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终于等到,这最被低估的国产文艺女王

态度 作者:独立鱼电影 2020-05-19 22:49:06

都说投胎是门技术活。


家庭。


于有些人是港湾,于有些人则是战场


很多成年人开始意识到,焦虑不安的心理缘由,往往都能追溯到童年时期与父母的互动经历。


最近有部新锐国产片,就敢于望向家庭的深渊。


剖析一段「杀气腾腾」母女关系——


《春潮》



两位主演,郝蕾和金燕玲。


都曾获得金马最佳女配,都很久没出好片了。


作为中生代中成就最被低估的文艺女王,郝蕾上一部主演的评分及格的戏,已经是2015年的《情满四合院》。



而作为金马奖提名最佳女配次数最多(6提2中)的实力派,金燕玲上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2016年的《一念无明》。



终于,沉寂多年后,两人终于联手推出了一部佳作。


「你和母亲的关系,

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海报上的这句话,已经直接点名了影片的核心——


母亲和女儿。


本片围绕一家三代(姥姥,女儿,孙女),两对母女的关系展开。


生活表面无波无澜,鸡毛蒜皮,内里却潜藏着相互间的厮杀。



母女俩的第一场对手戏就剑拔弩张。


母亲(金燕玲 饰)带着小区邻居在家排练合唱,女儿(郝蕾 饰)穿过客厅人群,走到厨房里抽烟。


母亲过来怒斥:


「没看到有这么多人吗,还在抽烟,有毛病!



郝蕾面部表情纹丝不动,但眼神中满是不悦。


于是故意把烟头插在砧板上的饺子皮上。


并顺手拔掉了水管,水漫了一屋子,终于彻底中断了整场排练。



在这场角逐里,母亲口头占着上风,郝蕾则通过暗戳戳的报复来纾解怒气。


家里来了客人。


饭桌上母亲开始吐苦水,说起当年老公的种种糟糕


小孙女反驳「你在外人面前这么说你老公好么」。


两人一来二去就聊搓火了。


姥姥一开始还能尽量维持住在外人前的面子,皮笑肉不笑地说:


「看见没有,对她多好都没用」

「那你在这儿干嘛,你走啊」



最后脾气憋不住,摔筷子大喊:


「你们两个吃着我的喝着我的,还想我笑着来了服侍你们,门儿都没有!」




你住在我这儿,就必须抱着感恩之心,不能说我不好,否则就是白眼狼。


非常有意思的。


姥姥的这套逻辑也同样运用在对宏观问题上。


郝蕾是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


选题大多是抨击社会问题:校园性侵,暴力拆迁,艾滋病病人困境,怒杀案件...


影片的开场就是一宗校园性侵案。


施暴的老师理直气壮地争辩:


「我的学生都是喜欢我的,她们都是自愿的。」



郝蕾站起来,上去就给了对方一巴掌。


但对于女儿的「正义感」,母亲是嗤之以鼻的。


「你吃着国家的粮,还要批评揭露,不等于我养你,你还要骂我

「要骂也可以,出国嘛,移民了你爱怎么骂怎么骂

「人呐,要是这点感恩之心都没有,连畜生都不如」



这是影片中非常大胆的一笔。


以母女关系,隐喻国家和个体的关系。


在「我都是为你好」的道德绑架下,母亲带有着天赋的威权,而容不得子女顶撞。


在长达 2 个小时的电影里,90% 的时间,郝蕾都沉默着。


无论母亲的怒斥和咒骂多么猛烈,她都冷冷地立在那里。


甚至产生了自残倾向



这场戏,郝蕾没有任何台词,但情绪张力极其饱满。


她用力地握住仙人掌,直到扎出一个个血口子。


然后呆呆地看着,继续揉搓,产生二次疼痛。



郝蕾还做过一个梦。


一群身穿防护服的人冲进屋子里到处翻找,最终在桌子底下揪出一只黑绵羊


不停地嗷嗷叫着,挣扎着。



当他们把绵羊抱出门外时,那绵羊化作了母亲的模样,正被往外拖走


而郝蕾就冷眼旁观着。



然后她醒了,这昭示着她潜意识里有着浓烈的弑母情结


相对比而言,母亲则始终精神充沛。


晚年迎来夕阳红,找到了新的老伴儿。


跟老同学聚会,唱歌跳舞,喝醉了半夜才回家。


组织社区里的活动更是倍儿积极。


穿的像个重要的领导人,到场指导讲话,电视台跟在旁边采访。



对外营造的积极正面,和对家里人的强势苛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几乎每一次的面对面,她都会以言语或攻击或贬低女儿。


甚至当着孙女面说出「当年你妈妈怀你三个月的时候,就想打掉你」这样的话。


并且完全未经郝蕾同意的情况下,烧掉了她留存多年的信件和日记。



一次次,把她逼到绝处。


母亲似乎是通过对女儿尽情释放攻击欲,侵犯她的边界,主导她的意志,来获取自己满格的生存力量。


《春潮》对于原生家庭绞杀关系的描摹,精准而狠辣。


并且在最后郝蕾长达8分钟的独白中达到高潮。


母亲突然患病,躺在病床上不省人事。


郝蕾细心为她擦拭身子后,一个人坐着望向玻璃窗外,开始倾吐 40 年来被压抑的心声——


当你安静的时候,世界也就安静了。


如果你醒来一定会骂我

用最肮脏,恶毒的语言来咒骂我

你总是说我会遭报应

哪有妈妈这样对自己女儿说的

你期待我会遭到什么样的报应?

贫穷,孤独,孤儿寡母,疾病缠身?

差不多都实现了

还有什么?

都说出来吧


还有我的父亲,你的男人

一个死去的人都不能让你停止咒骂

如果说不幸,我更同情他

他是你所有生活的谋杀犯

所有的错误,责任,你都推给他

你就这么清白无辜吗?

难道你不是为了改变命运

非得嫁一个城市里的男人吗?

......



这段本该是全片的高光点。


郝蕾在影片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情绪压抑后,终于有了吐露情绪的出口。


可惜,导演只给了她一面玻璃窗户自言自语,自怨自艾。


非常书面化甚至偏文青式的表达,说了很多,却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


当然,她交代了一些信息。


比如她对父亲、对女儿真实的情感,她把自己的情感生活搞得一塌糊涂其实是为了报复母亲。


但也仅此而已。


就像一个膨胀到极限的气球,突然被一根针戳破。


情绪没有在顶端得到应有的爆发,只是蔫蔫地泄了气。


错失了那爆破一声的精彩。



这并非郝蕾表演的问题,而是台词的编排和前期铺垫的不足。


电影整体看下来,其实瑕疵很明显。


颇为混乱的叙事节奏,故事很碎片化,常常是突如其来地急转弯,导致情绪也被打得断断续续。


这直接影响了郝蕾的独白高潮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以及意象太多之后,也有一部分不明所以且显得累赘。


导演有个很好的故事,只可惜没讲好。


另外还有一个令我在意的点,在于郝蕾这个角色。


她的过往,她的所思所想,唯一能窥探的,就只有最后的独白,但这又远远不够。


谁都看得出,她深受原生家庭的束缚。


这种影响确实会伴随一生,但并不意味着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全部。


在40岁的年纪,依然蜗居在母亲的家和简陋的宿舍,不懂得寻找逃离和自我疗愈的方法,深陷于自怜中度日。


影片里有一处。


郝蕾和母亲吵架,一气之下把孩子带到公司宿舍过夜。


但当她把孩子安抚入睡后,却独自跑去跟男人约会


且不论孩子深夜一个人醒来会不会害怕,这是公司宿舍,终归是不够安全的。



可想而知,对于「做母亲」这件事,9 年后的她依然没有做好准备。


影片最后,郝蕾的生命之水犹如春潮一般倾泻而出。


孩子也奔向野外,徜徉在湖泊里,拥抱更多的生命力。



但这个「充满希望的结尾」到底来源于何处。


是母亲的倒下吗?


鉴于郝蕾角色的现状,我对这股「不知从何起的乐观」抱有一丝疑虑。


不过,纵然结尾有些草率。


但本片能把这种充满意志搏杀的母女关系层层切割,事无巨细地摆在观众面前,就已经足够珍贵。


很多人不是不爱,而是还没学会爱,就匆忙做了父母。


明明内心渴求,说出口的都是冷箭


本来做父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牺牲、奉献」的高道德标杆要求下,中国的父母和子女常常过于委屈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母女之间的亏欠是代代相处的。


金燕玲对母亲抱有怨念,对女儿百般苛责;


郝蕾潜意识里有弑母情结,与女儿也若即若离;


而最小的女儿呢?


她已经过早的在家庭的残缺和争吵习得了顺从和妥协。


最后,亲子关系演变成一场无穷无尽积累道德资本的游戏。


父母不得不一边辛苦干活获得好名声,一边由于牺牲过多内心不忿,转而对子女破口大骂。


何必呢?


父母不必过多奉献,子女成年后走出鸟巢自立门户。


然后双方作为成年人礼貌相处,各自享受生活。


无止境的缠绕关系,让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沦为权力意志博弈的战场。


这是无数中国家庭的悲哀。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