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翻拍必死,这次孙俪也翻车了?

态度 作者:整点电影 2020-02-27 14:43:22

上方蓝字关注,自动为你推荐一部好片



整点电影

你有128个好友已关注

 


国产剧一大常见灾难事件,是观众唯恐避之不及的翻拍。

十次翻拍,九次翻车。

名单真的不要太丰富:

《北京女子图鉴》《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战》《不负时光》《没有秘密的你》……

其中不乏烂成典型案例的作品,在豆瓣烂剧史中也榜上有名。


但,即便这样。

国产剧对于翻拍依然契而不舍。

这不,这两天又有一部翻拍剧开播,还是极易水土不服的职场剧。

究竟是海外剧致命的诱惑,还是国产剧真的失去了发现生活的创造力?

扒叔不懂——

《安家》


01

先来科普下原版——

2016年日剧爆款《卖房子的女人》,豆瓣8.3


剧情很简单,房地产行业剧

有一个很符合现实的社会背景,眼看东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东京的地皮价格也直线攀升,房地产业迎来久违的大热时期。

销售天才三轩家万智(北川景子饰)被总部调来担任一家房产中介的门店主任,据说在她这里完全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在她的带领下,门店才有了蒸蒸日上的迹象。

在这其中,三轩家万智不对任何客人谄媚,却通过帮助客人实实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卖出房子。

突出的是两个关键词:专业,敬业


而本剧最大的优点是,通过卖房子看世相万千,依旧是日式治愈与励志。

其中还夹杂着很多的人生哲理,看后受益匪浅。


成为爆款是必然。

于是,国内翻拍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看得出来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首先,就是版权问题

这点不用担心,在开机时就已经回应买了日剧原著版权。

起初,剧名也只改动一个字就叫《卖房子的人》,而后改名为《安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搬,而是找了六六担任编剧,重写剧本,塑造一个本土化原创故事。


其次,是演员的选择

女主孙俪,近些年来就是收视的保证。

而在此剧开拍前,她就对房地产中介这一行业做过真实的了解分析,对比这些流量明星,拍戏更以角色为主。

播出前不久还因一组路透图上了热搜,是孙俪吃包子的视频,一身职业套装,干练的短发,大口吃着包子看着电脑上的资料,职场女性形象显而易见。


男主罗晋,也是近些年来颇受好评的男演员,演技没硬伤,表演也十分细腻。


其他主要的配角,对照日本也不差,都还说得过去。


总体来说,这部剧演员没什么问题。

就连单元故事的配角都是海清,韩童生等演技派,光凭这强大的阵容,就足以为这部剧托底了。


再看,剧中的服化道

不同于以往的职场剧,过于悬浮的场景,主角精致的妆容。

《安家》相较来说就非常接地气了。

场景非常生活化,一眼看上去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租赁房店铺。


而角色的形象也极为朴实,黑西装,白衬衫,戴着工牌,非常真实。


很多细节也很真实。

比如房地产中介穿着西装早起鼓劲的口号,看着都有着生活的亲切感。


王炸阵容,精心捕捉的生活细节,还有着“金牌编剧”的加持……

果然。

开播几天,双台收视破2,再创电视剧收视记录。


但,这口碑却不尽如人意。

不仅孙俪的演技受到诟病,就连剧情也被喷失真,悬浮。


豆瓣评分也在几天后出了,6.2


是这届网友太苛刻了?

对日剧太过宽容?

显然不是。

8.3分和6.2分的差距,是真·画虎画皮难画骨的距离。

02

作为一部职场剧——

该做的是,通过虚构创作反映职场现实。

但在扒叔看来,这部剧情大体上都在照搬日版的剧,多的是水土不服的别扭,缺少的就是职场核心的现实内容。

说白了,又是国产剧的通病——

不接地气,悬浮。

但凡对国内的房地产销售行业有些基础了解,都对那一典型的企业“狼性文化”有着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大多数企业对员工的学历都没有较高要求,因此员工的底薪都非常低,而他们拼命赚钱的动力,就是提成。

高额提成就是房产中介的主要收入来源,曾有业内流传的俗语“一年不开单,开单吃一年。”虽有些夸大其词,但足以见得这已是行业内的规则。

完全容不得半点懒散。

在这部剧中,也有着喊着口号鼓舞士气的表象文化。


而内核却完全脱离了现实。

拿房产中介朱闪闪来举例,这就是个典型的bug。

在日版中,也有很多员工摸鱼打混,其很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劳动合同是终身制的,所以他们有恃无恐。

但国内行情不同。

在房似锦(孙俪饰)刚到门店时,就看到朱闪闪穿着一身生活装,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美妆博主学化妆。


在被询问为什么在工位上坐着不动时,还拿着口红一脸认真的回答:我没客户啊。


朱闪闪在这,就是拿底薪的闲人,入职两年零三个月,没有开过销售单,没有开过租赁单。

而公司的规定是,六个月没业绩的,就可以走人了。


那么问题来了。

朱闪闪为什么到了今天还在这里?

门店原生店长徐文昌(罗晋饰)是这样回应的:她是我们店的吉祥物。


有着店长庇护,朱闪闪就这样当着闲人,拿着微弱的底薪,在竞争激烈的房产中介公司苟活着,要不就是背景强大,要不就是钱多烧得慌。

而这只是其一。

剧情中的设定,房似锦是顶头上司下派到门店来的人,与徐文昌共同担任双店长。

这操作也是让人不解,首先双店长的管理前提就是两个店长权力不能重合,这样就会造成整个门店的管理架构混乱。

而在剧中的一开始就暴露出了这种安排的弊端,房似锦的上任并不能让众人信服,从而导致了过于激烈的争吵内斗,除非总店是完全不想要这个店了,否则这安排就完全不合逻辑啊。


再说到房产中介这一职业,也处处透着不专业。

剧中的第一个故事,和日版大体上相同,一套很难卖出的楼道房,以及一对顾虑比较多的医生。

房产中介需要做的就是将这难卖的房子卖给难缠的客户。

日版,房产中介就发现了客户都没注意到的需求,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座豪华别墅,而是工作繁忙,如何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而翻拍版则是将陪伴孩子的困扰弱化,添加了女医生怀孕的设定。

要扒叔说,有些画蛇添足不知所措了。

但好在,也还算符合现实痛点,剧中所展现出的是两名医生高智高才,但在上海却依然买不起一栋大房子。


但细品剧中卖房子的操作,真是目瞪口呆。

先是客户对个人隐私十分重视,并没留下真实信息,而房似锦就如名侦探一般,将此调查的清清楚楚,在打了十几个电话打不通的情况下,还直接去了客户的工作单位围堵。


为了卖掉房子,还自费将原本的毛坯房进行了精装修。

且不说其他,若是客户不喜欢这套房子,那这装修的钱从哪出?

而客户本身就是怀孕,房似锦还带着她参观刚装修后的房子,孕妇都不怕甲醛吗?


还有,剧中客户面对的问题是大城市生活的压力,需要的是一套让生活更舒适的房子。

但买房的原因,却是房似锦几句能看得到“星星”而动情,拍板就买了房。

真,魔幻现实。


而再说到剧中卖房子的核心。

日版中卖房子是每部剧的主要内容,基本上一集卖掉一套房子,偶尔穿插着其他中介卖房子的细节。


反观《安家》,每集只用于十几分钟的时间来卖房子,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表现如何和员工搞好和谐关系,与其他竞对的竞争,以及主角的恋爱故事。

再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日版《卖房子的女人》两部共18集,而《安家》足足有53集,看来注水是显而易见了。


专业,轻描淡写。

而随处可见的bug,更是将这职场脱离了生活。

那句“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是不是只成了一句好听的口号呢?


03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翻拍剧烂,是常态。

水土不服,社会内核不同,翻拍若是照葫芦画瓢,那也只能得到个烂剧的称号。

例子太多,也没必要再举例。

但说到底。

烂剧不仅在于翻拍,若还是改不掉那些通病,国产职场剧永远也拍不好。

比如,不久前扒叔刚说过的《精英律师》

完全缺少真实价值。

作为一部律政剧,它连专业都做不到。


女主的天才人设是背诵法律条文,而根据法学院专业的网友解释,背法条是最浅显的一步,关键是如何将法律背后能够体系化的运用。


还有剧中反复强调着律师的胜诉率,从未输过官司。

据扒叔了解,中国法律体系完善,律师通常在接案之前就已可见输赢,而律师协会也曾反复强调,会见当事人律师不能以胜诉率来宣称自身业务的精湛。


更别提剧中那些被法律专业人士点名的bug。


让观众误判律师形象。

以为律师都是有钱人,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不会被法条的就不是好律师。

肉眼可见的是精英的“装”。

却唯独不见生活的真实,不见对律政职场的专业输出。

可惜。

一门职业,变成了悬浮的假象。

而更可怕的,是职场剧也变成了狗血剧情的集合地

就在这部《安家》。

其一是剧中铺垫,男主被绿从家中搬出来租房子,也就促成了和女主同居的剧情。

这就是在打着职场的背景板,讲述着男女主角如何谈着坎坷又甜蜜的恋爱故事,又一出都市悬浮中年偶像剧


其二是女主樊胜美的人设,原生家庭的悲痛导致她异于常人的坚强。

职场剧要展现的是他们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和专业,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在这却变成了凄惨女主励志的家庭伦理剧


还有更多的——

男主晕血的背后藏着的秘密;总部的上司与男主的恩怨……


看到没有。

作为职场剧,看到的都是狗血商战爱恨情仇。

而观众最想看的行业的专业,都被一笔带过。

是啊。

原配出轨变小三的戏码多么有话题,女主变身樊胜美饱受家庭折磨多么有共鸣,一出披着职场外衣的《回家的诱惑》多么有诱惑力,职场人的生活充满着悬浮的狗血。

你的职场是这样吗?

抱歉,没有一个人敢承认是。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真实的职场人生活?

每天早上都离不开温暖的被窝,人还没到公司就接到了领导安排的工作,有时候周末都要随时待命,加班的夜晚吃着泡面努力赶稿子……

这些细节才是真实的职场生活。

而国产职场剧里展现的职场,距离真实相去甚远。

我们为什么总是拍不出好的职场剧?

在扒叔看来,三点原因:

对故事的轻视。

对现实的假想。

对专业的忽略。

说白了,他们根本不懂观众想看的是什么。



这里这里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