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豆瓣9.6!这是一部可以N刷的神剧

态度 作者:电影杂志 2018-07-10 22:18:03

世界杯已经接近尾声,卫冕冠军德国队被淘汰回家出乎了所有球迷的意料,

唯有刷剧疗伤的影sir,却意外收获了一部被许多人忽视的德国反战神剧——

《我们的父辈》

Generation War

《我们的父辈》讲述了五个德国年轻人因战争而发生巨变的命运。

从德国人的视角出发揭开战争的残酷真相,真实地还原了战争中普通人的群体画像。

哥哥威廉和弟弟弗里德汉姆即将奔赴战场,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为他们二人饯行。

故事由哥哥威廉的回忆和讲述展开,而剧名《我们的父辈》也在暗示观众,这是一个讲给后辈的故事。

1941年的德军所向披靡,大家都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几个月后他们五个人还可以一起过圣诞节。

但谁也没有料到下一次重逢会是1945年德国战败后。

这部神剧全景式地勾勒出战争中的普通人,五个年轻人五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转变,堪称战场上的浮世绘。

其中哥哥和弟弟发生的改变最让影sir触动。

勇敢的哥哥最终做了逃兵,怯懦的弟弟却选择战死沙场。

导演正是用这样看似不合逻辑的设定为观众揭露出战争的本质和罪恶。

兄弟俩没有成为最佳拍档,反战情绪浓厚的弟弟保护战俘、违抗命令,竭尽所能地给哥哥威廉制造一切麻烦。

哥哥威廉是坚定而勇敢的战士,他信奉军人职责、国家使命,但战争却远非威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军官带着乌克兰暴民烧杀抢掠,手无寸铁的平民被肆意虐杀,国际公约也沦为一纸空谈。

威廉以为自己在保卫祖国,却在不知不觉中双手沾满了无辜生命的鲜血。

战争不断消耗着德军的兵力,为了一个已经损坏的电报站,威廉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去送死。

无人支援的军队,无辜被杀的平民,威廉曾经坚若磐石的信仰被一点点地瓦解。

威廉不得不承认弟弟才是正确的。

战争,只会将我们最坏的一面逼出来。

看透战争本质的威廉最终选择做了逃兵。

弟弟弗里德汉姆对纳粹和战争充满了质疑,他抗拒命令,在行军的包裹里带着哲学书。

但残酷的战争逼迫着他迅速“成长”,他日渐成为哥哥的好帮手,学会对新兵开着戏谑的玩笑。

弟弟明白战争是一场漫长的等待,而只有奋战到最后一秒,才可以亲手让战争结束。

在误以为哥哥被敌人杀害后,弟弟终于变成了帝国的“战争机器”。

战场上的军人都明白胜利离德国越来越远,而此时战场外的人们却依然沉醉在“帝国不败”的迷梦中。

父亲面对弟弟的休假只有冷眼相待,连街上的陌生人都在责问他为什么离开战场。

最终像所有人期盼的那样,弟弟选择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成为了帝国的英雄。

从为陌生人痛苦再到冷酷无情地端起机枪,这是战争带给弟弟的“成长”。

除了兄弟俩的改变令影sir唏嘘外,他们的朋友也未能躲过命运的变奏曲。

维克多和格雷塔是一对深爱着彼此的恋人,格雷塔为了保护维克多犹太人的身份,主动诱惑纳粹长官。

但冷酷的长官却将维克多送上了去往集中营的火车。

然而格雷塔在短暂的明星梦之后,也被军官送上了断头台。

战败后,维克多发现残忍的纳粹军官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反而成为了战后政府里的官员。

人性之恶不仅在于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更在于他们从没有承认过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单纯善良的夏洛特为了自己的信仰和元首,出卖了信任她的犹太人护士。

但德国战败后,曾经被夏洛特出卖的莉莉安却选择保护夏洛特。

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无比鲜活和生动,他们都不是彻头彻尾的大恶人,但也绝非善良无辜的好人。

忠诚与背叛,国家与个人,立场与对错。导演正是借由这些普通人的内心动摇和艰难抉择,将战争的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战争的硝烟最终散去,他们回到约定的酒馆,时间已是四年后,格雷塔和弟弟弗里德汉姆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五个年轻人面对命运和战争的无力让影sir十分难过,但也不禁想问一句,战争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这里影sir想到了《巴比伦柏林》,该剧由拍摄《云图》、《香水》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执导,精良的制作使之成为德国史上最昂贵的电视剧。

该剧描绘了1929年的柏林,巨大的贫富差距,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内忧外困中的德国正在酝酿着那场全人类的灾难——二战。

《巴比伦柏林》完整而全面地呈现了一战后的德国,并解释了为何短短十年后,二战就接踵而来。

回到《我们的父辈》,该剧之所以可以获得豆瓣9.6的高分评价,也正是因为它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胜利者拍战争片,通常会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样,用精彩的视觉效果还原战场的残酷,塑造勇敢无畏的英雄。

但是对战败的德国人而言,只有拷问战争发生的源头、撕下人性伪善的面具,才可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当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二战前夕德国失业和贫穷问题极为严重,战争成为政治家转移矛盾的最佳工具。因此在剧中你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战争狂热分子”。

希特勒信奉极权统治,但他却是由民众民主选举出的元首,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民主”,警惕“多数人的暴政”。

德国人对希特勒的狂热追随在纪录片《意志的胜利》中可以看到最真实的还原。

掠夺犹太人的财富,发动战争抢夺土地,让水深火热中的德国人看到了救赎,所以也就不难理解那些主动走向前线,甘愿为元首和帝国献身的人。

但面对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反抗暴政的机会,只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

维克多的父亲面对“水晶之夜”的暴行,却选择为自己缝上“六芒星”的标志。

当我们只在乎立场,分不清对错的时候,就算上帝也无法拯救我们。

弟弟弗里德黑尔姆在战场上与维克多重逢时,昔日的朋友却选择用枪指着对方,只因为这一刻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

就像电视剧《风筝》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所问的,究竟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呢?

这不禁让影sir想起另一部电影《艾希曼》讲到的:思考才是产生良知的前提。

当我们无法独立思考时,下一个服从命令,盲从信仰,犯下“平庸之恶”的人也许就不再是艾希曼,而是我们自己。

战争像是一个角斗场,它在不遗余力地激发出人性中最残忍的一面,影sir希望《我们的父辈》中的故事能够不再重演。

但谁又能预测未来的事呢?

点击「阅读全文」观看《我们的父辈》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