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Sir陷入了影院恐惧症。
原因?
当然不能怪家里那个人小鬼大的侄女(毕竟在家都要叫她小公主),一大早就吵着要Sir起来,陪她去看幼儿园同学之间最火那部片。
本来睡眼惺忪,可一到电影院……
彻底醒了。
眼前场景,只有父母们会懂——
大型儿童cosplay,各大影院现正上演。
各种“尺寸”,各个蓝色色号的小公主欢乐现身。
她们都有一个名字:艾莎。
都有一首主打歌:Let it go~!
走出影院,Sir的侄女一脸期待地问:下次还带我来吗!
这个问题对于成年人,Sir真的一言难尽……
《冰雪奇缘2》
Frozen II
1.5亿美元成本收获全球12.7亿美元票房,成为影史最高票房的动画电影,直到今年才被新版《狮子王》打破。
动画电影预售24小时票房纪录,48小时内取得的预售数已经超过了《玩具总动员4》和《狮子王》开售一周后的总票房。
曾经某程度上打破陈规的《冰雪奇缘》系列,转头就以最不意外的方式掉入了陈规。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建议先收藏,看完电影再作阅读。
六年前,它把迪士尼最引以为傲的公主套路,像踩碎冰一样踩成渣。
安娜公主要去救自己的姐姐艾莎公主。证明她们是真爱。
当她唱着let it go,解开公主发髻时,换成美艳的“魔女”发型,缔造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宫殿。
艾莎当上阿伦黛尔王国的女王和妹妹一起在城堡里生活,人们安居乐业,生活看似一片宁静。
艾莎不断地听到有奇怪的歌声在召唤,疑惑不解的她无意中触动了魔法森林开关,令阿伦黛尔王国陷入了被摧毁的危机之中。
为了解决危机和疑惑,艾莎,安娜,克里斯托夫和雪宝一起踏上了魔法森林的冒险之旅。
艾莎和安娜的父母去世之谜,艾莎拥有魔法的原因,魔法森林的成因和秘密以及安娜的成长和独立……
第二部仅仅在特效上对冰雪世界进行拓展,让观众看到艾莎魔力的鬼斧神工。
很难想象,这个经历过种种磨难戴起皇冠的女王,竟然在这一部里如此轻易地就走进自己的命运。
艾莎说走,安娜想都没想就与未婚夫克里斯托弗跟随前往。
或许迪士尼考虑到“双女主”的平衡,不能让艾莎衍生品专美,所以加重了安娜的戏份。
第一部安娜基本上都在自救,与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战,让人看到她隐藏的大女主气质。
两位“公主”,就在一次看似危急的历险中,安然脱身,艾莎选择守护北境,安娜也如愿成婚,也成为新女王。
在Sir看,必是艾莎和安娜姐妹的互相扶持,共情共感。
划水
尽管这次的歌品相不差,但Sir却觉得不会有像《Let it go》这样火遍全球的神曲出现。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出现的时间点,二是因为歌曲的难度。
在第一部里《Let it go》是第五首歌出现,而这一部的主题歌《Into the Unknown》却在第三首就出现了。
Sir看的时候最大的观感在于,《Let it go》出现在电影播放到30分钟左右,观众的沉浸度和情绪已经累积到一个程度。
《Into the Unknown》却出现得太早,前面铺垫都还没有完全形成,音乐就来了。
然而最有趣的一首,Sir反而觉得是雪宝的独唱《When I Am Older》,因为歌词里不仅反映了雪宝的乐天性格,还蕴含对成长和成熟的哲理和讽刺。Growing up means adapting
成长意味着适应
Puzzling at your world and your place
对你的世界和你的位置感到困惑
When I'm more mature
当我更成熟的时候
I'll feel totally secure
就会完全放心了
在所有的歌曲中,如果票选最让人神烦的一支就是克里斯托弗的独唱MV《Lost in the Woods》。
剧情大意是,他发现安娜和雪宝离他而去,一路向北寻找神秘声音的真相。
于是,他反而来了一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欧美MV范儿的独唱《Lost in the Woods》,看歌词是为了表达爱情的迷思和他一直无法成功求婚的迷茫。
却被搞成了90年代西城男孩和后街男孩式的大型MV,超大面部特写,幻想消失的惆怅若失;或单独打灯,让他原地平移。
剪辑之老土,表情之做作,让人觉得这一段全部剪掉,都不过分。
但在前面的剧情里,她通过独白,已经完全交代了自己对艾莎的牵挂。
第二部给了艾莎魔力一个“时代背景”,涉及到两个族群之间的恩怨情仇。
大坝的建成,是因为艾莎和安娜姐妹的祖父,对魔法带有偏见,且惧怕未知的魔法力量,所以使用如此手段。
在Sir看来,摧毁大坝的意义不仅在于表面上的恢复自然平衡。
人们总是对新事物带有恐惧,就想着诋毁它(汉斯王子给艾莎莫须有的罪名),掩盖它(像父母对艾莎的禁锢),灭绝它(祖父对北边的杀戮)。
因为艾莎的存在,从她驯服蜥蜴(火),驯服树叶(风),驯服马(水),驯服石巨人(地)都证明了魔法并非只有威胁。
甚至,它本来只是一种维系生活和发展的手段,却被恐惧污名化。
《冰雪奇缘2》借拨开魔法森林的迷雾必须击破旧时代留下的大坝,来隐喻承认迂腐的错误,打破旧观念,才能拯救自我的现实。
想法很好,但执行得不够好,还被童话俗套、划水MV破坏了推进主题的节奏。
祖父的阴谋如此小儿科,却用如此貌似宏大、神秘的雾霾进行掩盖,艾莎安娜姐妹解题费劲,最后却通过调动巨人,轻而易举就砸毁大坝,迎来和平。
反而不如第一部本没有刻意强调女性主义,却在恰当时候通过艾莎一首歌、一系列动作,加之一场及时的风雪,反而点醒了观众,这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
Sir依然推荐观众去看,也是客观、理性地看到它的优点。
无论是恢弘的大背景,还是角色身上的小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整部电影围绕“水是有记忆的”这句关键台词花了非常多的心思。
从艾莎暗海狂奔,水下驯马后策马奔腾,到重现父母死亡最后的瞬间的水珠逆流,再到安娜和雪宝乘船渡过潺潺河水后坠入瀑布。
水的形态,冰和水的碰撞,尤其是艾莎的那匹水马从愤怒到被驯服的变化全都令人眼前一亮。
水不仅仅是环境的一部分,还是困难,回忆和冒险的承载物。
如同第一部里,冰雪的状态与艾莎的情绪紧密相连,水同样担起了叙事的功能。
同时,相比起第一部背景和人物仍然有种分离感,到了这一部,分离感明显减弱,人物和背景的融合度更高,身临其境的观感也更明显。
除了上映前就广为流传的主角衣服上的花纹和头发丝的质感。
Sir刷了两遍,再找来了4K版本的预告和第一部对比来看,还发现了更多别的细节。
《冰雪奇缘2》里新出场的萌宠火元素蜥蜴并不是像预告看上去那么光溜溜的一只,而是全身都充满鳞甲的纹路。
不仅动物纹路都细致呈现,主角的面部表情的灵活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没仔细看前Sir一直以为雪宝就是两个大雪块,身上带有冰晶质感的,有些角度会bling bling地闪,在第一部里也确实如此。
这一部里面的雪宝,雪块上其实印有代表艾莎的雪花纹。
△ 建议戳开大图看对比
因为雪宝由艾莎创造,在这一部里雪宝不仅戏份增多,而且能感知艾莎的生死,这个细节无疑更能体现它和艾莎紧密的关联。
加上还有各种树叶,雪花和各种丛林环境,天气变化等细致的技术呈现,在特效上,《冰雪奇缘2》的确美轮美奂。
明明第一部感人至深的姐妹情深故事,硬是被雪宝搞成了单口相声。
第一部,因为艾莎的魔法差点导致安娜的死亡,艾莎被锁在门内不得与外界接触,安娜想和艾莎一起玩,边敲门边唱着这句歌词。
Do you wan to build a snowman
快来陪我堆个雪人嘛
在经历了分离和生死,电影的最后艾莎和安娜大团圆结局重聚,艾莎问安娜:“你还想堆个雪人吗?”
这时的安娜不再是那个恳求姐姐陪伴的小孩,而是已经成长为能担一国之王,比艾莎更具亲和力的安娜女王。
这时的艾莎也不再是那个躲躲藏藏地生活的危险人物,而是找到自己的归属和自由的第五元素。
姐妹情深和成长的呈现,在Sir看来,这样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比互说一万句“我爱你”都更令人动容。
对于《冰雪奇缘》是否存LGBT的元素,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存在争论。
第一部里,安娜和克里斯托夫在商店里相遇,店主极为女性化的动作,甚至对桑拿房里的男人和小孩们称呼为Family(家人)。
第二部,同样是这位店主,在艾莎拯救了阿伦黛尔王国以后,他兴奋地抱起了同一位男人庆祝。
《冰雪奇缘2》特效交足功课,却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力有未逮,此消彼长,口碑也有所降落。
差就差在没有朝着冰雪最深处继续前进,对于观众来说,艾莎的魅力不在统治王国,驾驭生灵,而是她的孤独感漫天漫地,成为巨大的独立的存在,让人不得不侧目而视。
而安娜则像是镜子的另一面,以充满烟火气,略有傻白甜的亲民气质提示艾莎,你坚强得累了,还有我可以倚靠,我们的姐妹情是父母爱的延续和寄托。
还有傻小子克里斯托弗、雪宝、麋鹿小斯、地精等等,是family。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库布里没有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