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谈「高潮」,但并不羞耻
BBC新出了一部话题剧。
尺度颇大,但看点并非尺度,而是——
这百年间的沧海桑田,女性究竟经历过什么?又在诉求些什么?
这些问题,还是交予见证者们亲自回答比较好——
《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跟院长此前介绍过的《酷儿们》一样,这也是部由BBC制作播出的独白剧。
一共八集,每集十五分钟,一位出镜演员,用独白的形式,去演绎各自的时代面貌及故事。
哦?
你觉得这种一个人对镜头尬聊的剧特别枯燥,容易走神?
那你就太小看BBC讲故事的水准,及演员们开挂级的爆发力了:
豆瓣9.2的高分,足见多少观众心甘情愿被自白者“骗到”啊。
第一位出场的女演员(萝玛拉·嘉瑞饰),演了一位女演员(安):
看上去性感优雅,从容淡定。
连吐个烟圈,都是男女通杀的模样。
随后,安谈起之前面试的一些经历:
那时候她还是菜鸟新人,却有幸被著名导演相中演电影。
这位导演的牌是非常大,连放人家鸽子的理由,都是准备去戛纳:
几度失约之后,安终于得到一次与导演的见面机会,并顺利接到角色。
尽管只是个戏份非常少的小配角,可安自信满满,她有这个本事。
想不到试镜当天,对方却觉得“不满意”,而且没有原因。
几次不满意过后,导演终于发话,约她去个空无一人的地方“谈戏”:
安很清楚那里有什么在等着她,非常清楚。
之前签订合同里有项“附属条款”,代表潜规则基于双方同意。
在发生关系以前,那男人还反复确认:
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对吧?你愿意对吧?
此后,安详细描述了当时被侵犯的全过程。
漫长,痛苦,还有些变态。
她甚至没资格哭叫推搡,只能默默承受,脑中空白一片。
因为她很清楚,这一切都是“自愿的”。
过程中,男人问她一句“喜不喜欢”。
而安也在这一刻才意识到,喜不喜欢,其实根本不重要。
侵犯结束之后,安遍体鳞伤。
此时,她突然想起儿时听过的一个童话故事。
森林里来了只最凶残的狮子,它与其他动物达成一个协定:
每一天,要有一只动物自愿去狮穴当晚餐,这样狮子就答应绝不狩猎。
某天,轮到一只胆小的兔子成为晚餐。
它想出一个制服狮子的主意,却因恐惧而踌躇不定。
直到某处一个声音对它说:
故事的最后,因为兔子鼓起勇气说出话,狮子中计死了。
这世上,还有无数胆小的“兔子”得不到拯救,被自愿走向那条祭品之路。
事后再一遍遍揉搓这份尖锐的憎意,是之变得圆滑柔腻,自我催眠说这很正常,这就是圈子。
安后来有没有成为那只发出呐喊的兔子?
剧情没有交代,画面在这里戛然而止。
倒是她的扮演者萝玛拉·嘉瑞,成为去年好莱坞性侵丑闻的揭发者之一,公开指责韦恩斯坦一身浴袍参加她个人的试镜。
安的故事,会不会其实就是她的故事?
压抑沉重的第一集结束后,第三集却画风突变,速度直接飙出了八十迈。
这次的故事发生在1961年性解放前夕,一位名叫琳达(朱迪·科默饰)的女秘书身上。
她们工作是午餐轮班制,熟悉的人会安排到一起,结伴吃饭。
以往琳达的饭友都是闺蜜劳拉。
可这一回,公司却给她们安排了一位名叫“帕姆”的陌生女孩。
感觉场面会超级尴尬喂!
但这位帕姆显然不是一般人,因为她的破冰能力堪称毁灭级:
上来就聊如此禁忌的话题真的好吗!
要知道这可是1961年!
在过去,琳达做过最疯狂最刺激最大胆的事,还只有悄悄咪咪看玛丽苏小说(全年龄版)而已!
就算是脑补跟男主角的恋爱情节,也都好好穿着衣服!
别说高〇,琳达自记事起,就一次都没用手尝试过自我开发,因为家长严辞禁止:
走路的时候也小心翼翼,免得被误会成堕落的女人:
相比之下,帕姆这人,简直……简直太淫荡了!
更淫荡的还在后头,帕姆说:
即使是来自女孩子的示好,帕姆也不怎么抗拒,毕竟“来都来了”嘛:
那一瞬间,琳达的常识世界坍塌了……
听完这番话后,琳达身上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这个嘛,不可说破。
截图自行感受:
补充一句:
扮演琳达的演员朱迪·科默,就是那个在美剧《杀死伊芙》里,与吴珊卓打得火热的女杀手。
二人互动也是一股百合意味:
难怪连粉丝都忍不住评论:
还有第二集的黑人老奶奶,年轻时曾走上街头,参与反种族歧视的游行。
她说:
“我不能对餐桌上剩下的残羹心存感激,如果我们不能求得一席,那就该把桌子掀了”
至于飞上天的美味佳肴会落在谁头上?争取来的权益,是否真正与她有关?
她并不在乎。
而第四集的故事,发生在1991年的英国。
那时英国男性婚内强暴妻子还是合法的。
一位妻子常年饱受丈夫的凌辱,她说:
自己倒宁可被街头的陌生人侵犯,反正过去就过去了。
不像现在,她还要同“强奸犯”一起吃早饭、洗衣服、看电视、参加派对……
法律曾经保护这样的丈夫,让妻子们承受本不合理的痛苦。
即使后来法律完善,还是承认婚内强奸是项罪名。
但对于那些长期承受伤害,早把侵害当成习惯的女性而言,选择当个“妻子”,比当个“受害人”要轻松得多,她们无力挣扎。
正义尽管到来,却为时已晚了……
百年以来,真正女权所在做的,从未不是征服和掌控男性。
她们只是不断去发现存在于制度和规则之中,明明不合理,却被习以为常的现象。
去质疑它们,再努力打破它们。
这让院长想起最近看那部《我不是药神》:
在过去,国内白血病人只能选用费用昂贵的天价药品,而其他廉价有效的仿制药,却被视为违禁品。
各种因病致贫的现象,也被视作理所当然的常态。
直到有人做出尝试,从印度大量走私购买仿制药,一点点打开廉价药品市场,慢慢形成舆论规模以后,倒逼医疗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百姓才不必再为买一瓶药而肝肠寸断。
其实在挑战现状、打破固有观念、争取平权这些事情上,从来无关乎群体,无关乎男性还是女性,疾病还是健康。
就像第二集游行老奶奶说的,应该确保每个人都有一席之地:
这个世界,正是借助那渺小而平凡,高远且绚烂的点滴声音,才能往更好的方向运转。
或许到这儿有人会说:
但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每天都很忙的好伐?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一个zan=BBC这次污得漂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