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废青前世今生

态度 作者:狂言Doggy 2019-11-16 18:19:09





1988年,许冠文、张艾嘉主演,吴启华、卢冠廷担任配角的喜剧片《鸡同鸭讲》,于香港上映。


剧情主要讲述传统中式烧鸭店,与西式炸鸡店的商战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影片里却有这么一出,令人印象深刻。1988年,香港炸鸡店普通店员的收入,便可以达到年薪50000港元,相当于月薪4000+。


同一年代,大陆在职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63元人民币。两者之间的差距,超过24倍。


很明显,之于香港而言,89、90年代是最巅峰的年代。收入方面,那是绝对碾压,以至于你我父辈辛苦勤恳工作一年的收入,都抵不上普通香港人工作半个月。


文化方面,同样绝对碾压,以四大天王为首的香港明星,被无数少男少女视作偶像。从刘德华到周润发周星驰,再从张学友到梅艳芳谭咏麟……而大陆的明星呢?很遗憾,处处低人一等。80年代通过《少林寺》一炮而红的李连杰,凭借出众的身手与硬朗的外表前往香港发展。结果受了不少窝囊气,以至于嘉禾的某些高层就曾直言不讳的表示。


“一个大陆仔而已,可以有足够的能力玩死他。”


而正是在那个香港最志得意满的年代里,如今在香港街头大肆破坏,攻击无辜市民甚至袭警的废青暴徒,出生了。



2019年7月,《扫毒2,天地对决》上映。


剧情同样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老套路老思维,一正一邪打打打,临末了统统扑街。至于主演,分别是58岁的刘德华,49岁的古天乐,61岁的苗侨伟与41岁的林嘉欣。


在惊叹于老戏骨们长盛不衰的同时,也哀叹香港演艺届后继无人,以至于电影海报必须得用磨皮与美颜,才能让华仔与古仔的盛世美颜,看起来年轻一些。

那么年轻一代都去哪儿了?答案显而易见,以邓紫棋为首的年轻一代,甚至中生一代,纷纷前往大陆发展。


事实上香港文化的没落仅仅只是一个缩影。时至如今,香港炸鸡店普通店员的月收入约为19000元港币,相较31年前提升4.75倍;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陆2018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4131元(不计入国企与公务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较31年前提升超过24倍。如你所见,大陆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全方位拉近与香港之间的差距。


在这个香港颇为失落,在各方面都不足以碾压,甚至有些方面已被反超的年代里,如今在香港街头大肆破坏,攻击无辜市民甚至袭警的废青暴徒,长大了。



废青们出生在最繁华的年代,成长于失落的年代,这其中必然会存在落差。其实并非香港发展陷入停滞,2010年至2018年,香港的GDP增长速度分别为6.77%、4.81%、1.7%、3.1%、2.76%、2.39%、2.18%、3.84%与3.02%,对于一个人均GDP接近5万美元(全球前15)的地区而言,这份成绩单绝非不可接受。


奈何这些年的增长,很大一部分都落入富豪们的腰包。香港的基尼指数已经高达0.539,贫富悬殊程度在全球发达城市里高居第一,更夸张的是,香港十大富豪的总资产,占到香港GDP的接近40%。这十大富豪里有九位,都是依靠房地产发迹起家。这其中,便包括四大家族————


郭郑双李。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富豪们不断推高房价,进而让香港房价成功登顶世界之巅。以今年为例,香港每平方英尺的均价为16542.72港元,换算下来约等于18万港币每平米(注,10平方英尺约等于0.92平方米)。而这,仅仅只是均价而已。


按照港府统计,400平方英尺(36.8平米)的公寓,是普通上班族家庭的标配,若住房面积达到千尺(相当于92平米),便已被视为豪宅,买一套这样的豪宅,可是不少TVB二线演员的毕生梦想(反观咱们的娱乐圈)。至于低收入群体家庭,只能住进120平方英尺(11平米)的劏房,甚至还有更凄惨的“笼民”。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切问题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至于如何解决,需要调整分配比例。如目前正全力推进的精准扶贫,便开展的卓有成效,并预计于明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然而在香港,这一切难以实施。相较大政府模式,香港是典型的小政府,即政府权力处处受到掣肘。填海造地?否决;扩大住房供地面积?否决;开拓郊野公园?还是否决。无需富豪自己出面,花钱买文宣即可。很遗憾的是,在废青乱港暴动期间,那些平日里助富豪一次次否决改善住房提案的港媒,所扮演的又是一个并不光彩的角色。



不妨把港媒所扮演的角色搁在一旁,想来探讨媒体的本质。字面意思去理解,媒体主要肩负以下功能:


1、监督与纠正不良现象。


2、协调社会关系。


3、传承文化。


4、提供娱乐。


5、引导大众。


6、传播资讯。


但更深层次的本质是,媒体也是一门生意。无论自我标榜的多冠冕堂皇,你都无法回避本质。最通俗的讲,无论花指导、苏老师、张公子还是我,哪怕写作风格不一,路数不一,但目的其实都是一致的,通过写出通俗易懂,能让人引起共鸣的文章,聚合粉丝关注,并通过累计粉丝的关注,去谋求商业利益变现。


如打广告,如开打赏,如做电商。当然相较其他的圈子,体育圈终归只是小打小闹,毕竟受众使然,这是改不了的。


当然无论哪个圈子,媒体的目的万变不离其宗。传统纸媒时代,变现的方式与发行量挂钩;电视媒体时代,变现的方式与收视率挂钩;时至如今新媒体时代,变现的方式与流量挂钩。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获得可观的流量?


答曰:写爆款。


如何才能写出爆款?


答曰:两种模式,或制造话题,二为煽动情绪。


在这方面,曾经的自媒体之女王,便是其中佼佼者。通过简单粗暴的标题,以及亦真亦假的极端案例,将人们潜意识里审丑倾向激发出来。为何人们喜欢围观丑陋的一面?在于围观丑陋的同时,可以彰显廉价的正义感,进而通过批判获得短暂的满足感。不用惊讶,这就是最真实的人性。


作为深谙人性的高手,她将煽动情绪与挑拨矛盾发扬到极致,并一度拥有八位数的粉丝。这是啥概念?最巅峰时,头条刊例价为80万。不用惊讶,一篇广告,便相当于一位普通500强高管的税后收入。


利润如此丰厚,当然要加大力度。对于这点,《资本论》便有过精确阐述: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于是那篇《寒门状元之死》,终于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封杀的理由浅显而直白:


造假。


封杀有时候简单且粗暴,但更多的时候,却是阻止她与徒子徒孙扩张泛滥的有效机制。设想如果没有相关的管制,那么曾经的女王一定会成为自媒体里声音与影响力最大的那个,进而克隆出无数的她。


既然制造话题与煽动情绪可以从中获丰厚利润,那为何不把话题制造的更尖锐一些,把情绪煽动的更猛烈一些呢?因此封杀曾经的自媒体女王,便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告诉各路跃跃欲试的媒体与自媒体,此路不通。


很遗憾的是,香港并没有这种制度。



香港,标榜言论自由,在这种土壤环境下,大多数港媒都变得百无禁忌。当然了,无论有没有禁忌,媒体赚取利润的方式万变不离其中:通过聚拢读者,获得金主青睐,从而获取利润。至于如何聚拢读者,自然还是那俩路子。


原本过得滋润,倒也相安无事,虽曾被长者斥责“你们跑得那么快,就想搞个大新闻”,但总体来讲,香港最繁荣时期的港媒,是以挖掘明星花边,跟踪拍摄八卦闻名,毕竟窥探隐私这种东西,下至学生屌丝,上至师奶阿公,人人都喜欢。比如著名人体艺术摄影爱好者陈老师,便由港媒抢先爆料,进而让大伙开了眼界。然而进入到近些年,一切都变味了。


变味的根本原因是媒体形式的变化,传统纸媒被新兴媒体,如网媒与社交平台逐渐取代。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年代,正儿八经有理有据的文章乏人问津,奇谈怪论反而大有市场。讲的再通俗点儿,谁更会带节奏,谁就能戳中G点,进而获得更多用户。


为了迎合这群出生在80、90巅峰年代,成长在失落年代的废青们,香港的不少网媒与社交平台又频繁加大力度,不断突破下限将节奏带到飞起,甚至不惜造假。在暴徒乱港期间,这些平台丧心病狂的称赞暴徒行径是“争取民主自由”,并反手将努力维持秩序,保持克制的港警定义为黑警。
 
真别小觑这些杂音,煽动力绝不一般。设想一下,不少年轻人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被修改过的教材,回家上网后看到的是个各种带节奏的奇谈怪论,久而久之,自然会被洗脑。这便是为何废青暴徒大多以无知青少年为主,却也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学子的的缘由所在。


平息眼前的一切,需要多方面的合力。那些把节奏带的飞起,通过奇谈怪论收割带血流量的媒体,理应首当其冲。最简单直白的办法,莫过于对信息进行管控与筛查,最低限度不能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但如何管控,如何筛查?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说句掏心窝子的,以自媒体作者立场而论,曾被删过盒饭,曾被系统“制裁”,也曾为这些事发过牢骚,说过怪话。但我终归明白,如果缺乏相应的管控与筛查,只会让一切变得纷乱且无序。你当然可以自诩良心,去坚守那片阵地。可一旦良心与利益相抵触时,又当如何选择?不得不承认,香港的不少媒体,便是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氛围下,变得迷失,进而同流合污,推波助澜。

将××关进牢笼,才能确保秩序井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