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铁血强宋三百年【2】:兵变

态度 作者:狂言Doggy 2021-07-25 21:37:41





上回说到赵匡胤被任命为点殿前都点检,问题来了,为啥柴荣要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理由大致有三:


其一,相比张永德(郭威女婿)和李重进(郭威外甥)与老皇帝都有弯弯绕绕的关系,赵匡胤的人际关系就很简单了,哥们是军二代,21岁那年便跟着郭威打仗,从低级军官一路走来,依靠实打实的军功升迁至要害部门的军事长官。什么样的人让领导放心?领导一手栽培起来的人最让领导放心;什么样的人安全?人际关系越简单的人最安全。


其二,赵匡胤能力强,办事牢靠。当初高平之战,后周军右翼不战自溃,眼看战局危如累卵,赵匡胤振臂一呼:“报效国家就在今日,同志们跟我上啊。”这样的举动给领导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当后周征讨南唐时,赵匡胤又立大功,于单挑中一招制敌生擒南唐军主将皇甫晖,可见既能指挥大军,又有个人武勇,属于全能综合型人才。



其三,赵匡胤舍小家为大家,对领导忠贞不二。这种品质太可贵了,当初征讨南唐时,赵匡胤驻扎在滁州,结果老爸赵弘殷刚巧带着一支兵马连夜赶来了。结果无论使者如何喊话,赵匡胤始终没把城门打开。这么做当然有这么做的道理,鉴于夜袭乃是兵家常事,城门入夜紧闭乃是国家法令。这层面来讲,赵匡胤的做法没任何毛病。只是赵弘殷老爷子就惨了,本就抱病,深夜又在城外吹了一晚上的风,翌日入城后病情愈发深沉。偏偏此时此刻,柴荣的圣旨又到了。


自然是让赵匡胤继续干活,前往扬州收拾烂摊子。一边是卧病在床的亲爹,另一边是领导的任务。面对不能两全的忠孝,赵匡胤二话不说直接去扬州报道了,把病重的父亲托付给亲信赵普照顾。扬州的烂摊子确实理顺了,但父亲赵弘殷却在返回开封的途中病逝。


如果当初有《感动后周》之类的年度评选,赵匡胤铁定可以入围。而这一切,柴荣都默默的看在眼里。



人际关系不复杂,办事能力强,又对领导忠贞不二,这些特质叠加起来,柴荣想不重用赵匡胤都不行。只是作为高明的政治家,柴荣不会把全部筹码都压在赵匡胤一个人的身上。于是在驾崩前的最后关头,柴荣又做出了这么几项人事安排:


首先,赵匡胤固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但想要真正调动军队,还得由三位文臣领袖范质、王溥与魏仁浦点头才行。除此之外,柴荣还在禁军系统里安插了韩通。韩通外号韩瞠眼,直肠子一根筋,眼里向来揉不得沙子。那这样一个人物弄入禁军系统,用意已经相当明显,希望用韩通来制衡赵匡胤。


与死神赛跑,完成最后的人事安排后,柴荣闭上双眼,带着不舍与遗憾离开人世。他在临终前所想象的,或许是小皇帝柴宗训在重臣们的辅佐下茁壮成长,待长大后能继承父亲的遗志。奈何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着这么一道鸿沟。



是的,看似天衣无缝的安排,于半年内便告土崩瓦解。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开封城内欢欢喜喜过大年。却不料边境地区的镇州,定州发来急报,称北汉与辽国勾结,派出大军南下,预备趁火打劫一举覆灭后周。军情紧急,搞得后周君臣手足无措,面面相觑都拿不出个主意,最后只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让赵匡胤领兵北上,抵御北汉与辽国的进攻。


赵匡胤还耍了个心眼,表示这仗没法打。范质问为啥没法打,赵匡胤表示就这点兵马,还不够人塞牙缝的。范质一咬牙,授予赵匡胤这样权限:可以调动整个后周所有的武装力量。


这回可算好,军权算是给拿捏住了,赵匡胤随后领兵出阵,结果刚出城20公里走到一个叫陈桥驿(今封丘县陈桥镇)的地方便开始整活了。一群将领私底下搞串联,说什么“当今皇上只是个娃娃,我们在前线拎着脑袋玩命拼,皇上也是懵懵懂懂的,不如顺应天意,立点检为天子,跟着他混吧。”


随后便是一群人闹哄哄的找到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与亲信赵普,鼓动这哥俩一起造反后,又闹哄哄的来到赵匡胤的大帐,把黄袍往醉醺醺的赵匡胤身上一披,事情就算办完了。至少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史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不过稍微动动脑子想想,就会发现以上这些记载通篇鬼扯,满嘴跑火车。



首先,那群将领私底下搞串联,身为大帅的赵匡胤全然不知情,这可能吗?赵匡胤又不是第一天带兵,要连自己的手下鼓捣点啥都两眼一抹黑,丫还能混到现在?


其次,大军出征是干嘛的?是去抵御传说中的北汉与辽国合力入侵的,你明明是去打仗,怎么就变戏法般变出件黄袍了?私藏这玩意儿可是大逆不道,大家都在道上混,这规矩能不懂?


第三,赵匡胤出征前做了一个古怪的决定,把自己的家人藏到寺院里由僧人保护,要不是做贼心虚,为啥提前把家人转移掉?还不是怕朝廷发起狠来学一手刘承佑,让老赵死一户口本嘛;


最后,赵匡胤的老娘在听闻儿子造反说平静的说了一句:“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这可是造反啊,一旦失败是要全家死光光的,若没有绝对把握,哪能如此淡定?再以事后诸葛亮角度来看,柴荣驾崩后,禁军系统里的一切人事调动均有利于赵匡胤,除了一根筋韩通外,其余禁军将领清一色与赵匡胤交好。或许这只是巧合,但也未免太巧了点。



大可以言之凿凿的断定,赵匡胤发动兵变蓄谋已久,兴许柴荣病重期间就有想法了。这一点来看,虽说宋祖与唐宗并列,但本质上老赵就是另一个司马懿。都是欺负孤儿寡母,有啥区别呢?


黄袍加身后,大军调转方向,朝着京城开封进发。开封城内听闻风声后早已乱作一团,中央级的枪杆子都在赵匡胤手里,各地节度使又远在天边,根本不可能勤王。绝望的时刻,绝望的一根筋韩通进行了绝望的抵抗,他试图召集部下进行抵抗,结果途中被王彦升发现并一路追至家中屠戮满门。偌大的朝廷,愿为柴家尽忠死节的,有且只有一个韩通。


从正月初一朝廷听闻边境有军情,商议过后决定由赵匡胤领军出征,到正月初三陈桥兵变,再到正月初四回师抵达开封,威逼柴宗训禅让退位改朝换代。



整个过程,不过区区四天而已。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