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新疆棉花的内幕,我在这片里找到了
这两天最火的社会议题,一定是“新疆棉花”。
西方世界如同跳梁小丑,用子虚乌有的人权问题,给新疆棉花泼脏水,想要制裁中国。
消息一出立刻全民共愤,HM、耐克、阿迪、优衣库...
这些挣着大把人民币却在禁用新疆棉花的两面派,成为了众人谴责的焦点。
这些情况或许你早已知晓,但欧美碰瓷新疆棉花的深层原因,或许还不知道。
今天河马哥推荐的这部片,将告诉你为什么。
《棉花》
《棉花》是著名纪录片导演周浩的代表作,因为一次和棉商的偶遇,让他产生了拍摄棉花的想法。
新疆棉农种下的一颗种子,究竟是如何成为美国超市里的一条牛仔裤。
历时8年多的拍摄剪辑,本片14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18年有了公映版。
片子当中的好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但其精神内涵依旧历久弥新。
棉花如何从种子变成牛仔裤,其实就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
种植、收获、加工、出售,一个简单的字眼,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
导演在关注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同时,也将镜头对准劳动者和他的家庭。
故事从新疆棉农的四月开始,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管理着棉花。
他们最关心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是产量,每一亩地至少要1160元的投入,达不到300公斤的产量就会赔钱。
棉花发芽后小心翼翼的从薄膜中掏出,误折一颗,便会少一分收成。
这段棉农对摄影师说的悄悄话过于真实。
为了保证营养供给给棉桃,为了棉花不生棉铃虫,棉花在长到一定高度必须打顶。
为了快一些,棉农会雇佣季节工,但也会利用信息差少付点工钱。
季节工们想多挣几块,棉农们想少挣几块,交涉之中,大家心知肚明。
第二件事便是孩子,片里的小女孩在掏了一天苗后,疲惫而又认真的面对镜头:
我想要读书,他们想让我长大后当医生,我不想当医生。
我孩子长大后新疆一定不会摘棉花了,摘棉花太累了。
家里穷的孩子们都帮家里干活,干的特别好。
棉农们也不希望孩子们种地,播下的是汗水,收获的可能是泪水,
孩子们就算是进城打工,也比种棉花强。
但正是有了棉花,一家人才有了生活的奔头,孩子们有着走出农门的希望。
等过了中秋节,季节性的摘花工从豫川陕甘来到新疆摘棉花,镜头聚焦的是一支来自河南滑县的采棉大军。
整洁的床铺、高级的淋浴、异域的美食,都吸引着她们。
更重要的是到新疆采棉花两三个月的收入,可以超过在河南种地大半年的收成。
没有一个人,可以抗拒这份诱惑,为此她们千叮咛万嘱咐后,离开孩子,离开家庭。
为了车不延误,她们爬窗钻进了火车,好奇张望着沿途的事物。
只想让车快一些,再快一些。
但56个小时的路途太过遥远,很快大家都陷入了疲惫,想要睡觉,只能将头塞到座椅下边。
她们选择围在一起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疲惫真的一扫而光,满脸都是兴奋和憧憬。
等到了目的地又是一番场景,因为工资是采摘量发放,每个人都想多摘一朵棉花,为此她们至少每天工作14个小时。
矮矮的棉花树,每天重复两到三万次的采棉动作让人疲惫而焦躁。
压垮人的可能是一句玩笑话,但哭过之后依旧低头采拾。
她们想到未来自己家生活会变得更好,想到若干年后抱孙子的场景,摘的又更卖力了。
有更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土地,来到纺织厂和服装厂打工。
八月的广州又湿又热,纺纱车间里根本坐不住,但每一个人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
每个车间的产量决定着奖励绩效的发放,为了不拖大家后腿,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
钱、钱、钱,便是人生的动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不忘来时路 7923598
- 2 中方反制!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7999255
- 3 16亿美元反华宣传被甲亢哥干翻了 7890089
- 4 这些道路用烈士的名字命名 7738710
- 5 中方将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7621783
- 6 哈尔滨市公安局回应美网络攻击 7515390
- 7 甲亢哥第一次看熊猫激动出夹子音 7427354
- 8 《浪姐6》一公叶童排名第一 7365699
- 9 美股三大期指均跌超3% 7289240
- 10 清明节你最思念谁 713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