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这国产年度最佳值得刷100遍
教育,一直都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暑期上映的《银河补习班》,用浪漫的剧情,回答了严肃的社会问题。
最近的《零零后》,借小孩12年的成长片段,让人看到了教育的其他可能性。
而另一部新出的纪录片,更是着眼世界,聚焦在了各种国家的多样教育上。
《他乡的童年》
周轶君,片子的导演兼主持人。
她最令观众熟悉的身份,是《圆桌派》的常驻嘉宾。
除此之外,她还是一名驻加沙国际记者。
经历丰富,见过了各种大风大浪。
2013年,她当了妈妈。
面对孩子的教育,她有些无所适从。
为了解答心中的困惑,她制作了这部教育纪录片。
去往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国,用镜头记录下了不同地方孩子们的童年。
芬兰
这里,人口只有500万人,却是公认的“教育最强国”。
孩子们成绩好,创意强,还快快乐乐零压力。
芬兰的校园生活,大概是所有学生们最向往的那种吧。
课间铃声,不是那几首万年不变的bgm,而是各种各样的音乐。
老师们可以随意选择播放的曲子,可能是古典乐、饶舌、民歌,甚至自己唱的歌也能放。
课堂上,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教材课本。
每周五,会有一节现象教育课。
不同于科目学习,这个课是跨学科的。
老师会提出一些抽象概念,比如时间、年龄等,而同学们则通过录音、拍照、文字等方式来完成对概念的认识。
认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生物、数学等各种学科的知识。
偶尔,同学们还会去野外上课。
来到一片森林里,老师发放印有不同颜色的卡片,同学们找和卡片上颜色相同的东西。
找着找着,他们就会发现,森林里,不是只有叶子的绿色和大地的土色,还有红色、黄色……
颜色之后,是气味。
老师让他们找不同的植物,然后形容它的味道。
不一定是酸、甜这样的词汇,也可以说闻到了雨、苹果。
没有正确答案,任何表达都是好的。
还有给树起名等等各种有趣的任务。
孩子们边玩边上课,既亲近了自然,又培养了感知力,想象力。
这些教育内容,都源自一个基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则孔子提出来的教育哲学,如今被他们奉为圭臬。
除此之外,他们还竭力避免竞争。
小学、中学都没有考试。
唯一评估的,不是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如何学习。
相对应的,老师也没有职称。
只会在工作几年之后,有部分加薪。
如果问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成功是什么。
他会回答:
这里没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已经算是(成功),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
不注重竞争,那他们注重什么?
常识、创造性、艺术。
课余,孩子们没有五花八门的补习班要上。
他们会参加一些活动,老师给小孩一个场景,比如一架飞机迫降在荒岛,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避难场所。
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学会建筑结构和材料性质。
他们也会学习语言,十几岁的孩子,可能会同时学两三种语言。
他们还会逛博物馆、艺术展,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感知美。
归根结底,芬兰人认为——
知识不是用来竞争的。
它能够帮助生活,也可以在生活的每一处获得。
获得多少没有关系,关键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日本
如果说芬兰是自由、享受,那么日本就是严谨、极致。
大清早,孩子们乖乖起了床,自己穿好衣服背上书包。
到了学校,见人就咧着小嘴,一字一顿地说,早上好。
孩子们这么乖,是因为他们的脑袋里,从小就被塞进了集体主义的思想。
日本传统教育理念不主张个性,把集体看作民族生存的根本。
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依附集体、融入社会。
而注重集体的表现,就是严于律己。
这样的教育,都落在了生活的细节之中。
幼儿园里,进门处的地板上专门画上了有鞋子模样的图案,提醒孩子们脱鞋后要自动摆正。
教室的门,特意做成了无法自动闭合的式样。
孩子们就会知道,如果不好好关门,门合不上,其他同学会感觉到冷。
然后,他们就会回来重新把门关严。
操场的洗手池,没有接水槽。
这样,水流四溅的时候会淋湿脚,大家就能自觉意识到,要及时关上水龙头了。
如果说这些规定还算合理,那接下来的这项,就太严苛了。
零下的冬天,老师们会要求孩子赤裸上身,锻炼自己,形成坚毅的体魄。
这一教育模式,一度引起了大众争议。
今年4月,已陆续在各大幼儿园内废除。
尽管已经废除,但从中还是可以窥见日本教育的极致。
正是因为他们过于注重集体、严于律己、追求极致,每个人的个性也就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抹杀掉了。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关于哭的教育。
日本人认为,不应该在公众场合表露悲伤。
伤心的时候不能哭,委屈的时候不能哭,甚至连家人去世这样大悲的场合,更不允许流泪。
因为,这会给他人造成负担。
久而久之,他们甚至变得不太会表达情绪。
很小的一种教育思想,却能看到他们对集体的放大,对个人的缩小。
好在,现在,日本社会逐渐开始鼓励个性的表达。
为了让更多的日本青年学会表达自我,“眼泪教育”正在被推广。
一群人,坐在同一间屋子里。
屏幕上播放感人的短片,鼓励家长和学生们哭出来。
在气氛的带动下,大家都会跟着片子情节而落泪。
情绪和压力随之释放,每个人都收获了久违的解脱感。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日本教育渐渐发生着变化,也开始学着展现、包容不同的个性。
就像一个词——共振。
每个人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每个人之间都能产生回响。
继而,形成一种声音共振的效果,这就是集体的共振。
教育的目的,就是认同每个人差异的同时,创造出能够包容差异的氛围和回响。
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追求集体、律己。
而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个性的同时,引导他们同样也尊重别人。
目前,纪录片只更新了两集,讲了芬兰和日本。
接下来的印度、以色列、英国,教育方式应该也会各有特点,新奇有趣。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孩子们,不同的教育。
每一种都挺美好。
它给了我们思考的机会,告诉我们一些好的例子,让我们去设想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但每一种都不是绝对完美,绝对普适。
因为文化、环境的不同,方式也截然不同。
唯一相同且令人感慨的是,片子中,教育者们都有一种自己的理念。
他们考虑的是孩子未来融入社会应该做好的准备,以及清晰地在设想未来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在这样的目标下思考、设计整个教育。
反观我们的教育。
似乎从来都没有思考过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教育是从功利的成绩、收入出发。
只考虑到未来统一化的物质生活,却从来没考虑过未来如何带着这些生活。
更未曾思考过,这样的标准真的符合每个人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拉美之行的战略考量 7982008
- 2 王楚钦横扫张本智和夺冠 7961784
- 3 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 7853190
- 4 AI赋能“土味”工厂 7711828
- 5 东北局地的雪要下到“发紫” 7626839
- 6 张本智和被打服了:王楚钦全部比我好 7574794
- 7 又涨了!金价重回“8”字头 7431892
- 8 王楚钦扔发带庆祝 拥抱王皓 7389406
- 9 向佐直播穿火辣小香风 网友:要瞎了 7233702
- 10 9条具体措施稳外贸 7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