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她一出手,果然王炸

态度 作者:Sir电影 2021-12-22 12:38:54
每当聊一部电影,我们总是会说:
 
导演、编剧、主演,都是谁谁谁。
 
业内人却有一种说法——
 
花一千万拍电影,投资方不在乎谁做剪辑;

但如果投八千万,他们会千方百计找到心里那个人。

因为剪辑师,就是电影的节奏大师。

这么说还是玄?

来,好久没给你们上硬货了。

今天Sir要出动一位八千万剪辑大神。

一次给你聊清楚。


(本文有福利,心急的同学可以拉到文末)




01

一说起孔劲蕾。

很多业内人已经不淡定——

金马奖最佳剪辑、平遥电影展&First电影展评委。


贾樟柯、管虎、娄烨、刁亦男,这些合作多年的老友就不说了。

还有这两年评价不错的青年导演,魏书钧和那嘉佐,也喜欢找她。

她的代表作,你肯定也熟(如果不熟,那今天刚好来补课)。
 
娄烨《推拿》。


捧红了黄轩,也捧走了六项金马。


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

脑残粉昆汀放话:“近几年看过最美的电影”。


管虎《斗牛》。


一人一牛的演技巅峰。


以上都是热门口碑大作。

还有贾樟柯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前些年的《厨子戏子痞子》《夜车》《长江图》《三峡好人》《卡拉是条狗》……


都出自孔劲蕾一双剪刀手。
 
别看人家长得嫩。

入行三十年,她表示:

“电影有三重创作。剧本是第一次,拍摄是第二次,剪辑是第三次。”
 
二次编剧,三次创作,这才是剪辑。

怎么说?

以管虎的《斗牛》为例。

这部片的剪辑,是出了名的乱,出了名的“精神分裂”。

但你不知道……

每次一提他,孔劲蕾都会幽幽来一句:

呵呵老虎出了名的,喜欢拍超多,而且……

越。拍。越。多。

多到,一部电影120分钟,硬给拍成二十集电视剧的量。

而不管什么咖位的剪辑师,都怕两种人。

一种是手艺不够好的,拍的素材稀碎,剪辑师难为无米之炊;

另一种就是管虎这种,素材多到爆,多到你选择困难……


孔劲蕾怕的是工作量吗?

不。

素材多,考验剪辑师的不仅是耐心,还有你的眼力。

即,能否准确理解导演的作者表达,运用你的审美、你的手艺,选到最能挠到观众心窝里的核心情节。
 
说一个八卦吧。

黄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场戏,一人对话两牛,拍了138条。
 

磨戏不可怕,可怕的是管虎的甲方发言:

黄渤,你觉得,第78条和第36条,哪个更好?

黄渤一整个裂开:擦,我哪知道


这种死亡问题,主演可以不知道,甚至导演都可以不知道。

但孔劲蕾作为剪辑师,她必须知道。

好多次管虎在剪辑室憋不住了,出门抽根烟。

看到她一坐一整天,管虎都纳闷:不累么,她怎么一直不休息?

呵……

但其实累不累,孔劲蕾已经忘了。

她只记得,那段时间就算做梦,梦里都是牛二的大特写,真的得罪人也要说一句:黄渤是演技好,但场场戏都有他,难免审丑疲劳啊……

哎等等……孔劲蕾突然灵机一动,我是这么想,观众会不会也这么想?

于是她大刀阔斧,剪出了黄渤演艺生涯中最丑一幕。
 

吓人吗?不适吗?

那就对了。

这是电影开头第一幕,牛二发现全村遇难的镜头。

三个局部大特写的组合,一下就把观众拖到了现场。

再往后。

不断的时空交叉、闪回,甚至有部分观众说看不懂。

但,《斗牛》顺着时间逻辑剪,你会看到什么?
 
日军、逃难饥民、土匪、国军……牛二先后遇到对奶牛“图谋不轨”的人,来一个,解决一个,再来一个,再解决一个。
 
那当然是整齐,易懂,爽。
  
但如果剪辑,只是一板一眼地重现故事,那就跟工具人差不多。

所以剪辑的二次编剧就体现在此——

当观众和人物之间始终隔着银幕这道墙。

剪辑师要做的,就是通过素材的重新组合,尽力打破这道墙。

电影有个核心命题:

牛二为什么拼死保护奶牛?
 
仅仅是一个农民为完成八路军任务的执念吗?
 
不,那是集体的,但不是牛二自己的。

全村遇难前,奶牛是和九儿一起被“托付”给牛二的。

所以奶牛不是一只牛。

它是牛二和故乡,和他的所爱,唯一的情感羁绊。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去看屡屡出现的双重时空闪回剪辑。
 
这一幕,是刚刚平息完日寇和饥民两波“抢牛大战”的牛二。

看这温柔的手势,满怀爱意的嗓音。


仿佛眼前的牛儿,就是他的九儿。
 
跟我回山上吧
好不好 九儿
你答应声

 
于是下一个镜头,立马切到村子遇难前,九儿对牛二的一次呐喊。
 
牛二哥
你下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九儿的衣服,永远是全片人物中最鲜艳的。

这是现实吗?还是牛二的记忆?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看似凌乱的剪辑,真的让你走进了牛二凌乱的思绪,你甚至不需要看台词,那种小人物被战争拖拽着走的无力感,还是能一下子越过现实,直接蹦到你心里。

孔劲蕾原话是,“只有过去和现在不断穿插,你才能一点点看清,人物的命运为什么走到这一步。”
 
再比如。

全片的关键线索之一,银镯子。
 
混战中,牛二倒地,镜头马上切到奶牛眼角的一滴泪。
 
 
正当你感叹人牛情深,也忍不住猛男落泪时。
 
画面再次精神分裂地跳回屠杀前。

牛二在村民见证下,将“聘礼”给九儿戴上。
 
九儿哼着小曲儿,娇羞地一笑,屁颠屁颠地跑开。

 
下一幕,又切回相依为命的一人一牛。
 
这也是全片最打动Sir的画面。
 
雪地中,牛二担心奶牛会冻死,边抽它边大喊:
 
起来!
我不要你死,你就不能死!

 
奶牛终于绷直了身。

牛二精神分裂似的,又是哇哇大哭,又是哈哈大笑。

然后,掏出他送给九儿的镯子,挂在牛鼻上。
 
 
从这一刻起。

牛儿,真正成了“九儿”,成了牛二的所有温存。
 
所以你说,什么是战争的绝望。

不就是一人一牛,只能伫立于巨大无比的天地间,凝视着彼此,依托于彼此。

所以好的剪辑,是拼贴的魔法,也可以是给观众施予障眼法。

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

因为《斗牛》,黄渤拿下了他的第一个影帝;

而孔劲蕾,也首次入围了金马奖最佳剪辑。

也是从这一部开始。

孔劲蕾终于对自己满意了:

如果说有一部片子,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个合格的剪辑师,那就是《斗牛》了。

扫码预约直播
听更多剪辑的实用技巧和行业趣闻


02

但是高手,往往会在对自己满意之后,又去找新的不满意。

很快,孔劲蕾被娄烨找上了。

古语有云:不怕导演要求多,就怕……导演墨水多。

剪辑师眼里,娄烨是最魔鬼的存在。

从第一部作品就把最终剪辑权抓在手里,而且回回拍片都有新主意。

好不容易适应了他晃成过山车的镜头。

孔劲蕾表示,《推拿》又给你出新招。

晃已经不是什么挑战。

拿到素材那一瞬间,整个人傻了。

好家伙……没压缩的素材就有28T。

这可能是她剪辑生涯里,最大的一次挑战。

人物支线足足12条,每个人都能单拎做主角。
 
整整130场戏,很多场次都用到三种拍法:日景、夜景、移轴镜头。

整整一个月,孔劲蕾每天一醒来,就是翻来覆去看素材。

还没开剪,她就把准备功夫做到极致:熟悉每一个镜头、每一条素材,并将她认为表演好、摄影好、环境声更完整的素材都一一标注清楚。


正式开剪,娄烨也要亲自上阵。

一共三个人,分头行事,每隔一周,互相看对方的版本。

这就是娄烨的武林秘籍:
 
“一部片子就像个大机器,每个人物相当于一个模块。当你把每个模块都剪得接近完美时,在全片结构中抽掉某个模块,也不太会影响其他戏。”
 
听着简单,其实给剪辑师挖了“天坑”。
 
八个月,孔劲蕾和导演分两组剪辑,废掉的版本就有上百个。
 
为了更直观地看清全片结构,孔劲蕾甚至用上了一块“扑克墙”,给每场戏起了小标题做成卡片,再贴在板上。

于是素材多、支线多的问题,总算解决了。
 
 
接下来,第二个关卡。

手里的牌就这些,怎么出手才能赢?
 
《推拿》最震撼观众的,是它极度风格化,甚至会让你生理不适的“盲视觉”。 

客观叙事的画面,用日景;盲人内心感受到的画面,用夜景。
 
狭小的按摩室里,明暗对比急速切换,再加上娄烨招牌的手持拍摄,模拟出失明主角对周遭的“画面”……

想法是很创新了,新到观众“看瞎眼”,于是新的问题来了——
 
三种不同画面,怎么丝滑衔接?
 
孔劲蕾说:

虽然三种拍法都是同一场景,但演员的表演不可能每帧不差。
 
剪辑师要做的,就是去寻找最接近的那一帧,作为“开灯、关灯”的时机。
 
最经典的一幕。

某天小马(黄轩 饰)正给客人按摩,屋里亮着灯。


画外音是两个女同事的对话:
 
你不忙呀婷婷
-我等你就是了
呀,停电了

从亮灯到全黑,这是视力健全者对停电的感知。
 
几秒后,视力正常者开始适应,但仍看不清路。
 
此时画面只有小范围昏暗的光,盲人可以行走自如。
 
 
漆黑中,一声惨叫——
 
原来因为停电,视力正常的婷婷没注意到门上的手。

女大夫生生被夹了。
 
这是正常人停电的意外。

却是盲人无法摆脱的日常。

光明之于他们,俨然等同黑暗。

而一旦世界都变得黑暗,他们还要承受视力健全者无心的意外。

 
后来很多人说,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手指。

再一次。

孔劲蕾用她的剪刀手,找到观众最准确的情绪爆破点。

于是2013年的金马奖,把“最佳剪辑”送给了她。

△ 左为孔劲蕾


03

其实聊剪辑,一个问题绕不开——

为什么导演明明很懂,还要专门请剪辑师?

不仅因为剪辑师的视角,能帮导演补足思路。

关键时刻,剪辑师就是帮导演下决心的那个人。

就像《推拿》。

12条人物线,每个话题都好沉重:

少数人群的性需求、盲人的婚恋现状、父母对视力健全/盲人兄弟的差别待遇……

当导演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


剪辑师要做的,是帮导演理清思路,保证观众时刻注意到影片的真正焦点。


更何况。

无论剧本和拍摄结果如何。
 
不仅要懂构图、懂声音设计、懂日新月异的剪辑技术……
 
还必须具备编剧和导演思维。

剪辑师才可以在剪辑台上梳理人物关系、重新结构故事、确立影片主题。

就像《推拿》的一段经典台词:

对面过来一个人
你撞上去,那是爱情
对面过来一辆车
你撞上去,那是车祸

在剪辑师孔劲蕾手中。

镜头和镜头的相撞,才是电影。

好了,下面认真说福利。

12月23日(本周四),晚上8点。

Sir请来孔劲蕾做客Sir电影私塾直播间。

和你唠唠电影幕后的剪辑故事。


比如,脚本、拍摄不够理想,后期如何“抢救”?
 
老师手把手拉片《南方车站的聚会》《冲撞》《推拿》,教你用剪辑“移花接木”。

像《南方车站的聚会》有一幕。

原本的拍摄素材,是胡歌扮演的主角,反杀了想背叛他的兄弟。

但孔劲蕾考虑到,主角躲避追捕好一阵子,受伤、体力不足,再杀死精壮的混混,不成了“超人”?

所以她后期重新排列镜头。

手,还是胡歌的。但配音和剧情,却改成了凶手是其他混混。

具体怎么实现?直播来细聊。


当然,大多数人不从事电影剪辑。

老师还贴心地准备了后期剪辑的通用干货:
有哪些不被重视,但能显著提高影片质量的剪辑技巧?

剪到瓶颈期怎么办?

都知道音乐重要,但具体怎么用音乐为影片叙事加分……

甚至聊到嗨了,老师还可能会爆料《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有话好好说》等重量级影片的幕后八卦

你说,我又不做影视、媒体行业,干嘛听剪辑分析。

不,都快2022年了。

还有哪个行业离得开视频吗?

更何况,剪辑师剪的是戏,看的是人。

一个不起眼的人,经历一系列事,会接连碰撞出什么化学反应。

看透千百场戏,自然少不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洞察。

你想不想更懂生活,更懂别人?

别骗自己。

周四晚上,记得来啊。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