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没上映票房就飙2亿!年度最强阵容,拍出中国人的七种精神

态度 作者:吐槽电影院 2019-09-28 23:45:58

香港回归前一天,我还是个真·孩子。


学校提前下了课,我蹦跳着走回巷子口,老远看到爸爸正往家门上插小红旗。

一进客厅,平时总罩着绣花罩的电视机已经打开了,一旁的小方桌摆满西瓜、干果、啤酒。

「回归真好,比过年还热闹!」——这话回想起来幼稚的可笑,但确确切切是我那一刻所思所想。


再往后,记忆被时光擦出毛边儿,日渐模糊。


依稀还记得驻港部队的车跨过边界,行走的兵哥哥腰板好直。


维多利亚港的烟火表演好美,拥挤的人潮喜气冲天。


时间接近零点,我忍不住跟着倒数:


“5、4、3、2、1!”


《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升起在香港上空。


我尖叫一声回头,才发现爸妈竟然红了眼眶。


……


那时的我尚不知晓,渺小的我们并非过客,而是这浩瀚历史的一部分。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从此镶上金边。


记忆着实有趣。

曾以为忘掉的瞬间,其实只是躲在记忆匣子深处,等待钥匙开启。


这把钥匙,可能是一个照面,一首歌,一部电影……


就像那天看《我和我的祖国》,《回归》这个故事里,《东方之珠》的旋律响起,记忆猝然被激活,我不知不觉中已泪流满面。


无从解释,也无需解释。

今天电影点映,一票难求。

不同城市、不同影院,同一种满座。



在想二刷没抢到票后,我随手查了下今天的上座率——


88.5%!


这高得出奇的热度,只能说一句,牛逼!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它的期待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电影梦之队的期待。

七位导演,七个剧组,拍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7个重大历史瞬间。


如此顶尖阵容和宏大叙事,别说今年,近几年都难以超越。


但同时,任务也很艰巨:


要怎么拍出主旋律题材的实感?


看完电影,一颗心安稳落地——


《我和我的祖国》,重点不仅在「祖国」,还在「我」


在祖国的高光时刻,“我”在做什么、想什么、付出什么?


影片正是以这个视角切入。


它聚焦的不是英雄,而是每一位平凡而真实的中国人。


这是对主旋律影片的颠覆,亦是影片最动人的地方。


在每个故事里,我都能看到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特质


因而,欢笑和泪水都成为本能。



《前夜》
中国精神:众志成城

导演:管虎
主演:黄渤 / 王千源 / 欧豪
事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

盛事当前,许多人彻夜未眠。


林治远(黄渤 饰)便是其中之一。


林治远时任建设局技术负责人,同时也是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


开国大典当天,他要站在毛主席身后,亲眼看着主席按下按钮,让红旗顺利升起。


要知道,这不仅是新中国首次使用电动装置升旗,也将升起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意义重大,要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如果做不到“万无一失”呢?


大典前夜,问题接二连三。

林治远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搏斗……


时至今日,故事的结局我们已然知晓。

但《前夜》的动人不仅在于结局,还在于过程;不仅在于红旗升起的光辉万丈,还在于荣耀背后的惊心动魄和热血沸腾


这一夜。


林治远测量、电焊、烧铁水、爬上20多米高的广场旗杆。


这一夜。


林治远的助手梁昌寿(欧豪 饰)爬上屋顶,在旗杆和天安门城楼之间跑了不知道多少个来回。


在他身后,还有同样彻夜奔忙的军人,用尽力气确保任务完成。


这一夜。


北京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送红绸、送金属、送上对祖国的拳拳爱意……


林治远打开门的瞬间,我看到的是:


中国人的至柔至刚,中国人的众志成城。


当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光影与现实交叠,我仿佛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

是激动,也是感动。


无法亲证历史,却深切懂得了历史如何铸就。


见证红旗飘扬的,不只有广场的20万群众,还有全国的四万万同胞;成就这一历史时刻的,也不只林治远,还有全国四万万同胞的心。



《相遇》
中国精神:隐忍


导演:张一白
主演:张译 / 任素汐
事件: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你愿意等爱的人三年吗?

三十年呢?


一辈子呢?


如果觉得这问题太难,那我们换个问题:


你愿意为事业奋斗,沉默三年吗?


三十年呢?


一辈子呢?


面对这两道“送命题”,疑惑、犹豫、不解、拒绝……都是正常反应。


但事实是,有无数人作出了“非正常”的选择:


他们隐姓埋名,一走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人间蒸发”一辈子。


从工作细节到个人姓名,都不能吐露一个字。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要把在基地看到的一切,永远烂在肚里。”


——这就是当年科学家们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准则之一。


1964年,北京。

一辆公交车上,高远(张译 饰)和方敏(任素汐 饰)相遇了。


三年前,他们爱得如火如荼;三年后再见,高远却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恋人,也忘记了,这是他曾经约会完回家的车。


他走了三年,方敏就乘了这班车三年。


真的都忘了吗?

方敏苦苦地问,痴痴地盯。


她不明白:


三年为什么不给个信儿。
哪怕门里塞张条呢。

可高远只是沉默。


白口罩盖住他半张脸,余下一双眼睛写满情绪转圜,震惊、歉疚、隐忍、无奈……


他不能说。


不能说自己做的研究工作,不能说自己在病床上的辗转反侧,不能说自己的满腔爱火仍在燃烧……


他只能沉默。


随着远方一声巨响,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窗外人山人海普天同庆。


高远和方敏很快被冲散在人潮里。


他们还会再相遇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高远和方敏是许许多多为了国防科技“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无名英雄和他们家人的缩影


为了研制原子弹,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给家人留下一张全家福后,便消失在人们视野。


指导设计实验元件和指挥安装的王淦昌,隐姓埋名为“王京”长达16年。


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不辞沉默,甘献年华?


王淦昌说过四个字:


“以身许国!”


字字千金,字字无悔。


七尺之躯一旦“许国”,便只有相遇,没有相聚。


那一声“东方巨响”,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与爱?


他们什么都没说。


像一滴水,沉默地融入大海。



《夺冠》
中国精神:永不言败

导演:徐峥
主演:吴京 / 马伊琍
事件: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

1984年8月8日,洛杉矶奥运会。

在“铁榔头”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以3-0完胜东道主美国队,首次奥运折桂,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


最后一球——


女排姑娘出手,一扣即中。

她兴奋地跳起来挥舞双手。


这一幕,通过电视信号传向大洋彼岸,中国的千家万户……


老上海石库门弄堂里,临近的街坊邻居都到齐了。

瓜子花生大白兔摆上,电视机层层叠叠架起。


大家伙儿紧盯着眼前小小的荧幕,随着女排比赛的进行或激动呐喊或紧张屏息。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


女排赛场上的关键人物是郎平,而这小弄堂里的关键人物,是一个小男孩。


为啥?


只有他家有电视,只有他会找信号。


于是,一边是中国女排以无畏的拼搏精神冲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行”;另一边,是小男孩爬天窗、跨屋顶、找信号,向全弄堂证明自己可以。


勇敢拼搏,坚持不屈,永不言败。


凝聚成时代符号的女排精神,奇妙地在一个男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最后在女排夺冠、举国沸腾的时刻,勇敢了一整个故事的男孩哭了。

至于原因,院长不剧透。


只能告诉你四个字:


太!可!爱!了!


万万没想到,导演徐峥以独特的叙事风格,既呈现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也串联起30多年来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全程可爱热血,让人看得笑中带泪。


吴京、马伊琍和“中国名片”郎平的出现,也是一个惊喜。


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还很耐人寻味。


看完后你会发现,人最初的心动和对祖国的热爱,都是一种本能。


女排精神必将传承下去。



《回归》
中国精神:尊严

导演:薛晓路
主演:杜江 / 朱一龙 / 惠英红 / 任达华  
事件: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0点0分0秒,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的一刻,许多人热泪盈眶。


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这精准的升旗时间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博弈——


英方曾坚持7月1日0点0分0秒降旗,但我们要求7月1日0点0分0秒中国国旗必须升起。


加上奏国歌时指挥棒起落的2秒,英方必须提前2秒降旗。


为了这2秒钟,中英双方进行了16轮艰苦的谈判。


最后一轮谈判,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王洛勇 饰)撂下硬话:


0分0秒升起中国国旗
这是我们的底线
154年了
我们不能再多等一秒了


最终,双方意见达成统一。

可交接仪式上,意外还是发生了:


英国国歌演奏速度,比原定时间快了12秒。


这12秒中,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升旗手朱涛(杜江 饰)身上。


他的衣服湿透了,眼前一片空白。


但数千次的练习,让他形成肌肉记忆:


“国旗旗杆的高度是八点二八米,国歌时长四十五秒,每秒国旗要上升零点一二三米,差一秒就差十二厘米,必须保证‘国歌一响国旗升,国歌一停旗到顶’。”


0:00:00到了,《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升起。


一秒不差。


薛晓路执导的《回归》,还原了香港回归的神圣而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描绘了这神圣时刻完成的刹那所有中国人的心灵图景。

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钟表师傅、香港警察……


不同身份、不同位置,但他们和所有中国人一样,心里走着一只一秒不差的表。


“这一秒对你们来说是结束,对我们来说是开始。”


中国人争的、记的,不是那一秒钟,而是一个民族的尊严。


当《东方之珠》响起,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22年弹指一挥。


香港回归时我还小,不懂父母的眼泪;长大后重温,才知道尊严二字的重量可贵。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国旗升起的画面看了几十遍,可还是想看,想流泪。


因为,这是中国的香港,是中国人争回来的尊严。



《北京你好》
中国精神:乐观

导演:宁浩
主演:葛优
事件: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

宁浩+葛优,一句话:

你大爷就是你大爷。


两人合体,创作了一个让我又哭又笑又不能剧透的故事。


这故事,与葛优的表演一样松弛、幽默、有烟火气,同时代入感满满。


除了一点很难代入——


你拥有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吗?


出租车司机张北京(葛优 饰)就撞大运,得了一张。


这下可好。


出租车恨不得当飞机开,向全世界炫耀:


牛掰格拉斯
歪瑞嗨皮啊
看看,萨马兰奇送的

萨马兰奇:???

剃头开车去超市,要显摆。

跟朋友打电话,还顺便“碰瓷”艺谋。


兴奋劲还没嘚瑟完,果然,乐极生悲。

脸上挂彩,眼神黯淡。


这是怎么了?

院长还是那句话——


不剧透。


请准备好纸巾


因为音乐响起时,你的心陡然柔软,眼睛也酸了……

可以说,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宁浩喜剧与葛式幽默的共通之处: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之美。


拿张北京来说,他皮,他贫,还有点贱嗖嗖的。


但关键时刻,他又仗义,善良,脚踏实地。


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世俗的、幽默的、即使身在底层也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白昼流星》
中国精神:自强

导演:陈凯歌
主演:刘昊然 / 陈飞宇 / 田壮壮
事件: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太美了。


不愧是陈凯歌。


《白昼流星》开场,我不禁感慨连连。


茫茫戈壁,伸到天际的公路。


落日余晖,奔驰的骏马与少年。


每一帧画面、每一个意向,都如此壮美诗意。


所谓的“白昼流星”,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人们能在白日看到夜晚的流星,穷土便会变成绿洲。


陈凯歌巧妙地将扶贫与航天两个主题结合,拍出了现实中的白昼流星——


既是田壮壮饰演的退休扶贫办主任,从温饱和情感上哺育了流浪兄弟;又是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一刻,宛若白昼中的流星,在心灵上震撼了草原和大银幕前的每个人。


真实,是陈凯歌拍摄中的最重要标准。

他在敦煌戈壁上建起剧组,调用戈壁滩工作车、道具车加上军车共百余辆。


特种车辆、返回舱降落伞是当时的实物,连片中两位航天员的宇航服亦是当年穿过的。


最关键的,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本人亲身出演。


1:1的还原复刻,为的就是达到最大的冲击力。


让观众看到,天上的飞船、地上的沙土、天与地之间正在蜕变的人。


天·地·人三个维度,涵盖了祖国70年来的飞驰发展。


这一切,靠的不是美好传说,而是国人的自强精神。


就像故事中刚出生的小羊——


它得自己站起来。


我们也一样。


要自己站稳了,才能走得更远。



《护航》
中国精神:承担

导演:文牧野
主演:宋佳 / 佟丽娅 / 韩东君
事件:2015年9月3日天安门接受检阅 /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沙场点兵

作为全片最后一个故事,《护航》略有不同:

一是年轻心气,二是女性视角


导演文牧野,也是《我和我的祖国》7位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年轻而优秀的飞行员。


选角出色,节奏精准,拍摄技巧高超。


让整个故事都呈现出年轻自信的质感。


感受一下:


什么叫美颜盛世,什么叫飒爽英姿,什么叫A爆了!


同时,独有的女性视角也透出一种讨喜的柔软可爱,更易唤起观众共鸣。

比如,故事的女主角吕潇然(宋佳 饰)一个人坐在飞机里生闷气。


队友过来关心,被她给堵回去。


“男朋友”是谁?


你没猜错,就是那架飞机。


一个心知肚明的玩笑,让多少社畜单身狗心有戚戚。


又比如,平时训练比谁都猛、分手时比谁都帅、再苦再累也不会掉眼泪的她,在一个指令面前红了眼眶。


就因为你是最好的
组织才选你备飞

因为最出色,精飞变备飞,领航变护航。


她双眼通红,接受了安排。


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梦想——

吕潇然成长中的三个阶段,被导演塑造得鲜活立体。


从小就向往蓝天,渐渐长成了“假小子”,进入部队后敢爱敢拼,立志作为领航飞上蓝天,为国争光。


为此,她放弃了许多,也获得了许多。


后来,我以为这个故事是歌颂付出——

领航变护航后,潇然终究还是把委屈不甘咽回肚子里。


默默坚守,顾全大局。


看到最后我才明白,《护航》的意义在于承担——


当军人穿上戎装,肩负的不只一个人的梦想,还要承担展现新中国风采和力量的使命。


回想2015年9月3日,当女飞行员们驾驶国产歼-10A战斗机驶过天空,气贯长虹的那一幕,如今想来意义非凡。


我们年轻人是在新中国的护航下长大;现在,成长后的我们终于也为祖国的发展护航。


这不正是“我和我的祖国”血脉相连、无法分割的联系吗?


电影结束,我还沉浸在潇然最后的定格。

阳光打在机舱,她抬起手敬礼。


这个致敬,是献给未能领航但圆满完成任务的自己,是献给她的队友和所有军人,更是献给银幕前后所有为国贡献、承担使命的中国人。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与热爱


它流淌在每一个历史瞬间,又化作影片中每一个牵动人心的细节。


有太多时刻,即使未曾亲身经历,在电影里看到时也忍不住泪目。


因为,电影里每一位平凡而崇高、渺小而伟大的中国人,都是我们自己;展现出的每一种精神,都让我发自内心地共情和骄傲。


前几天的采访中,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说了一个故事:


70年前,在开国大典上,当时我们的飞机不够,只有17架。


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


70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了。


足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


我想,值得告慰先烈的,除了精锐的军事力量,还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二字带来的热血和感动。

第一次开车经过港珠澳大桥的震撼;


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时的激动;


看到外国朋友痴迷大熊猫时的激动;


……


即使是小小的个体,也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


还是那句话——


我们并非过客,而是在创造历史。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在看”,我爱中国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