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害死她,一分钟就够了

态度 作者:整点电影 2021-11-20 13:16:23

《导演请指教》,处在风口浪尖。

但!掩藏在诸多评价声中,有一个短片让扒叔印象深刻:

宁元元导演,惠英红、荣梓杉、卜冠今主演的《五行书院》。


一位母亲自以为是的爱,“残害”了孩子鲜活灵魂的故事。

经过所谓的改造,曾经喜爱打游戏的孩子眼中再也没有了色彩,变成了听从指令的机器。

以爱之名的“谋杀”,可悲又可恨。


短片一出让很多看官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深有感触,“为你好”永远是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杀手。

而中国式亲子关系早就被一部台剧讲述的淋漓尽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中国版黑镜?


必须要说,这并不是一部新剧。

2018年,在大众为《延禧攻略》里的魏姐上头时,它就已经悄然出现。

并,拿下了8.6的高分。


在2019年,第54届电视金钟奖上,它拿奖拿到手软。

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电视剧根据作家吴晓乐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其中的五个故事改编成为了五个单元。两集为一个单元故事,共十集。

集数不长,却个个短小精悍。

被网友一致评价为是:“台湾版《黑镜》。”

怎么说?

在科技感的元素中,将现实故事经由脑洞,直入人内心深处。


五个故事,讲述了相同的主题:

在追逐分数制度的社会,孩子与家长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

国内的育儿模式。

得益于科技感的原因,有一些生活中的片段会被放大。

比如,家长的控制欲。

在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中,小伟妈妈得到了一把可以控制儿子行为的遥控器。

即,只要小伟做事令妈妈不满意,妈妈就让这一天无限循环,直至小伟能完成母亲心中的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小伟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由。

甚至,好不容易迎来的初恋也被妈妈用遥控器修正。


比如,家长偏执的自我奉献。

《孔雀》中,巧艺的妈妈为了女儿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融入更好的圈层,将女儿送进了贵族私立高中。

在学校不断因为家境问题自卑的巧艺碰上了听懂她内心想法的孔雀。

孔雀一步步诱她入笼,最终在悲剧发生前,巧艺发现妈妈也和孔雀做了交易。


再比如,“一切都是因为你”的论调。

这个论调,可以是好的。

《茉莉的最后一天》,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茉莉两个更加优秀,以后有更多选择机会。

却在读取茉莉生前记忆时发现,原来这份压力是负担。


这个论调,也可以是坏的。

《猫的孩子》里,阿衍妈妈把一切都归咎于孩子学习身上。

老公出轨,不回家吃饭,是因为孩子没有考满分。

被人瞧不起,也是因为孩子没有考满分。

最终,这份压力转化到阿衍身上变成了无可救药的发泄。


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背后,戳中的都是中国式关系的痛点。

掌控欲、“别人家的孩子”、“妈妈这样做都是为你好”,每一个画面都是在重现真切发生过的现实。

科幻的手段,乍一看似乎在脱离现实。

实则细品,每一帧画面都是经过思考后又映射的真实。



你的孩子


这部作品,反思意味极大。

反思什么?

教育以及教育方式。

孩子经由母亲身体出生的那刻,所有父母皆希望这个小生命能成材。

关于如何教育,其实很多剧中都有触碰。

《小欢喜》中,开明的方圆一家养出了性格跳脱又可爱的方一凡。

尽管在临近高考的阶段,妈妈童文洁心急但不会使劲逼迫。

反观,宋倩对女儿乔英子就有一种强烈逼迫的味道。

这种逼迫其实就是融合了三个概念:

强大的控制欲,自我感动的付出,以及用亲情的道德绑架。

所以,最终乔英子承受不住,想要选择自杀。


当然,宋倩在《你的孩子不是孩子》里的家长面前,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孩子要由父母教育成长,听父母的话没错,读书有用论也没错。

父母也会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

阿伟的妈妈为了让阿伟能有一个好的前途,无数次帮助小伟修正人生。

别人补习一次,但有了遥控器之后,他就可以补习十次。

多出来的机会,让他变成了后来的社会精英。


《孔雀》中,妈妈把巧艺送到贵族私立学校,这对她来说也是吃力的事情。

身兼数职,吃糠咽菜,但只要想到孩子未来前途大好,一切又皆有干劲。

在做妈妈的十几年中,完全忘记了在妈妈之前她还是自己。

和孔雀做交换时,所有愿望无一人提及自己。

这份付出精神,无疑是母爱为底色的。


《茉莉的最后》一天,妈妈是硕士学历,本可以成为优秀的教授,却为了孩子做起了家庭主妇。

只是为了能更好对孩子生活起居,以及能给予最好的教育。

谁也不能否认,所有家长的初衷皆是爱孩子。

因为孩子,他们甘愿牺牲、甘愿奉献、甘愿等等一切。

却恰恰忽略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她的孩子,是不是她的孩子。

在作为孩子之前,首先他是一个鲜活而又独立的个体生命。

而妈妈强加意志的行为,不过是用爱杀死孩子的天赋,再杀死孩子的独立人格,最后在重创她自由的灵魂。


不是你的孩子


一个通病,很少有家长真切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尤其是在唯分数论的年代。

《小欢喜》中,宋倩不懂得自己给了乔英子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还为她规划了未来,为什么还能走到母女对峙的地步。


《沉默的角落》中,朱朝阳的妈妈压根不在乎他有没有朋友,只在乎他是不是学习成绩优异。

家长以自己标准衡量孩子,茉莉的妈妈也是。

在《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是个很乖巧的孩子。

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非常好的高中。性格乖巧安静,每天带着妹妹上下学,让家长非常放心。

但,就是这样的乖乖女突然就跳楼自杀了。

为何?

妈妈不愿意接受现实,想尽一切办法找寻真相,最终依靠高科技读取了茉莉的记忆。


她把茉莉的死怪罪到早恋上,但她没有任何证据。

然后,责怪文学作品在荼毒还不辨是非的孩子。

最后,在各种现实之下,她才明白茉莉死于她的手中。

从出生就被安排的明白,小茉莉说长大想做收银员,妈妈说没出息不可以。

为了让她学习,妈妈就像魔鬼一样在旁边盯着。

学习一旦不好,道德绑架立马就来:“如果不是你,我现在已经是教授。”


她给这一切行为的合理逻辑解释是:“教导主任的爸爸和硕士妈妈如果教育不出高材生,简直丢死人了。”

她不想丢面子,所以打压孩子的天赋。

茉莉的写作天赋非常卓越,所有人都劝她继续写下去,只有妈妈说:“作文好有什么用?”


讽刺的是,当妈妈读取茉莉最后一天的记忆时,才猛然发现。

属于茉莉本身的记忆只有出生和死亡的那刻。

其余的,全是作为妈妈的孩子在活着。

压抑么?

太压抑了。

在《妈妈的遥控器》中,因为遥控器的存在,阿伟连死都做不到。

妈妈无限次修正,阿伟只得面对这个被扭曲的世界:“妈,你还要我死几次才行啊!”


成年后的阿伟终于有机会偷出遥控器,准备过自己的人生,却被妈妈破了大防:

“你以为我只有一个遥控器吗?”

在看剧的过程中,尽管有很多科技手段,但爸妈却让人觉得来自真实生活。

父母唯成绩论,只是把孩子逼入绝境。

8月份,上海14岁女孩的遗书,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

三页遗书揭开了乖乖女眼中的世界。

开篇排比句,让人难受。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年级排名前二十的我。”“我只是一个给你们带来荣耀,在你们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她的成绩一旦不好,要面对的是家长的拳打脚踢。


2020年12月,四川一小学生跳楼,年纪如此稚嫩,但写遗书的语气非常老成:“我太累了,只希望能多睡一会。”

是什么让一个孩子说出这种话,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2020年3月,石家庄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因被家长训斥不认真上网课,一气之下跳楼自杀,不幸身亡。

2020年,5月,因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西安9岁女孩从15楼跳下,留下的“遗书”里写道: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2020年9月,武汉14岁男生被家长在学校打了一巴掌,在母亲离开后,从教学楼决然跳下,不幸身亡。

2019年,上海某高架上,少年和母亲在车内发生争吵,从车上跑下决绝的跳下桥,留给母亲的只有痛苦与悔恨。


我国青少年自杀率正在攀升,根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

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两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

如此高的数据背后,隐藏了什么?

是想说新一代的年轻人抗压能力太差,在之前物资匮乏的年代,谁也不会这么“矫情”?

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上一代在忧愁怎么填饱肚子,这一代想获得作为人的自由。

被精神掌控,比物资匮乏还在折磨人。

孩子想要独立人格不可以和家长沟通么?

有,但皆无效。

在一期《少年说》中,少年说自己不喜欢吃苹果,家长说你现在这么帅,还不是因为我强迫你吃这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浓缩了所有生活细节,展示了孩子是如何从一个眼中有灵气孩子变成傀儡和行尸走肉的。

看这部剧时,弹幕上满屏都是在说这部剧应该推给父母看,而不是给孩子。

其实,教育哪分人群呢?

父母是从孩子来的,而孩子也会成长为父母。

就像导演陈慧翎采访中说的一样:

“我们希望借由一部戏,让观众可以想一想,你看到了谁,你自己?你的孩子?或是你的母亲?但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救世主,只有一条不停往前走的路。”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会吃人的爱,是所有人都该正视和反思的问题。

被控制了脑子,被上了枷锁的孩子,还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么?





点“在看”,留下一个喜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