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陈凯歌被严重低估的一部佳作,可惜太冷门了

态度 作者:电影杂志 2020-05-09 22:25:21


因为疫情的关系,对学生们来说,今年的假期好似多到用不完。
很多人寒假还没过完,却即将迎来暑假。
当大家在家里抠着脚丫子上网课、调侃那些段子时,其实在遥远的大山里,还有着一群在追着信号跑的孩子们。
因为信号弱,再加上没有电脑,他们只能背着小凳子来到山头,在简易的大棚里迎着寒风接受着文化的熏陶。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小妹前段时间参与了一项跟乡村教育有关的公益活动——班班有个图书角。
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也有点特别,来自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之一陈凯歌的早年作品,“早”到差点就成了冷门片——
《孩子王》
说到《孩子王》,就很容易想到老谋子的《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剧情都涉及到了乡村、教育、孩子。
不过《孩子王》的背景更加特殊一些,文革。
在知青都要上山下乡的年代,教育出现了断层,没有人去教,实际也没有人会教。
在上山下乡的众多知青中,一个叫老杆的青年被上级挑选为教师,调去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学里教语文。
老杆这个人外表非常邋遢,黝黑的皮肤,破破烂烂的衣服,胡子拉碴,发型更是另类。
但他却有一颗细腻的心。
他只有高中水平,一路上他都在担忧,担忧自己万一误人子弟怎么办。
比起老杆的担忧,他的同伴们却是充满了羡慕之情,恨不能取而代之。
走出大山,走进校园,这难道不是当时所有知识文青的梦想吗?
可是,老杆到了学校才知道,学校其实就是山顶上一个简易草棚,宿舍破烂不堪,椅子桌子“缺胳膊少腿”。
第一节课时,他的发型还遭到了全班同学的嘲笑。
可是真正要上课的时候,老杆没法教了,因为他发现学生们根本没有课本。
一个学生怎么可能会没有课本呢?
学生面面相觑,然后哄堂大笑,老杆更加不解了,就问班长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才了解到这个学校的实情,学生没有课本,每堂课要老师手动把课文抄下来。
抄了整整一天的课文,到了晚上,老杆在煤油灯下看着教室,他竟然出现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幻觉。
他觉得学生还在埋头苦抄,可定睛一看,空空如也。
在上山下乡的过程中,老杆遇到太多无法和人交谈之事,每次无奈时,他都会点燃一根烟,然后缓缓呼出那口气。
学校除了他这个老师之外,还有一个管事的主任。
可这个主任根本没把心思将教育放在心上,总是心不在焉,老杆每次向他请教学生的事情,他都含糊不清,还让老杆也不要较真。
就拿没有课本这个事情来说,当老杆找这个主任了解情况时,他的回答竟然是,
因为缺纸。
可主任的办公桌子上就堆积了一大摞的政治宣传守则啊。
老杆翻了翻,只能冷笑了一句。
自此之后,老杆放弃了原本死板抄课文的教法,开始更为自由的学习模式——
学生不用喊起立,也不用把手背在身后,
但在这中间,他遭到了一个叫王福的学生的挑战。
王福站起来说他不会教,这句话立马引起了同学们的集体起哄。
老杆并没有呵斥,而是虚心请教了王福:
— 你说我不会教,那你说该怎么教?
— 应该抄课文,讲生字,讲完说段落大意,然后总结中心思想。
王福说的头头是道,让老杆听蒙了,他按照王福说的,让他在黑板上划出不认识的字。
可这时老杆这才发现,这些已经初三的学生,大部分只有小学水平。
课本里那些东西,对他们文化层面的提升毫无帮助。
这些都是附近生产队里的穷孩子,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父母辈干得都是体力活,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回去就要做工。
几十个孩子里,只有王福识的字最多,后来老杆才知道,王福有一本手抄“字典”。
从上学开始,凡是老师讲过的字,他都会认认真真写到一个本子上,然后反复牢记。
老杆从一个队员的手里借走了字典,想要上课的时候查上一查。
王福知道后就一定惦记着,甚至还跟老杆打赌,他能在劳作之前就把关于劳作经历的作文写完。
老杆听了哈哈大笑,王福难道你会未卜先知?
可是第二天一早,老杆带着学生刚进竹林,就看到王福的身影和他旁边堆成小山的竹子,原来他和他父亲昨晚天黑进山,砍了整整一夜。
砍完觉都没睡,王福连夜把作文写好了。
突然之间,老杆对教师这份事业有点迷茫了,孩子们缺少的不是文化,不是努力学习的干劲,而是一种稳定的生活,一个崭新的未来。
老杆承认打赌打输了,他把字典送给了王福。
可王福羞于自己做了弊,并没有收下,而是选择放学后留在老杆的宿舍抄写字典。
迎着煤油灯摇曳的灯光,大家都劝王福别抄了,可王福根本不听,抄完饭都没有吃就离开了。
他的父亲不会说话,他还要赶回去帮助父母做工。
终于,老杆和学生打赌的事情传到了上头领导的耳朵里。
上面派人专门过来巡视老杆的教学任务,听说他没有按照课本教,还整天带着学生唱歌,学校很是生气。
几天之后,老杆被退回到了生产队。
离开那天,他打包好了所有的行李,却将那本字典留在了宿舍里。
桌子上还留着一句话,
— 王福,今后什么都不要抄,连字典也不要抄。
而那天,刚好是学校组织学生烧山的日子。
漫天的浓烟,老杆竟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归去的路……
虽然是陈凯歌早年的一部作品,但这部电影里还有个人不得不提,顾长卫。
顾长卫作为本片的摄影,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绝美的镜头。
火烧山的背景下,老杆渐渐模糊的身影,让观众感受了一丝悲凉。
七十年代,太多人背负上了时代的印记。
陈凯歌面对那个时代,并没有选取多么轰动的事件,而是选中了老杆——一个有知识有抱负却只能在人生中迷茫的青年。
关于他的思考,他的努力,他对未来的期许。
电影除了理性思考教育、文化的缺失问题和其对社会造成影响,还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当年横扫国内外各项大奖。
而这份淳朴和深刻,在当下的电影里却不多见了。
当华丽的辞藻和画面开始充斥荧屏时,我们不禁开始怀念起老电影里的淳朴和真挚。
如果说《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好的作品,那么《孩子王》绝对是最容易被大众忽视的电影。
因为它诉说着中国电影曾经的辉煌,中国电影人一直未曾间断的思考和认真。
虽然电影里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半个世纪之前,但在一些偏远的大山里,孩子们读不上好书的状况依然存在。
教科书之外,他们也有着更多扩展视角的阅读需求。
前不久电影杂志和微杂志一起联手参与了腾讯公益“班班有个图书角”活动,得到了很多粉丝的大力支撑。
点击下方文字了解详情☟☟☟
“班班有个图书角”
在接触当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乡村小学依然是上午9点上课,因为孩子们的家离得太远,尽管他们起的很早,但往往要经历翻山越岭的艰辛。
所以我们才要停下来等等他们,等等他们小小的坚定的步伐。
因为这个步伐终于有一天会走出大山,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长按二维码即可参与“班班有个图书角”公益项目↓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电影杂志同您和孩子们一起
分享世界,分享阅读,分享爱

Theking:永远的君主

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

谁是被害者

风味人间2惊天营救

悲惨世界大片陪你过五一

公关 第二季杀死伊芙 第三季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