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刷爆微博的纪录片,没想到这么残酷

态度 作者:整点电影 2018-12-20 21:52:26

上方蓝字关注,自动为你推荐一部好片



整点电影

你有128个好友已关注

 

BBC经典纪录片《人生七年》又双叒叕上热搜了。

 

《人生七年》跨越49年,每七年一集,跟拍14个英国七岁儿童从7岁到56岁的大半生,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阶层的壁垒基本不可能被打破。


 

换句话说,投胎是个技术活。

 

14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的性格、价值观、职业、婚姻、甚至外形。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定八十。

 

有的孩子对未来的期待是到连锁超市上班,

 

 

有的小孩在7岁的时候已经在读《金融时报》和《泰晤士报》。

 


有的小孩计划好以后要去读法学院、牛津,有的孩子反问导演,大学是什么意思?


 

之后,他们人生轨迹的渐行渐远。

 

富家子弟约翰顺利读完名校,如愿成为诉讼律师。35岁与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结婚,49岁已经是皇家大律师。



同样,约翰的玩伴安德鲁从剑桥法律系毕业后成为律师,最后加入大公司的法律部。而他的两个儿子毫不意外地复制着父亲的精英之路。



精英阶层一旦形成,便会强强联合、代代传递。



对比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



有的人成了工人、货物搬运工或者靠跑腿维持生计。

 


杰姬甚至领了14年救济金,却也不愿意出来工作。


她的两个孩子,可想而知,他们都在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并未突破阶层。



莱恩在流动图书馆上班,后来遭受失业和疾病的打击。


没上过大学的她只能做最低级的工作。而她的两个女儿,也没有选择上大学。



对于自己落魄的一生,


有的根本不在乎了,有的绝望了,更多的是后悔了。



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或者干脆选择放弃。


看完这个有点怅然和唏嘘。


每个人都被命运轨迹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再怎么挣扎最终只能妥协于现实给你设定的天花板。

 

扒叔联想到一部中国的纪录片《出路》,同样采用跟拍的方式,记录来自农村、小城镇和大城市的三个学生的七年成长之路。


 

这个纪录片相比于《人生七年》来的更加残酷和血淋淋。


导演想最大化全方位呈现差异,所以选择了三个阶层、经济、地域极端不同的案例。

 

他们的世界有多大差距?

 

早上6点,17岁的北京女孩袁寒被闹钟吵醒,关掉,然后倒头继续趴在温暖的被窝里。



这时甘肃山沟沟里的马百娟已经从窑洞里起床,用烧开的热水泡着冻硬了的馍馍。这是她的早餐。



小镇青年徐佳已经第三次参加高考复读了,他为了考上大学可以去拼命。


这时的袁寒从美院附中辍学在家,每天最大的任务是对抗无聊。

 


17岁袁寒用玩话剧、开酒吧、做艺术装置打发时间;12岁的马百娟放学之后要马上喂猪、做饭干农活,还要和父母爬上陡峭的山坡收米谷。


 

 

徐佳终于考上了大学,一个不是211的一本;袁寒选择留学德国,深造艺术,马百娟不得不辍学在家。

 

 

三年后再去记录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对未来的憧憬发生怎样的变化。

 

马百娟不再是那个梦想着有一天能去北京上大学的活泼小姑娘,她的体型更壮硕。


辍学后去应聘做清洁工,但因为年龄太小被拒,然后坐在马路边默默地摇着头,沉默不语。

 


这个时候徐佳快毕业了,找到工作又成为他第二个拼了命都在完成的任务。

 


20岁的袁寒,此时国内国外来回奔波,她正风风火火地开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后来,马百娟不再接受拍摄了,最后一个镜头是阳光下,她正和怀孕了的表嫂站在院子里聊天说笑。

 

但是脸上仍然是茫然的,她才15岁,她不知道以后的出路是不是只能嫁人、生娃。

 


徐佳结婚了。导演给他看了袁寒的艺术作品,徐佳什么也没说,他知道有些东西天生就改变不了。

 


寒在上海开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在明亮简约的办公室里和其他同事一起吃午饭。

 


他们的出路不尽相同——

 

马百娟在拒绝拍摄后,她父亲说,给钱就让拍。她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路,只能按照身边的人灌输给她的想法,找个好人家,依靠自己的丈夫。

 

徐佳的出路代表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出路,因为高考是唯一体现公平竞争的方式。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是很多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要走的路。


寒最大问题是出路太多,她必须战胜迷茫然后找到自己真心热爱的那条路。

 

《出路》看得很扎心,阶层固化和隔阂就像次元壁那样难以突破。

 

但是导演的用意不在于此,她想打通不同世界之间的藩篱,然后让所有人明白——

 

生活皆苦。


不仅是自己,所有人都在生活里挣扎,迷茫、妥协、坚持。


最后找到自己的出路。


 

“生命皆苦”也是最近热议的纪录片《生活万岁》的核心。


通过记录15个生活在不同角落里的普通人的“四天”,让我们这些活成孤岛的现代人看到世间万象。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没有人能绕开这些话题。

 

医生扮成小丑的样子逗生病的孩子们开心,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位医生患有癌症。


 

单身妈妈也是出租车司机,带着女儿出夜班。


路灯下,她把车停靠在路边坐在驾驶座上发呆,后座是正在熟睡的女儿。


 

退伍老兵,战友、妻子、儿子相继离世,他独自一人扫墓,给亡妻念情书。


盲人老夫妻,靠唱歌卖艺维持生计,两个人吃饭的时候连杯子都碰不到一起。

 

 

让扒叔感触最深的是刚刚失恋的夜场舞者。

 

一个人的时候嚎啕大哭,和喝朋友时马上恢复元气谈笑风生。


面对家人报喜不报忧努力隐忍着,站在地铁里望着窗外发呆。


 

生活的苦在于你被困在角落里,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


挣扎着却仍然无济于事,苦难的结束遥遥无期。

 

这么艰难仍在努力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盼头”

 

苦涩的生活是漫无边际的黑夜,希望就是星光。



《生活万岁》里有一个帮儿子还债的奶奶,每天摆摊做油墩子,她的愿望是还完了钱,可以换张大点的床,然后能去北京转一圈。


在广州接受心脏手术的女子,她希望能平安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再拥抱丈夫一次。



那美丽豪放舞者,因为失恋哭得稀里哗啦。但是现在的她可以好好享受单身,然后期盼下一段爱情的降临。



“生活这么艰辛,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有光的,光就在爱里”。


夜班出租车女司机,再奔波劳累,能陪伴女儿成长,是她最大的欣慰。



上街卖艺的盲人老夫妻,丈夫说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出去,我要一直陪着你。



生活是条激流,每个人都是逆水的行舟。


因为牵挂着、盼望着、爱着,所以小船也能在逆流里前行。



纪录片里的故事可以落幕,但是生活仍在继续,每个努力着的人都把自己活成励志电影的主角。

 

二战考研的女同学,午饭都吃四个馒头。

 

被问到理想的大学以后,女生神色黯然“考了两年了”,然后元气满满又说了句“加油”。



这时候女生哽咽了一下,哭了。

 


但是又马上调整状态,笑着答:日常日常,中午还得做题。


 

一会燃一会丧,不管心情怎么折腾,该努力还是要努力。

 

就像这个姑娘最后说反正还年轻,万一考上了呢?

 

乳腺癌肿瘤患者和医生一起唱《当你老了》,

 


医生微笑着问她,唱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女生也微笑着回答,“想变老,我想活到老”。


 

医生轻轻地叹气,最后铿锵有力地说“加油”!

 


谁也不知道生活会跟你开什么玩笑,但笑着活是最好的反击。

 

从农民工逆袭成大学讲师,初中毕业以后就出来打工。


边当门卫边读书。


看着超燃超励志,其实他花了六年的时间才考上研究生,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教育不一定改变人生,但坚持肯定能。


会投胎就一定过得轻松惬意吗?

 

就像《人生七年》里一个在牛津读法律的男孩说的:


好像我们都是一帆风顺实现了梦想,从七岁就已经定型,但我们也熬夜读书,读了无数的书,付出了大量努力才进入大学,有些人却觉得,我们生来就有这些权利一样,这非常不公平。

 

每个人过上想要生活,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把不幸归结于命运的安排,只能被困在苦难的牢笼,日渐颓靡;

 

把幸运归因于努力和坚守,也许生活的苦涩也都会成为幸福来临之前的小插曲。


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个微弱的念头就可以恢复元气——


“挺过去就好了”,


“还有希望”,


“再努把力”,


“还有TA陪着我”


扒叔想起《我们这一天》的一句话——


将生活带给你柠檬般的酸楚,酿成犹如柠檬汽水般的甘甜。



生活皆苦,为什么我们还坚强的活着?


总会有一天,我们会喝到生活的苦楚酿成的琼浆,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拒绝白piao,从点zan开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