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谁特么说《哪吒》配不上奥斯卡?!

态度 作者:河马电影 2019-10-14 14:57:05
这几天,热度最高的,莫过于闹的沸沸扬扬的NBA事件。
 
在这一事件的热度掩盖之下,有一则消息,显得不那么起眼。
 
《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代表中国参与奥斯卡竞争。
 


随之而来引爆网络的是一众质疑。



厂长:????
 
越是被质疑,厂长越是有话说。
 
今天,厂长就想和大家聊聊为啥《哪吒》能被送审参加奥斯卡。
 



为什么是哪吒?
 
第一,硬件强。
 
票房成绩上,中国影史第二。
 
更优秀的是,《哪吒》是一部初期不被看好、不具备爆款相的黑马。
 
如果说《流浪地球》除了特效内容扎实以外,还占据了中国首部科幻片的天时,还占据了大年初一这一全民性的地利。
 
那哪吒完全是靠点映口碑发酵而成的爆款。


国外上映后,票房也遥遥领先。


评分体系上,豆瓣评分8.6,IMDB7.8。
 

中内外的评分,无不证明,《哪吒》为上乘之作。
 


第二,故事贼棒。
 
故事讲述哪吒身为魔丸,却不甘于魔丸这一标签,打破偏见的故事。
 
取之中国古典文化,创出新颖内容,输入当代价值观。
 
不失为好故事的一种体现。
 
第三,《哪吒》担得起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重担。
 
《哪吒》中,有着太多中国元素。
 
先说哪吒的法器:乾坤圈,风火轮,火尖枪。
 
哪一个不是出自中国神话。
 
再说困住哪吒的山河社稷图。

电影中的山河社稷图

山河社稷图原型

包括一些小细节,三星堆,还原到位。
 

电影中的三星堆


三星堆原型

哪吒炸裂的莲花,与哪吒这一形象照应。
 


第四,《哪吒》的内核,更贴近普世观。
 
原版《哪吒》讨论的是反抗父辈的文化,这是基于中国当时的背景创作出来的作品。
 


但新版本不一样。
 
新版本讨论的:
 
是做自己,
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新版本要提醒的:
 
是改变命运,
是打破偏见。
 
这是中国年轻人的普世观,这也是全世界年轻人的普世观。
 
所以,无论从哪一环看,《哪吒》都是当之无愧送审奥斯卡的不二选择。
 
《哪吒》最硬核的地方在于?
 
我们没有迎合奥斯卡获奖规律送参赛作品。
 
奥斯卡获奖规律,太套路化了。
 
先来看看奥斯卡近几年的获奖作品:
 
2019年《绿皮书》:
 

种族歧视。
 
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致力于少数群体平权。
 
2018年《水形物语》:
 

人兽恋。
 
不同物种之间的爱情,究竟能称之为爱情吗?
 
拓宽人们对爱情的狭隘概念。
 
2017年《月光男孩》:
 


LGBT群体十黑人。
 
一个集结吸毒、同性恋、黑人的敏感标签的男孩成长之路。
 
不难发现,这几年奥斯卡获奖走向,更趋向于对少数群体的平权。
 
越政治正确,越容易获奖。
 
em…《哪吒》和政治正确貌似不搭边。
 


是的。
 
不是貌似,是完全不搭边。
 
而这也是《哪吒》最自信的地方。
 
《哪吒》大概率不会获奖,但我们有比获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文化输出。
 
坦白说,前几年,我们的电影没能扮演好文化输出的角色。
 
甚至,我们还在不断迎合好莱坞,我们渴望得到外国人的认可。
 
章子怡闯荡好莱坞,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嘛。
 
章子怡一次次想获得认可,远不只是为添一份金光闪闪的履历。
 
她想获得的,是国际认可。
 
而且,这个认可,是以美式文化为核心的认可。
 
不止章子怡一个,闯荡好莱坞的中国女星们,没有一个不想要努力融入美式文化。
 
结果呢?
 
别人基本不会给你认可的机会,甚至还会进行一系列的边缘化打压。
 


而这次,《哪吒》所传递的信号: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在显著提高。
 
我们知道,奥斯卡喜欢政治正确。
但我们优先考虑我们自己喜欢什么。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一味迎合对方的规则,而是不再care对方的规则,转而重新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规则。
 
你可以在你既定的规则中继续备受瞩目。
我可以在我既定的规则中继续文化输出。
 
吒儿,好样的!
 



前几天,厂长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张图。
 


不难看出,美国在文化传播这一块做的太6了。
 
不光光是《复仇者联盟》个人英雄主义遍布全球。
 
迪士尼文化也不容小觑。
 
所谓电影,从票房角度说,是用来盈利的。从文化角度说,电影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有一说一,中国在文化传播这一块要探索的还很多。
 
文化传播不够,随之带来的就是厂长前段时间的一个发现——
 
许多外国人对我们的了解,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刻板印象。
 
为什么?
 
文化输出不够强,准确的说,还不够新。
 
就拿王小帅导演拍的《地久天长》来说,今年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拍的是几十年前中国人的形象。
 
什么形象?
 
这个看似幸福的大合照背后是难以想象的隐忍和退让换来的
 
那种面对苦难,隐忍悲壮的中国人形象。
 
而这种文化输出,对外国人而言,更多的是同情,是猎奇。
 
不是说《地久天长》所展现的中国式苦难不好。(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去记录、铭记那个时代。)
 
而是说我们需要有能代表年轻一代文化价值观的东西呈现出来。
 
《哪吒》显然符合这一点。
 
比起用《哪吒》获奖,更重要的是,通过《哪吒》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
 


同时,厂长十分反对某些国人傲慢的姿态:我们中国文化就是最牛逼,别国不接受,就一刀切。
 
之后,谁也瞧不上谁的文化,变成敌对面。
 
恕厂长直言,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方式。
 
树立对立面,只会让外国人对我们中国偏见愈发严重,由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许多事,是可以通过了解,逐渐消除的。
 
而电影,是改变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刻板印象,了解中国年轻一代最有效的途径。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怎么通过电影进行文化输出呢?
 
很简单。
 
做好自己,讲好中国现代人的故事就够了。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这既是好电影的标准,这也是文化传输的标准。
 
厂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类的情感,具有相通性。
 
好故事自带转发,
好故事自带共鸣。
 
文化背景,是有差异,但人性都是相通的。
 
以前,厂长想不明白为什么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会泪流满面。
 
那明明是韩国的80年代,那些大事件,也是韩国80年代所发生的。
 
我一个异国之人,90后,究竟是怎么被打动了的。
 
现在,厂长才明白,其实我们不需要经历那个时代的东西,人类的情感内核,永远是相通的。
 
只要你的故事足够好,共鸣足够强,哪个年代,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厂长以为,悲欢是可以相通的。
 
讲故事就是人类悲欢相通的桥梁。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有实力拍出兼具商业和文化输出的作品吗?
 
当然。
 
我们完全可以拍好一个故事,传播好中国式文化。
 
即便,我们曾经比好莱坞落后,但我们落后的是,特效,是成熟的工业化体系。
 
故事方面,我们缺的不是有才华的,而是用心的。
 
也别忘了,我们是一个人才辈出,可以后来居上的国家。
 
慢点不要紧,要紧的是不停止脚步。
 
乌龟都有跑过兔子的时刻。
 
有人会说,那是侥幸。
 
可别忘了,我们是一头正在苏醒的狮子。
 
等到我们完全清醒,完全放开的那一刻,世界都将为之一颤。
 
期待有一天,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开枝散叶。
 
期待有一天,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影响这个世界。
 
期待有一天,中式文化和美式文化,PK、互补。
 
转而,在全人类的文化舞台,各自绽放光彩。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