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笑她戏精的,看到最后要哭吧

态度 作者:Sir电影 2020-10-09 00:25:13
陈凯歌新作品来了。

《淑贞》。

片名有一点老味道。

这一次,他讲述了一位老北京老奶奶的故事。

旧吗?

完全没有,你看画面。



青灰的砖墙,青葱的岁月。

北京的四合院,曾经如花的少女,如水般平淡的小日子。

这是老奶奶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一扇时空之门。

陈凯歌是懂人的。

好几部口碑之作,都胜在描摹某个具体的中国年代下,某几种细腻的人性。

在说这部新作之前,Sir今天一口气说完。

让你一篇就搞懂陈凯歌的秘密。


01
 
中国人的理想主义,每个年代,长的模样都不同。

1988年,它是《孩子王》里的模样,叫——

求新

曾经那个年代,相比现在总有一些保守,一些闭塞。

但无论多闭塞的时空,人类的思想总能找到生存的缝隙。

知青老杆,下乡7年,被抽调去教书。

乡下的学校很简陋,教室就一个茅草顶加一圈围栏,黑板上坑坑洼洼。

但老杆也适应。

他也不是齐整人……汗衫上大大小小的洞,鸟窝一样的乱发。


生活的窘迫,常常是这些知青的笑料。

比如一坐就倒的桌子和椅子。


窘迫的日子,总有开心的过法。

但窘迫的教法,老杆实在受不了……

没课本。

老杆跑去办公室问校长,为啥子不给课本。

校长的答案想都想不到:

纸不够


这就不是上课,山洼洼里,没人期待孩子们能出个材。

老杆为孩子们失望,也为自己失望。

到了晚上,对着碎镜子里分裂的自己,他狠狠啐了一口。


但现状反而激起了老杆的斗志。

老杆开始救孩子(可能也是无意识地拯救自己)——

上课绝不填鸭,让孩子们划出生字,自己一个个教;让孩子们写不同的作文,表达不同的自己。

他还跟一个叫王福的孩子打赌,赌一本字典。


字典这玩意,当时太珍贵。

因为字典象征的是文化,是城里人的“空气”。

王福输了,虽然字典没得到,却坚持自己抄一本:

我初三毕业就要去上工
抄好了可以带回去
以后有更大的字典,还要抄


在王福有限的眼界里,“更大的字典”,就是更大的世界。

可说到“更大的字典”时,窗边的光忽然消失,王福隐在黑暗中,只留下有光的半边小脸。

老杆看到了这微光,这一点点微光,却将老杆刺得睁不开眼。

此刻,他居然忘记了之前,自己心心念念的个人自由。

他选择了什么?

有一个超现实镜头可以解答:

晚上,孩子们点灯抄书,一双双渴求的眼盯着老杆。

下个镜头,孩子们消失,只剩排排烛光。

然后,老杆吹灭了自己那根。



电影的结局,是老杆教师生涯的中止。临走,他给王福留了一句话:

今后什么都不要抄
字典也不要抄


不要抄,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进入标准化的生活。

想活出自己,就不要停止对自己的思考。

再旧、再闭塞的模式中,也别忘了求新,成为一个新的人。


02

但换个年代,理想主义也可以是——


比如2002年的《百花深处》。

它讲了一个老北京与急遽发展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故事。

冯先生的四合院拆了,但他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于是他找搬家公司,搬他并不存在的“家”。

这家里,有紫檀衣橱、金鱼缸、前清花瓶,还有风一吹就叮当响的铃铛……

搬家公司呢?

也乐得挣不花力气的钱,演小品似的,开始了一场关于搬迁的无实物演出。


短片里,对高楼大厦都是仰拍,压迫感十足。

冯先生伸出头去看,又缩着头回来:

走错了吧……

搬家公司老大,眼也不瞥地回答:


新的城市,聚集了新的目光,没人为逝去的老胡同和老时光感到惋惜。

关于陈凯歌这点旧念想,谢园看得最通透:
也是我始终认定的:陈凯歌与《孩子王》,特别是他苦苦追求并追求得不彻底的东西,不过是一个遥远的神话。

如果这念旧,在现实里难以寻觅,就不如把它放到更虚构的故事中。

文学?古代?唐朝?

3年前,《妖猫传》。

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追寻的理想主义。

白居易追的,是诗歌

多年以来,他一直醉心于皇帝与贵妃的爱情故事。

他想用文字,记住这极致的一切,让死去的活着,让曾经伟大的继续伟大,让已经衰老的焕发新的青春。

没错,文字的极致,就是白居易心头的光。


即使到结尾,白居易知道了所有故事的真相,也一字未改《长恨歌》。

因为现实尽管不如人意,但一个完美虚构的现实,就是作家的理想主义。

白龙的理想主义,是理解

他打小被遗弃,自卑又敏感。

却不想高高在上的贵妃也和自己有着差不多的身世。

三句两句就说到少年心里去。



在Sir看,白龙对贵妃的执念恐怕不是爱情——萍水相逢只靠美貌的爱能维持多久?

而是一种“懂我”的心。

是一种“我的同类只此一人”的珍惜。

皇帝,不用说,追求的是权力

杨贵妃这样一个盛世符号,怎能放下,怎舍得放下。

不仅要“白头偕老”,还要把这个“所有物”向全世界展示。


杨贵妃呢,要的是爱。

可谁会相信,这样完美的人也缺爱呢?

马嵬坡兵变,倭国的阿部冲上二楼想带贵妃走,却被贵妃拒绝:

上次在沉香亭要告诉我的话(告白)
不说了吗


在阿部眼神中得出肯定的答案后,贵妃笑了,如释重负。


古诗中,诗人常以美人指代高尚的情操或者美好的盛世。

杨贵妃也是这样一个象征。

于陈凯歌,杨贵妃的陨落,意味着他对美好是否长存的一种哲学式悲观。

对了,还漏了主角空海大和尚。

空海追寻的是“无上密法”。

可这四个字玄而又玄,到底是什么?

要想没有痛苦,并不是永久隔绝痛苦。

而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爱它。

这是不管求新、还是念旧的陈凯歌的理想主义。

是不管时代怎么变,他都想拍出不同年代的不同的美好。


03
 
现在可以说说最新短片《淑贞》了。

北京的老四合院,古朴宁静。

夏天到了,植物葱绿,花团锦簇。

一只跑过的猫,让全景画面一下子活了。

 
四合院外的北京,是地球上最喧嚣的地方。

但在四合院内,时间变得粘稠、缓慢。

齐家四世同堂,最老的是曾祖母淑贞(苇青 饰),年近九十。
 
头发是全白,但你可别小瞧了这位老太太。
 
身体硬朗,活力不减,最关键的是:

她的内心,住了一个孩子。

猫咪跟她调皮,她也跟猫咪调皮。


多大年纪了,还馋牛奶。

还馋冰牛奶。

还偷着喝冰牛奶。

 
她气质不显老,心里不服老。
 
啥事都亲自来,衣服自己洗,够不着晾衣绳吧?

……就跳起来晾。

 
孙子(沙溢 饰)给她沏茶,她还不享受这福分。
 
“您都那么大岁数了!”
 
“我哪么大岁数了?”

 
更不省心的还有。

你说我年纪大,来,咱比比。
  
比啥?比扫地!
 

 
可淑贞毕竟活了九十年。

四合院里,数她最有过日子的智慧。
 
孙子孙媳妇吵得不可开交?

靠淑贞。她有独特的调解秘诀,你们就吵你们的吧……

我包我的饺子。

孩子们来帮着擀饺皮,淑贞是时候说一句:

“你们哪,擀不圆。”

 
不啰嗦,不废话。

话里有话,但听者有心才能听到。
 
这么一位有趣的人物,如何创造的?
 
那话就远咯,那可是陈凯歌儿时的记忆。

她很多特质,脱胎于陈凯歌儿时的一位老保姆。

 
爱喝北京茉莉花茶,而且就得喝茶叶末,喝茶声儿还特大。

 
整个人,爽快、自在、飒。
 
这样的老人特别能代表老北京,代表一个逝去的年代。
 
淑贞在这个家里,既是被家人疼爱的“小孩”,又是受尊敬的长者。

淑贞阅尽风云,什么事都不是事儿。

但再不是事儿的她,心里也藏着一个事儿。
 
每当淑贞用桂花油梳头,就仿佛变了一个人。

话也不多了,人也不乐了。


唉……

曾经有个人,就这么给我梳过头。

那,也是个淑贞。

 
有部经典电影叫《两生花》。

这位淑贞的故事,也是两生花(就是开头Sir放的第一张海报)。

两个淑贞,一起长大,亲密无间。
 
90岁的淑贞屡屡回忆起这段日子,是有多么不想放下。
  
当小雨淋在身上,当目光穿过月洞,穿过悠长的岁月……

 
在陈凯歌的六百格慢镜头里,两个撑着荷叶伞的少女,缓缓在雨中跑起来。

画外男孩一声,“淑贞!”

两人都回头,三人一块红了脸。

 
90岁的淑贞,也开始健忘了。

而这段往事,可能是她想放在最后,才忘记的事。

这位年少的玩伴,只有当她梳头时,当桂花油的香气飘起时。

她才想得起,才会说:

这辈子啊,最想见的人,就是淑贞。


其实到底有没有另一个淑贞?

观众不知道。

也许每个少年的我们,心里都活过另一个自己?

也许当我们也七老八十,也都还会想再活一遍这个年轻的自己。

像曾孙子那样,大口吃汉堡。

 
像后辈那样,用电脑打字,把旧的纸书信一字字敲进电脑里。

 
淑贞非常念旧。

但她是用拥抱当下的方式去念旧。

忘记和衰老,本让人伤感,但陈凯歌却用乐观给淑贞上色。

于是也让这座四合院,处处充满了温情和美。
 
它岂止象征了老北京。

一个“合”字,更是中国人对美好家庭的理想主义。
 
陈凯歌在采访中说,拍全家吃饺子那场戏,他专门要求摄影师用暖色系的打光,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但如何让这其乐融融的家,充满真实感与生机?

还是猫。

陈凯歌和工作人员费了好大劲,几次三番把白猫放在鱼缸上,让它于一个恰好的瞬间,跳下去。

这个细节你可以忽略,但这半秒时间带来的感动,谁都不会忽略。

 
不管是影像上,还是精神情感上,陈凯歌对表达是有执念的。
 
陈凯歌编排的一部小作品《我想有个家》曾受到质疑,郭敬明甚至说“不相信这个故事”。
 
是的,它过于理想化,圆满、温暖,让人觉得与现实有着太大差距。
 
但陈凯歌回答:
理想主义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因为我自己觉得电影本身出自写实,但是电影并不止于写实,所以我喜欢温暖善良的东西,当然我知道黑暗永远在那。

陈凯歌的电影里,也有现实的残酷,历史的创伤。

而不无视黑暗的美好,不畏惧黑暗的活着,就是理想主义。

老杆、程蝶衣、白居易,都如此。

第五代导演有没有过时?

从某种角度,当然。

但从中国知识分子文以载道的角度,永远不会。

时代在变,这个时代有80后、90后的声音。

但也会留下陈凯歌的声音,淑贞的声音。

那些声音不是过时。

因为它们仍然在传达一种不会过时的,快乐与爱。

这两种东西,也许比快速更迭的时代更重要。
 
陈凯歌说,淑贞这样的老人,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除了心态乐观,还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特别简单、质朴。


在孙媳妇和阿姨争执该用洗衣机什么档去洗真丝材质的衣服时,淑贞已经在一旁手洗了……

孙媳妇说,现在谁还手洗啊?

淑贞答,我呀!

 
曾孙子要开车去商店买东西,淑贞又来话了:
 
“有腿没有?有腿自个儿走着去啊!”

 
能走路多走路,自然又环保、又健康。
 
也许和年轻人比起来,淑贞的生活,更配得上“有机”两个字。

简单、快乐,充满爱,以及,返璞归真。
 
淑贞是老了,渐渐忘事了。

但她永远都不会忘记最重要的事。

认真过好每一天。

在凉爽的夏季,活出生活的小确幸。

在寒冷的冬季,也期待“瑞雪兆丰年”。


最后,不如再说说Sir心里的理想主义吧——

它既可以是相信。

眼下不可改变、逆转的现实,终将被我们改变;

它也可以是相信。

眼下纷纷被改变、丢弃的现实,也有值得一直坚守的部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颐和园的马达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