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又出事了
已经公开批评过好几位艺人的官媒,最近又公开点名了几位娱乐圈当红明星,指责了流量艺人普遍透支信誉的现象。
在报道中首当其冲的是某流量艺人被粉丝刷上itunes榜单第一的事情,
前不久,某流量艺人新专辑闪现后,短短一天时间内就通过粉丝打榜登上了美国ITunes榜单第一名
该艺人新专辑熟居然是排名第二的国际知名流行歌手Lady Gaga的几百倍……
itunes第一 ,力压lady gaga ,流量艺人,这几个关键词都似乎在映射吴亦凡粉丝疑似刷榜一事,因为榜单数据差距太悬殊,在国外就引起了很多网友不满,吴亦凡也一直被质疑是打榜造假,
哪怕吴亦凡粉丝一直强调自家爱豆不是刷榜,是实红,但也没能阻止吴亦凡刷榜这个舆论的发酵,很多人都开始diss起了刷榜这个行为。
本来这个事情已经平息了,但直到这两天,因为官媒的点名,吴亦凡刷榜一事又被拎出来公开批评,还指出了现在刷榜刷数据已经成为行业乱象了。
并且官媒这次在文章里不止批评了吴亦凡,还非常直接犀利的批评了一众曾涉及数据造假的明星。
比如文章里谈到的迪丽热巴,因为迪丽热巴前段日子在金鹰节上打败很多老戏骨夺得了金鹰节影后,导致口碑一夜之间被嘲到谷底。
官媒也不客气的说,某流量小花打败老戏骨,还引发了网友对该作品打低分的仇视,从而影响了该作品的其他主创人员。
以及某选秀节目出道的蔡徐坤,因为微博数据造假的太过庞大,超过一亿,从而被官媒点名批评,但批评后却被蔡徐坤的粉丝控评及攻击。
同时,针对这种娱乐圈盛行的流量明星喜好漂亮的数据行为也进行了批评,毕竟在刚刚过去这一年,众多的流量明星都在数据这块双扑街,
像鹿晗和关晓彤的《甜蜜暴击》,官媒批评是定情之作暴击了观众,
某流量艺人的大IP加大导演的标配也不可避免的扑街,
整个市场上,流量明星+大IP+漂亮的数据这种模式正在面临终结,虚假的繁荣已经撑不起他们的人气和口碑,
通篇文章下,官媒主要针对批评的还是流量明星的数据虚幻王国,以及这种虚幻带来的行业恶性问题。
这些恶性问题在圈里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大家一直也是在diss的,但是一般来说,如果事态不是特别严重,官媒很少公开批评一位艺人,但却是总有艺人,在这种危险的边缘不停试探,
像去年的皮几万,算是闹的前无仅有的一种,除了自身的那些桃色绯闻,被批评最多的是歌曲传达不健康三观的硬伤,
而且还是被多家官媒集体批评,
而皮几万的粉丝,也因此贡献了年度沙雕操作,将紫光阁当成了饭店,还搞了个紫光阁地沟油,
如此作死的操作,换来的自然是全网的封杀和难以翻身的退圈,
毕竟作为公众人物,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从而会间接接影响很多未成年年入。但除了这种极端例子,官媒对其他艺人的批评,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行业问题比较显著的艺人身上。
比如被批评的比较多的杨幂,杨幂身上存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演技差,急功近利,注重商业价值多过于演员本身,
当她新作《谈判官》上映的时候,因为作品差加演技差,这部剧的评分只有3.4分,
而且作为一部职业剧,这部剧里并没有过多阐述专业技能,讲的大部分情节倒是谈判官怎样谈恋爱,
所以这些因素综合之下,评分可想而知,加上杨幂之前拍过的《翻译官》也是办公室谈恋爱的套路,在如此多的职业恋爱剧下,杨幂开始被官媒点名批评:
有些电视剧披着现实题材的外衣,本质却是偶像剧,全都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网文套路。
毕竟杨幂作为圈内数一数二的流量小花,三番五次演这种作品,呈现的价值永远都是恋爱大过天。
杨幂很快就认识到了这种错误,她开始把目光瞄准了文艺片《宝贝》,企图用来转型。
在《宝贝》上映之前,很多人对这个片子还算是关注的,但上映之后,一直号称要转型的杨幂,却呈现的还是老样子,演技要么看不出情绪,
要么就是歇斯底里的粗暴,
尤其是跟其他角色做对比的时候,演技差异更是明显,
杨幂转型的诚意没看出来,给人的感觉反倒是急于给自己贴了一张转型的标签,
所以在《宝贝》票房惨淡扑街后,杨幂再次被官媒点名,被公开戳穿了西洋镜:
艺术片不是镀金片。
如果形象被透支,就不能怪观众不买账。
杨幂的问题确实不是什么道德问题,但却是娱乐圈一种比较畸形的模式,作为演员没有尽到演员的本分,却享受到了很多顶级演员都享受不到的福利,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碾压。
而且作为圈内流量小花,地位举重若轻,如果带起了这种头很容易引起不好的影响,这放任何流量小花身上都一样,
像之前Angelababy的抠图剧就曾被批评明星抠图演出的底气从何而来?
钟汉良也因为抠图、轧戏等行为被官媒批评是沦为了表情包,
毕竟作为演员,认真拍戏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算用抠图,也应该是部分剧情需要,而不是抠图拍完全剧,演员这份职业更不是轧戏圈钱的最佳场所。
蔡徐坤的一个亿数据也是一样,漂亮的数据仿佛已经成为了当红流量小生,仿佛有了极高国民度,但作为一个刚出道的新人,如此大张旗鼓的做面子工程,自然也逃不开被点名。
但明星们已经流行被这种虚假繁荣绑架,让整个娱乐圈关注数据已经多过关注作品本身,使整个产业链畸形的厉害。
这种因为利益冲昏头脑而被点评批评的例子还有很多,而官媒,表面是批评某个艺人又演了什么流量剧,又造假了某个数据,但实际批评的还是整体娱乐圈的一个心态问题和产业问题,给其他从业者敲响一个警钟。
警告每一个人气高超的流量生花,不管你人气多高,数据多繁荣,一旦做出格了,必会“枪打出头鸟”。
因为娱乐圈说穿了,到底就是个演员好好拍戏,用作品说话的地方,在这地方大家比的应该是谁演技更好,谁把人物演绎的更深刻形象,而不是整天比谁的作品有多少亿的播放量,微博有几个亿的数据,
因为这些东西,无关演技,无关演员,也从来就不是真正的娱乐圈该有的样子。
想看更多圈内精彩爆料
记得点个“好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