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但娘无妨
“娘炮”:特指外貌及行为女性化的男子。
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台湾的一部青春偶像剧——《别叫我软柿子》,片中女主用“娘炮”攻击男主生性软弱。
其实,“娘”有两层意思:古早一点是少女的意思,比如说“小姑娘”,慢慢的有了母亲的意思。
不论是少女或者母亲,男人性格中有柔软的一面都不是坏事,为什么“娘”会成为攻击男性的贬损词汇呢?
自出道以来,声线比较细的歌手吴青峰就遭受过各种攻击谩骂,“娘娘腔”之类的词汇不绝于耳。
他不介意被指责“不像男人”,他只是不理解,为什么“娘”会变成负面的词,甚至可以被用于攻击他人。
吴青峰说:“攻击我‘娘’的人,大部分其实都比我懦弱。”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发达的肱二头肌,而是丰盈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用标签对人进行区分的时候,答案就会变成非黑即白,用“娘炮”一词进行无差别攻击,其实是舍弃了思考。
吴青峰无疑是幸运的,还有一批粉丝拥护他坚定不移的做自己,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同等幸运。
另一位台湾男孩叶永志,却在这场关于“娘炮”的审美霸凌和狂欢中,沦为了献祭品。
在邻居眼里,长相清秀可爱的叶永志是个乖巧懂事的小男孩,他体贴又细心。
叶永志心疼妈妈工作劳累会帮妈妈按摩,书包里还总是放本食谱,研究给妈妈做什么可口的饭菜。
叶永志喜欢织毛衣,喜欢音乐课,喜欢许多女孩子喜欢的事物,喜欢一切恬淡、美好的东西。
但正是因为这些温柔的举止,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在学校遭受各种欺凌和暴力。
大家嘲笑他不像男人,男同学在厕所围攻殴打他,强行脱掉他的裤子,起哄要检查他是不是女生。
叶永志从来不敢在下课时间上厕所,母亲找到学校,学校没有给出保护方案,却告诉她:“带你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吧。”
2000年4月20日,15岁的叶永志终于永远摆脱了这种非人的凌辱和折磨。
上完最爱的音乐课,提早五分钟跑去厕所,以为能躲开那群坏蛋的叶永志,却再也没有回到教室。
人们发现他躺在厕所的血泊之中,嘴巴鼻子都往外渗着殷红的鲜血,送往医院的全程血流不止,最终抢救无效不治身亡。
像叶永志这样的男孩不在少数,他们长期忍受着语言暴力和校园霸凌。
有一些男孩熬过了艰难的青春期,其遭受的心理创伤在漫长的岁月中却依旧无法愈合。
还有一些男孩变得无法正视自己,最终选择了自杀,告别了这个令他们伤痕累累的世界。
叶永志的事件最终推动了台湾的《性别平等教育法》,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为平权而斗争,打破刻板的性别偏见。
蔡依林和五月天以叶志文为原型,为这群少年创作了一首歌——《玫瑰少年》,歌词这样写到:
谁把谁的灵魂,装进谁的身体?
谁把谁的身体,变成囹圄囚禁自己?
到底什么是阳刚和阴柔的分界线?衡量“娘炮”的标准又在哪里?
是一个人长发或短发?还是一个人健壮或纤瘦?抑或是一个人声线的粗细?举止粗暴或温柔?
什么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一个鲜活的个体,评价体系竟如此单一浅薄又愚蠢粗暴?
狭隘的人用异样目光审视他们口中的“娘炮”,口诛笔伐之余亦群起而攻之,恨不得赶尽杀绝。
可是,固化对性别的刻板认知,当“娘炮”被滥用于攻击和贬损,受伤的绝不仅仅是那些看似柔弱的男孩。
酷暑时分,头顶烈日却坚持不肯打伞的男人,是真的不热不想打伞吗?被所谓的“阳刚之气”裹挟,荒唐又可笑。
荧屏上的男艺人忸怩作态、喜欢撒娇卖萌,所谓“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民众苦“娘炮”久矣。
于是有些媒体杂志大肆鞭笞“娘炮现象”,将其定义为一种社会问题,大谈特谈“娘炮误国”,仿佛国之将亡。
殊不知,一个迈向文明的社会必须容纳和接受不同形态的个体存在,这是对审美意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一个健康的多元化社会所应有的包容度。
“娘炮”不会误国,偏见和狭隘的认知才会误国。
对祖国多点自信,它真没这么脆弱,允许男人“变弱”,恰恰是时代在变好的体现。
审美多元,你可以不欣赏,但必须尊重对方拥有如何做自己的权利,光会喊口号,舍弃了思考,只会成为认知浅薄的传声筒。
我们要抵制的不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而是娱乐至死的风气,是资本市场博眼球、炒作,对单一形象的复刻。
把这一切亟待解决的问题都统一归结于艺人个人形象,扣上“娘炮”的帽子乱棍打死,是一种既偷懒又恶毒的做法。
有时候真庆幸,唱惯旦角的艺术大师梅兰芳没有生活在如今这鱼龙混杂的互联网时代。
梅兰芳曾蓄须明志拒为敌人表演,丰子恺评价其称:"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又有几人?"
可如果放在现在,无论他的艺术造诣多高,为人如何正直,那夹杂在鲜花和掌声里的,必然还有数不清的指责谩骂。
不为其他,只为他不像个男人,扮作女人在台上咿咿呀呀。
到底是什么男性气质,只有“阳刚”才能称之为男人吗?
《士兵突击》写的都是男人的故事,这部作品之后很多人报名参军,人们夸这部作品重新激活了社会的阳刚之气。
记者问作者兰晓龙如何理解“阳刚之气”,他的回答却是:
勇气、智慧、自控、宽容、幽默,哪个都来得比所谓的“阳刚”重要。中国男性国民最缺的,是心灵的健壮和强悍。
我们的社会好像陷入了一种“阳刚”迷思,社会舆论不允许一个“男人”可以脆弱、羞涩、胆小、腼腆……
可是一个永远刀枪不入的阳刚形象,只会让所有人精疲力尽。
勇敢、坚强、充满力量……这些这些大众所认可的关于男性的品质,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真男人”,你是否敢深刻自我审视一番?
如果你认为男人必须坚强而勇敢,你是否能够真实的面对,勇敢的坦诚自己的脆弱、恐惧和柔软。
如果你认为男人必须充满力量,当周边的男人开始讨论灌醉女性或吃她豆腐的时候,你是否能够站出来指出不对,而不是合群的笑着附和。
如果你认为男人必须自信大气,你是否有足够耐心去倾听女性的困境和诉求,包容她们发出的不同声音,即使你觉得那声音刺耳。
不是拥有醒目肌肉健硕身材的才叫男人,不是贬损挖苦嘲讽他人“娘炮”才叫男人,不是轻视伤害不尊重女人才叫男人。
男性的力量没有固定的符号,也从不在于四肢发达孔武有力,而在于内心的强大和对万事万物的包容。
社会新闻已然揭示了一个血淋淋的道理,那些“男人”往往凭借生理优势暴力伤害女性,所以在力挺“娘炮”的声音中,有一种是:
“至少他们温柔,不会伤害我们,精致爱美也好过油腻猥琐。”
退一步来说,我们在攻击一个男生“娘”的时候,本质上是在攻击什么?
我们攻击的其实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可是女性化的特质为什么不好?男性拥有细腻、温柔等女性特质,又未尝不可?
厌恶“娘炮”的本质其实就是“厌女”,那些被视为女性特质的词汇,也往往意味着“弱者特质”。
“娘炮”一词,伤害的是天平两端的人。
我们振臂高呼索求平权,去他的“娘炮”,也去他的“女汉子”。
性别教育绝对不是两极分化的男人应该如何,女人应该如何。
男孩子也可以玩洋娃娃,喜欢跳芭蕾舞,爱穿好看的小裙子。
人类生来就分男女,可是性别无法定义性格,我们不过是五颜六色的灵魂装进了有限的两种躯壳。
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每个独立个体,因为成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少数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会谈 7900807
- 2 《哪吒2》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三 7979241
- 3 “白龙马”与主人救人后发烧到40度 7880571
- 4 新春新气象 欢乐幸福年 7725641
- 5 和妈妈打视频女友突然乱入 7669429
- 6 男子返程父母给塞了500斤特产 7527473
- 7 郭富城陪老婆回内地拜年 7472253
- 8 妻子称蔡磊双手臂完全瘫痪 7359275
- 9 远离肺癌肝癌从这些小习惯开始 7239277
- 10 消费新图景 发展新动能 715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