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50年,从不演烂片,她是华语电影的一个传奇
或许每个人都对青春有不同的定义,也或许到现在很多人仍不知该如何解释“青春”,但我们总会记得那些聊不完的话与看不厌的人。
最近,在优酷播出一栏关于”青春“的节目《念念青春》,就带着我们重新找回关于青春的记忆。
而这位“青春不再”的青春引领者,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1953年出生的她,如今已经68岁,但却青春依旧。
用“川流不息”来概括出道近五十年的她,最为合适不过,十几岁就开始“折腾”的她,到了今天也没有停下脚步。
1972年,19岁的张艾嘉从美归来便进入了香港著名的表演公司“嘉禾”,同年她出演了第一部电影——罗维导演的《龙虎金刚》(197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武打片盛行的年代。
电影中的主角们永远是会拳脚功夫的男性,而被传统“文静”、“优雅”观念所束缚的女性,在电影中只能充当背景板。
从第一部戏中,作为新人的张艾嘉便知道,想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出人头地,必须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包括一些拳脚功夫)。
1976年,张艾嘉与林凤娇、秦汉主演了李行导演的《碧云天》,该片获得了第1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秀剧情片奖,张艾嘉本人也获得最佳女配角。
1977年,她和林青霞搭档,共同出演了李翰祥导演的黄梅戏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
在制作花絮中,李翰祥导演曾谈到:原定是张艾嘉反串出演贾宝玉,但两位主演来到片场后,导演发现林青霞要比张艾嘉要高出一个头,最终张艾嘉转而扮饰演林黛玉一角。
这一看似无心之举,却成就了另一段佳话。
林黛玉这位敢于在封建时代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勇敢少女,正与生活在70年代,却我行我素、豪放不羁爱自由的张艾嘉不谋而合。
1981年,张艾嘉主演电影《我的爷爷》,凭借徐怡贞一角获得第1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9年,张艾嘉与周润发主演杜琪峰执导的电影《阿郎的故事》。
在《阿郎的故事》中,张艾嘉饰演的“波波”与周润发饰演的“阿郎”,在历经世事变迁后重新决心相爱,共同面对生活,但阿郎却因意外离世。
影片充满悲伤与温情,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来观看,最终该片以3000万的票房刷新了1989年港产文艺片的卖座纪录。
随后,她将事业重心迁回台湾,陆陆续续发掘与出演了一些经典影片,如杨德昌导演《海滩的一天》、李安导演《饮食男女》等等。
而她本人也在表演界收获了华语电影奖项的最高认同——即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与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在演员这条路上,除天赋外,张艾嘉靠的就是永不止息的青春活力。
1983杨德昌导演的《海滩的一天》中,张艾嘉饰演林佳莉一角
一部部电影的拍摄,让她对演艺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她也发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当时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导演,大部分是男性,而男性导演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多是通过男性视角去观看的,真正从女性视角来理解与关怀女性的电影非常稀缺。
于是她决心尝试自己做导演。
许多人都曾这样描述演员张艾嘉:“出道即巅峰,从未走下神坛”。
在她刚出道的那几年,就已经和当时全港台最好的电影导演:李翰祥、胡金铨、李行等人合作。
在焦雄屏的访谈节目《聚焦》中张艾嘉提到:从他们身上,她学到不止是电影拍摄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她从他们身上获取了一种热爱电影、为电影献身的精神。
同时,她也懂得了如何去当一位好导演。
如她认为白景瑞导演在教演员演戏时,通常会跟演员仔细地讲戏,会把他所想要传达的东西全部给出去。
而张艾嘉却认为,这样的导戏方式对演员来说其实是一种限制,所以后来她在导戏时,通常都为演员留有较大自由发挥的余地。
1987年,张艾嘉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最爱》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提名,这是她首次以导演的身份在金马奖上获得提名。
影片主要讲述了两位老友,相爱相亲二十多年,却因为男性而暗中斤斤计较,片中张艾嘉把白云情难自控爱上好友的丈夫,却出于种种限制而不能成全的隐忍表现得恰到好处。
随后的十余年中,张艾嘉的作品不断增多,并广泛获得大众好评。
在年轻时,张艾嘉特别热衷于拍摄爱情,她希望用影像留住这一时代最纯粹的爱恋。
怀着这样的心情,1999年张艾嘉拍摄了《心动》,这部纯爱片让她获得了第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心动》中金城武所饰演的浩君与梁咏琪饰演的小柔上演了一场跨越几十年的爱恋。
除了对爱情拍摄的执着外,张艾嘉对选角也特别的执着。
在剧本写出后,她心中唯一的男主角就是金城武,如果金城武没有档期,她也要等到他有档期,如果十年后他还没有档期,那么这部电影就不拍了。
正是这份对故事与选角的执着,《心动》至今依旧是人们提起爱情片时便会想起的名字。
随着岁月的历练,张艾嘉自己也经历了结婚、离婚、再结婚等等人生变化,她拍摄影片的目光也逐渐从爱情转变到了亲情上。
2016年张艾嘉北上来到河南拍摄《相爱相亲》,她认为这是比任何一部电影都更接地气的,更能反映当时人们所面临的真实生存困境的电影。
在《相爱相亲》中,张艾嘉和田壮壮饰演一对中年夫妻,他们正面临着各自人生阶段的问题。
《相爱相亲》的英文名叫做“love education”,即“爱的教育”,从爱情到亲情的转变,这都是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是不同年龄阶段必经的修炼。
除了演员和导演外,张艾嘉还隐藏着另一个更为叱诧风云的身份——电影制作人。
从出品到制片到监制,再到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席,张艾嘉的身份变幻万千,几乎那个年代所有最好的导演、演员、电影制作者都跟她有过合作。
她慧眼识珠,并乐于为新人导演提供机会。
早在1979年,她便参与了制作许鞍华导演的处女座《疯劫》,获得“1979年十大华语片”评选的第一位,被看成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先声和代表作之一。
看到香港电影拥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张艾嘉开始期望台湾电影也获得新的生命力。
1983年,张艾嘉出任香港新艺城电影台湾分公司的总监,试图推崇文艺片的方针,一改当时盛行的商业风气。
电影的拍摄成本太高,于是她决定试行电视电影化的方针,从电视短片拍起。
偶然的一天,张艾嘉在书店翻到一本名为《十一个女人》的书,她随即想到以此为基点开始推行电视电影化。
于是她发动当时所有的电影资源,寻求一批新锐的电影导演如杨德昌、柯一正等来拍摄这电视剧集的不同短片。
就这样,这一部电视剧后来深深影响了台湾电影的单元剧,让一批崇尚电影、电视的工作者都看到了在台湾做新电影的可能性,一大批电影工作者开始投身新电影的创作。
1982年《光阴的故事》横空出世,这一由杨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张毅导演的拼盘式影片被视作是台湾新电影的开端。
随后《海滩的一天》、《恋恋风尘》等影片接连诞生,至今这些电影依然是台湾电影的高峰。
不知不觉中,张艾嘉这一名字刻在港台电影的基因中已有将近四十年,甚至我们熟知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那些影人如刘德华、黎明、王祖贤等都是她的晚辈。
而她却从未被时代抛弃,她总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跟这一时代最优秀的一批影人合作。
如今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会走在美国街头,穿着超短裙和嬉皮士们一起游行的叛逆少女。
她的脸庞上,更多了一份岁月的沉淀,但她依旧是那个能够和年轻人无边界沟通、热衷于新事物的冒险者。
在7月28日首播《念念青春》中,被叫做”张姐“的她知性大方,乐于倾听年轻人们对自己青春的不同阐释,同时,她也能能坦然的面对自己已悄然逝去的青春。
有人认为他们这一代的人,已经在舞台上待得够久了,但68岁的张艾嘉却认为自己远远未够。
谈到退休时,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堆小卡纸,上面记满了她随时闪现的创作灵感。
“还有这么多珍贵的记忆碎片没有展现,我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要去探索呢”
笑得天真无邪的她如是说道。
这样永远葆有热爱的张艾嘉,正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青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拉美之行的三个“一” 7993647
- 2 微信或史诗级“瘦身” 内存有救了 7975528
- 3 男子求助如何打开亡父遗留14年手机 7878917
- 4 中国主张成为G20峰会的一抹亮色 7779297
- 5 男子举报县委副书记出轨自己老婆 7603119
- 6 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里没有真羽绒 7527715
- 7 中国对日本等国试行免签 7437744
- 8 70多辆小米SU7同一天撞墙撞柱 7381937
- 9 男子携带小孩跳海 官方通报 7250171
- 10 千年古镇“因网而变、因数而兴” 717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