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不知道吃啥,又必须得吃东西,附近三公里之内的外卖点了个遍儿,往往都是饭不咋地,下饭剧倒看得津津有味。回想以前爸爸妈妈生活的年代,穷是穷了点儿,也不像现在整那么多花样儿,可就是比咱吃得有滋有味。这片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共5集,分别介绍了北京、广州、江浙沪和四川这四地的饮食文化以及中式料理的烹饪技艺。从宫廷御宴的山珍海味到普通老百姓的家常便饭,甚至有些东西我们今天都看不到了。
蒸好之后开裂出漂亮形状的双色馒头啊,形状类似甜甜圈的酥脆焦圈儿啊,以及中国全境都有的油条。各人根据各人的口味跟豆浆、豆汁、胡辣汤这些自由组合,便是大多数北方人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日常。那情景,就跟咱们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描述的那般生动,“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雪白的热豆腐一烫,发出顶香的味儿......”随处可见的小吃就能香死个人,更别说那宫墙之内的顶级御宴啦。你瞅瞅这道芙蓉燕菜,满满的燕窝铺在蒸好的蛋白上,一浇汁瞬间勾起食欲。竹笋、香菇夹在肉间的红烧熊掌,陆上极品的经典菜式,现在轻易看不到了。还有被称为海上极品的两道代表菜式,凤尾鱼翅和乌云吐珠。再有老北京超爱的刷羊肉,最出名的东来顺饭庄,门口的队可是从早上就开始排了。那时候可不跟现在似的,羊肉都是刀工精湛的老师傅一刀刀切的,一片片紧紧挨着装盘。盛产鱼和稻米的江南一带,那里的经典菜式,自然离不开这两样。仍然是因乾小四一跃成名的松鼠桂鱼,娴熟的刀功是造型的关键,浓郁的番茄虾仁汤汁是点睛之笔~这可是一整块完整的巨型锅巴,炸得酥脆以后浇上汤汁......别有一番意境的虹桥赠珠,火腿的红,鸽子蛋的白,相得益彰。
这一道道,色、香、味、形全部兼顾,隔着屏幕都诱人。可能有人不知道,这部纪录片是由日本电视台拍摄的,咱们这边由文化部牵头,各地饮食服务公司和店铺配合完成取材。三十多年过去,画质啊,表述方面啊,肯定跟现在有很大的差异。但这片与国人拍摄的美食纪录片不同,它抛弃了一切先入为主的视角和外在因素,力求将中国最具代表的经典菜式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从调料到制作过程,不藏着掖着,全部展示在镜头前,有些菜,有经验的朋友可能照着片里的步骤就能做出来。就比方说川菜,现在大家可能一想到川菜就是各种麻辣烫,各种辣。九色攒盒,包括怪味鸡块、红油鸭肉、麻辣兔肉、姜汁豇豆、糖醋发菜、咸鲜冬笋等,有荤有素,味型多样。六吃鲍鱼,包含芥末、椒麻、香油、红油、姜汁、蒜蓉6种风味蘸汁。还有麒麟鲤鱼、鸡豆花这些清淡洗练菜式,同样是川菜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质朴真实,没有所谓的渲染和特技,整体流畅而又自然。说是一部美食纪录片,可它也在不经意间展现了时代的变迁。甭管什么硬菜小菜,都是货真价实,正经八百的原料,名副其实的讲究,认真实在的摆盘。那时候,我们还是一个“自行车王国”,伴着旭日东升,密密麻麻的自行车车队涌来。城市没有挡住阳光的高楼大厦,传统民居或是与胡同相伴,或是坐落在小桥流水旁边。大街上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牌,人流量大的市场干干净净,没有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飘落。
除了不常见的红色、蓝色,人们普遍穿着以蓝黑灰白为主。穿着虽然朴素,精神风貌却积极乐观,处处散发着实实在在的活力和令人向往的烟火气。比起烹饪,这些极富时代气息的镜头,人们流露出的那种平和的幸福感,才是这片最珍贵的地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