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一人家庭”是指现当代大多数年轻人,不光选择独居,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人。这样的生活往往会让人丧失和人建立联系的热情和斗志,习惯后就便封闭自己,独自活着。在大张伟的眼里,精神世界的相互理解成为了摆脱孤独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好像这样的方法,很多人都懒得去尝试。经济越发展,人情越冷漠。直至今天发展成了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最近,韩影悄悄将镜头对准了“一人家庭”,其中暴露的问题,抛出的观点,值得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我们深思——影片的主人公真雅就是典型的“一人家庭”的代表,作为信用卡接线员的她机械般地活着。哪怕是母亲去世,亦或者公寓发生邻居自杀的惨案,也似乎不能让她的生活产生一点波澜。这些表象都源于她既害怕又不愿承认的一个现状——孤独。亲人间的疏离大多来源于真雅和父亲。母亲去世后,面对财产分配问题,独自生活的真雅不得不和父亲建立联系。但真雅在接到父亲的电话时,几乎不愿意与父亲进行寒暄,渴望直奔主题。她不愿意将母亲电话的备注改成父亲,因为父亲是出轨后和母亲离婚到老了又回到这个家,她觉得他根本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同时真雅也不能理解父亲皈依基督教的选择,一个前半生坏事做尽的人竟然能得到主的原谅,还因为信仰关系有了那么多所谓的兄弟姊妹。简直让人觉得恶心。真雅与父亲在签署遗嘱放弃时,两人坐在沙发上,保持着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说着若有似无的对话。而父亲这一边也觉得真雅对不起母亲,在自己妈妈的葬礼上都没有哭泣。这让扒叔不禁想到了加缪的《局外人》,主人公也是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最终这一行为却成为了主人公被判死刑的依据之一。人表达自己悲伤的方式有很多,就像后面真雅终于忍受不住给父亲打电话,要求父亲对这一评价进行道歉一样。她的内心其实比谁都更在乎母亲的去世,但连亲缘上离自己最近的人都没办法理解,既然如此,又何必敞开自己的内心呢?一个是在影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真雅和同事之间的对话。同事和她的关系只是在同一家单位工作的邻居,甚至一个眼神的对视都会产生充满尴尬的沉默,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真雅带新人接线员朴秀珍的情节,我们可以侧面从对话中感受到,真雅之所以对朴秀珍那么冷漠,是因为自己是新人时,身为自己当时前辈的领导也是这样带她的。就这样,一代接一代的孤独感,被恶性循环地传递下去。真雅的工作是接线员,通过电话线连接两边的人,所以她可以心不在焉地听电话。看不见表情只能听见修饰过的声音,虚假的声调配合着面无表情的神态,这本身也是一种疏离。在这样的环境里,真雅习惯了一个人吃饭赶路睡觉,但是要通过看手机开电视等方式排遣寂寞。而这种排遣寂寞的方式本身也在隔绝身边可以沟通的人。科技的发展反而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既然注定是孤独的,不如就一个人伴着电子设备生活,真雅这种面对孤独的方式是回避而不是面对,她让自己成为了冰冷的钉子。冰冷在于,每天上下班的活动几乎都是固定的,在手机和电视的陪伴下完成吃饭赶路睡觉的日常生活。通过回避与人产生交集来尽可能多地免除意外情况的发生。钉子则在于,她会让自己成为了巨大机器运作的一个齿轮,完全融于工作中,是成绩最好的接线员,忘却常人的喜怒哀乐。做这事儿的有三个人,最重要的人是新人朴秀珍,她充满活力与朝气,会犯错会难过会需要陪伴,她努力接近作为前辈的真雅,擦镜子,送礼物,一起吃饭。她带着还未麻木的心真诚地和真雅进行交谈。她不愿按照程序做事,什么事都必须遵从自己的本心。遇到胡搅蛮缠的客户,真雅一般都是直接道歉,然后听他说教,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但朴秀珍却不愿意道歉,没有做错事,为什么要道歉?第二位则是信奉基督教,口中说着爱却丝毫感觉不到丧妻之痛的父亲,父亲的反复来电,甚至不惜撒谎以博取真雅的关注。而真雅也并非铁石心肠,她悄悄通过安置在家里的摄像头暗中观察了解了父亲的日常生活。她看着父亲和宗教的朋友们以哀悼之名行聚会之实抱团取暖,和她一人身处空荡荡的房间面对手机产生鲜明对比,这使她的内心渐渐产生了变化。似乎她也并不是一个不需要抱团取暖的人。给予真雅的硬壳最后一击的是新来的邻居,他为曾经孤独死的宅男举办了一个小葬礼。新来的邻居虽然是一个残疾人士,但十分活泼开朗,从租房的那一刻就开始和真雅套近乎。他打破真雅硬壳的行为之一是关于电视线的问题。因为需要重新装修隔壁的房间,邻居不小心碰到了真雅房间的电视线路。早上醒来的真雅发现电视信号模糊不清,出门询问。这是真雅第一次主动开始联系别人,她以电视线为由主动找了邻居说话。之后,真雅又关注到了邻居为宅男举行葬礼的始末,联想到自己母亲的葬礼,心中百感交集。她开始觉得这些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表面功夫了。她一点点体会到了人们为了打破相互割裂的现状而做出的努力。所以当后面朴秀珍不再来公司的时候,真雅打去了电话,认真道歉和告别,这是真雅又一次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和别人建立联系。影片的最后,真雅还主动联系了父亲,选择了用监控来延缓两个人之间不合的方式进行关系的维系。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解决了全部的矛盾,面对孤独,也享受和人建立联系的乐趣。真雅的脸上也从一开始的面无表情,变得丰富起来,拥有了美丽的笑容。
在真雅和朴秀珍的服装选择上,真雅的穿衣风格往往是中性、深色和长裤,朴秀珍则涂着粉红色的口红,圆脸再加上披散的头发,一看就是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在待人接物上更是有本质区别,真雅在接线时脸上的表情总是毫无生机,但却能配合上温柔的声音,把表面功夫做得很足,却从来没有在意过客户,只是说客户想听的话。而朴秀珍简直就是小天使。两人的热线有一个经常会来电的客户,备注上写的是精神有问题。这个客户经常会询问信用卡回到2002年是否可以使用,因为他发明了时光机,带大量现金又很麻烦,所以希望能使用信用卡。真雅做了最标准的回答,对不起,我们公司还没有开通这项业务。她以最精准的答案完成这次对话,接通下一个,提高自己的KPI。是啊,会有多少人在意别人的想法呢?更何况是一个疯子。只有那些刚刚步入社会,尚未麻木的年轻人才有余力去关心别人的生活。试图理解一个疯子,这是多么愚蠢幼稚的做法,但却那么浪漫和让人感动。真雅也正是被这样的天真,唤醒了内心逃离孤独的热望。影片给出的答案是直面它,而不是逃避它。利用科技手段,插着耳机沉浸在数码世界中并不是一条明智的选择,它只会把你压抑得越来越畸形越来越扭曲。终有一天爆发出来时,或许结果会让你自己都感到惊讶。只有直面孤独,承认孤独,与孤独的常态和解才是正道。该告别的时候就好好告别,该社交时就真诚社交,快乐与孤独并不冲突。我们不能因为结局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坏的,就放弃对那百分之一的希望,放弃享受那段努力的摆脱现状的过程。去尝试,去努力吧。即使一败涂地也不要连第一步都不敢迈出。在与世界和解的过程中,多一份泰然自若,或许,就少一份庸人自扰。
点“在看”,喜剧会更好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