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必须要扒一扒她
屠呦呦,这位89岁的老奶奶,这两天的一条消息又让全国沸腾了。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青蒿素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最新的青蒿素不但解决了治疗疟疾耐药性的问题。
还有更新的发现,青蒿素还能够治疗红斑狼疮。
虽然还在实验阶段,但屠呦呦非常有信心。
这么看起来可能是个医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可当这些病症真的发生在身边人身上的时候,才会感受到什么是发自内心激动。
我想晒太阳,我想吃海鲜,我想喝咖啡,我才19岁,不想带着病过一辈子......
儿子14岁,患病14年,2026年上市,掰着手指头等着儿子大学毕业那年。
今年是妈妈在天堂的第18年,终于有药了,要是您多撑几年该多好。
还有位患病的室友看到新闻爆哭,她都跟着一起哭了。
因为她的室友去年被检测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因为是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只能一直吃药,一直吃药,永无止境的吃药维持着。
还因为吃了大量激素而发胖,每个月的医药费真的很贵很贵。
室友在看到屠呦呦最近的成果,立刻打电话给父母,撕心裂肺的哭,更像是释放压抑在心中的情绪。
室友哭着向所有人大喊了一句:我终于可以吃羊肉了!
屠呦呦的研究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条新闻,而对于真正的病人,就像救世主。
屠呦呦这样人的存在,就像人间的一道光,照亮了黑暗。
这样的事件只是千千万万病人中一个,而屠呦呦研究出的药物,已经拯救的人命,数以亿计。
就说疟疾这种疾病,在全球席卷了几千年,得病后会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严重的话几天内就会死亡。
每年全世界有超过2亿人病发,还会导致超过40万人的死亡。
40多年前,屠呦呦就是一场疟疾浩劫的拯救者。
20世纪60年代,使用多年的几种药物被大面积使用,已经对疟疾丧失了治愈能力。
疟原虫产生了耐药性,一时间成为了全球的难题,没有任何国家能解决。
当时最严重的国家越南,因为环境湿热等因素,蚊虫泛滥。
在越南与美国的战争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士兵,由于蚊虫叮咬而身患疟疾,甚至死亡。
因为疟疾死亡的人数超过因战争死亡人数的5倍还要多。
不仅越南,国内也同样疟疾泛滥,仅仅1955年一年时间,海南疟疾发病人数就超过了28万例。
当时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了研究出新药,花费了巨资,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成立了大型专家组。
短时间内,美国就找到了20多万种可能性的替代药物,可最后一个成功的都没有。
在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这项研究课题组的组长,被要求从中医学的角度对疟疾的问题进行突破。
这个研究组最早只有她一个人,是个光杆司令。
但屠呦呦说,既然国内外都做不出来,那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一定会努力做成功。
屠呦呦当年的实验环境,相比较美国可不是差的一点半点。
她的设备只有电 水 显微镜。
如果还需要其他设备的时候,只能跑到军队用他们的。
但这些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屠呦呦退缩。
一头扎进研究中的她,终于在古籍中发现,其中最早记载的一种方法,是用青蒿绞成汁服用,来治疗疟疾。
于是她又开始了漫长的实验过程,但过程并不尽如人意。
北京地区生长的青蒿不行
青蒿梗也不行
失败了190个样品
1971年,经过了两年的苦熬,终于第191个样品,在青蒿叶中提取的青蒿素,显示疟疾治愈率达到了100%
屠呦呦也为此付出了身体的代价,因为每天都在研究用酒精、乙醚等等提取青蒿素,下班回家浑身都是酒精味。
甚至为了试药,得了中毒性肝炎。
但当发现青蒿素的治愈率为100%时,全体人员早就顾不上自己身体,兴奋的继续推进研究实验了。
在样品的成功后,接下来就是在小白鼠这样的动物身上开始实验了。
实验过程中却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小动物确实被治愈了。
但有的动物不但没有效果,还出现了副作用,它们产生了中毒的迹象。
在动物身上的实验没有完全成功,这种时候没人有把握,新研发出来的药物用于人体是否安全。
屠呦呦这时候站了出来,她坚信青蒿的提取物绝对无毒无害,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
她主动提出,要求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她并没有把亲身试药当作多么伟大无私的事情,她觉得这只是作为化学家的责任和工作的一部分。
但屠呦呦刚刚经历过中毒性乙肝,大家都担心她的身体能否承受的住,但屠呦呦毅然决然的住进了北京东直门医院,要求接受实验。
屠呦呦拿命和疟疾的这场搏斗,大获全胜,青蒿素被证明有效,且对人体无毒无害。
青蒿素成功后,屠呦呦的工作并没有停止,立刻准备去往当时疟疾最为严重的海南地区。
可她准备出发前,自己的坚强后盾丈夫出事了。
她没了最坚强的后盾,两个女儿,一下子没人照顾了。
但屠呦呦为了不影响工作,一狠心,直接把大女儿送去了全权托管的幼儿园。
而小女儿因为太小就被她送回了老家,自己父母那里照顾。
抽不出时间照顾女儿屠呦呦,却在海南亲自给病人喂药,以确保用药的剂量。
还守在病人的床边整夜的不睡觉,观察对方病情,随时了解血片检查后疟原虫数量的变化。
在海南坚守的三个多月中,完成的21例临床观察任务中, 疟原虫全部转为阴性。
这意味着,青蒿素真的成功了。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的新药证书
1999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基本药目”目录
青蒿素的问世,彻底解决了上一代药物因耐药性而失效的问题。
海南每年疟疾发病率从28万,到2011年降到了9例。
因为药物的有效治疗,人们对疟疾的讨论,也消失在生活中。
不仅中国,全世界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0%,很多国家直接根除了这种疾病。
这样拯救全人类,且是救命的唯一药物,并没有用于商业上的收益。
那时候她们对于专利的一无所知,所有研发出来的东西都上交了。
而她们自己,能为这次的任务做出贡献感到骄傲。
屠呦呦对青蒿素研发事业的全身心付出,拯救了数以亿计人的生命,却忽略了自己的两个女儿。
三年中,母女三人只见过一面。
这样的日子在屠呦呦的家中过了很多年。
孩子因为见不到母亲,也对母亲产生了很大的疏离感,大女儿甚至生疏到,都不愿意开口叫妈妈。
而小女儿因为年龄太小,对母亲更是没有什么概念。
小女儿第一次对母亲有印象已经是3岁多了,因为长时间身边没有母亲,根本不认识。
在传记里女儿李军回忆到,她甚至都不知道母亲是如何在很远的地方就认出她来的。
屠呦呦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儿深感亏欠。
屠呦呦在生活中还是个神经大条的人。
因为事业的原因,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推给了丈夫老李。
她形容自己说,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依然很不灵光,基本都是老李来做。
放弃了家庭,放弃了孩子,屠呦呦在接下去的几十年间,依旧致力于对青蒿素的研究和改进上。
直到2015年,屠呦呦成为了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也是从那开始,默默无闻几十年的研究者,才被大众知道了。
但屠呦呦在领奖的时候说,这个荣誉不仅是授予她个人的,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屠呦呦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轰动了全国,但她依旧很低调。
很多记者纷纷找上门想要采访,但能推的,她全推掉了。
屠呦呦对这些荣誉很淡漠,她更看重科研。
而且在诺贝尔奖颁奖前,屠呦呦一方面太低调,以前的很多奖项,也都是女儿或同事带领的。
另一方面因为腰疼、腿疼,医生劝她尽早手术,听力也变得困难,很难长途出行。
但最后“这是中国本土研究的第一个诺奖,一定要去。”
而这份荣誉拿到的奖金,也被屠呦呦前前后后都捐了出去,鼓励更多的科研人。
从青蒿素研制成功40多年过去了,屠呦呦的研究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最近,上个世纪同样的问题再次上演。
这些引发疟疾的寄生虫非常聪明,可能产生了耐药性,青蒿素在很多地方被发现治愈率降低。
这种人类的天敌,如果疟原虫对早前研发的药物产生耐药性,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屠呦呦团队最新发表了新的论文,激起了千层浪,率先提出了解决耐药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就是适当延长使用药物的使用时间,或者更换掉辅助药物,就能解决耐药性的问题。
说简单点,每天吃一次,换成每天吃两次;吃三天换成吃五天或七天;或者配合着青蒿素吃的药物换一种,依旧能有效治愈疟疾。
而且青蒿素的价格低廉,每个疗程只需要几美元,对于疟疾泛滥且贫困的非洲来说,可以说是希望之光。
这些意味着接下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青蒿素依旧是对抗疟疾的人类首选。
屠呦呦再一次成为了疟疾斗争中的英雄。
如果青蒿素没有被继续研发,药效失去作用,那将意味着疟疾在很长一段时间又无药可治。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家庭孩子都抛在脑后,在实验室中对药物进行研究,青蒿素取得巨大成功后也没有停下脚步。
而是继续对青蒿素进行改进和其他研究,才有了今天能对疟疾产生耐药性问题的及时解决,帮助每年超过2亿人群的疟疾患者挽救生命。
今年已经89岁的屠呦呦,哪怕腿伤严重,依旧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还发现了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效的重大研究突破。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对她来说,无论有没有荣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屠呦呦,她心里装的是天下苍生。
看精彩爆料的小伙伴
让扒姐知道你们【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且行且思谋新篇 7915432
- 2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 7993448
- 3 黄晓明悼念黄旭华:先生一路走好 7872304
- 4 亚冬会中国队赛程看点 7774011
- 5 敖光的嘴唇原型找到了 7601828
- 6 袁隆平黄旭华生前同框看哭了 7546975
- 7 “减重”医生42天减重近50斤 7408258
- 8 刘晓庆妹妹:未卷走刘晓庆财产 7386160
- 9 观众凑份子为《哪吒2》开启百亿补贴 7234379
- 10 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开局 719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