的例子呢,有。

《小岛惊魂》。



来自西班牙导演阿曼纳巴尔,由妮可·基德曼主演(饰格蕾丝)的电影,讲述了二战结束时,格蕾丝和两个孩子生活在英国一座孤岛古宅里,等待丈夫从战场上归来。

古宅里各种闹鬼,但最后格蕾丝发现……自己和孩子才是鬼。

此处,构成了影片最内核的反转——

人是鬼,鬼是人。

但这当然不止。

其实,导演也是想反战的,和《战争幽灵》的目的性很像。

那为什么说它灵巧呢?

首先,氛围秒杀《战争幽灵》,不废话,不说教,不破坏悬疑气氛。

女主人终年拉着窗帘,理由是,自己的孩子无法接受光照。

这比《战争》里,那些貌似恐怖的抓痕啊黑斑啊,诡异多了,也不套路。



心理恐怖度远胜《战争》,没有可怖的恶灵,一惊一乍的jump scare,更不存在血腥暴力……

所有吓人的,都是人物起居的奇怪行为,频频出现的日常异象。



而在控诉战争的主题上,尤其值得表扬导演。

导演没有絮叨,什么战争的残酷、心理的伤害,一个小故事都没说。

就一个镜头,你马上懂——

丈夫,在浓雾的一天,回家了。

任妻子多么激动,他始终一脸悲伤、空洞,没有重逢的欣喜。



他是回家,可他真的是回家吗?

他回来,只是想跟妻子儿女告别,再“重返”战场。

可战争不是结束了吗?

在丈夫这里,在妻子儿女这里,战争永不会结束。



其实,留在影片外的故事很多,导演却没费那个劲。

也许因为战争中纳粹攻陷了整座岛,仆人逃走了。

也许绝望的母亲为了守家,带着孩子自杀了。




他不用说,观众都懂,不懂也会猜,大不了还可以度娘。

可这些张力,这些细思极恐的余味,才是恐怖片的灵巧不是吗?

说回《战争幽灵》,这16年的等待与归来。

有点惋惜的Sir,想对导演说一句……

手艺活,不能断,不能等。

再聪明的天才,也得认一个规律:

用进废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