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6位青年导演,在4位制片人的带领下,挑战不同类型的短片,争取拍片机会。有人说它纯靠“影评人与观众互撕”博噱头,还有人说它刻意放大制片人与导演的矛盾制造话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档节目起到了为大众科普导演职业生态,展示电影产业链条的作用。与此同时,它还捕捉到当下年轻导演的创作喜好、选题思维和市场抉择。要知道,这些内容直接与中国电影的未来挂钩。在收官之前,扒叔来好好聊聊这档节目对观众、对行业、对导演的意义。扒叔对《导演请指教》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了青年导演的成长蜕变。每个导演的审美、选题、拍摄手法都不同。要做到让制片人、鉴影组和观众都满意,绝非易事。而且,这些新导演身上,还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虽然才华突出,但没太多市场经验,缺乏跟观众沟通的桥梁。所以,他们参加这档节目的初衷,就是要做到创作上的突破与尝试。毕业作品《明月的暑期日记》收获无数好评,毕业后签约坏猴子工作室,继续电影创作。
她的创作视角细腻、敏感,关注女性心境,也关注小人物的成长。第一阶段拍摄的《爱情》和第二阶段拍摄的《明月的花园》,都是这种类型的作品。但,这也侧面说明了,前两部短片都在她的舒适区之内。
而《导演请指教》就是要让她跳出舒适区,接受更多元、新锐、复杂的挑战。
所以,在第三阶段,她拍了部高度风格化的短片《到我了》。导演将人的几种情绪具象化,来隐喻当下都市社会人的生活压力。起初,导演选了6位演员,分别诠释大脑里不同的情绪。
随着影片推进,这6种情绪又要回落到一个演员身上,去拆解和还原这些情绪。
她先用类似舞台剧式的调度,多机位精准捕捉,展现不同情绪的鲜活度。
然后又回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让张海宇去串联起所有情绪,最终亮出落脚点↓我们往往把最真实的自己隐藏在角落。然而逃避只是暂时,我们终究要醒来,继续昂首阔步。这种大胆、前卫、带点实验性质的拍摄手法,对于曾赠来说,是从未做过的尝试。在拍之前,她也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但她坚信,创作一定“不能重复自己”。在短片《到我了》中,扒叔也看到了一位青年导演想要成长的决心。她跳出舒适圈,挑战一个把男性当主体的类型化作品,去讲现代人的压力,触角更多元、涉及面更广了。而且作品里的人文关怀,也展现了曾赠对社会的观察和责任感。她的作品放完后,就是包贝尔作品《漫长的别离》的放映环节。演员出身的他,一直有个导演梦,拍过《阳光姐妹淘》《胖子行动队》等院线电影。虽然他拍过导演作品,但口碑褒贬不一。所以,他来参加这档节目,主要是为了磨炼自己的导演功底,听到更多有价值的建议。欣慰的是,通过节目三个阶段的磨炼,扒叔在他身上看到层次递进的改变。
第一阶段短片《哪吒》,是带点超现实和小疯狂的尝试。第三阶段短片《漫长的别离》,做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突破。他首次挑战偏悲伤的正剧,并且使用去导演化的方式拍摄。《漫长的别离》,讲的是一位做外卖员的儿子,照顾重病母亲的故事。影片没有复杂的调度,全程用稳定和冷静的镜头,缓缓叙事。
虽然技法朴实,但每个镜头内容,又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整体看下来,片子拍出了藏在日常里的情感涌动,尤其是母子关系的情感提炼,浓度非常高。通过三轮拍摄,包贝尔已经证明自己可以驾驭各种类型、内容的作品。他能顶住演员光环带来的压力,来这里从头开始,并且选择挑战像达内兄弟这样“去导演化”的拍摄方式。她刚开始参加节目的时候,言行举止都很局促谨慎,创作也是一样,多半在舒适圈内徘徊。她擅长民族题材的短片,第二阶段作品《巴德玛》和第三阶段作品《两匹骏马》,都是这类题材。她把目光聚焦于当代社会矛盾,拍了一个老北京与新生代高知家庭之间的摩擦。在短时间内,尝试喜剧/悬疑/科幻/爱情等不同题材,持续接受高压的创作挑战。为了拍好自己的故事,他们需要自己去拉演员,说服制片人相信自己的创作理念,并且对最终的成片负责。归纳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像扒叔上述所讲的,曾赠拍摄类型片、包贝尔挑战“去导演化”,都是创作上的成长。
在参加节目之前,她多半时间都宅在家里,跟外面互动较少,所以创作的格局受到很大的局限。
来了《导演请指教》之后,通过三个阶段的历练,扒叔可以看到她慢慢地张开怀抱,跟更多的合作伙伴在一起交流,打开了创作思路。像钱宁黄,经过三个阶段的拍摄,变得没有那么容易焦虑和紧张,甚至从“社恐”变成了“社牛”。而刚刚本科毕业的王文也,也通过这档节目,更懂得当下观众的想法和喜好。这些经历,对于新导演们来说,都是未来创作的养料,弥足珍贵。扒叔真正想表达的是,这档节目展现了当下青年电影人想要拍摄好电影的态度和决心。面对高强度的拍摄压力,没有一个人是临阵脱逃的,都在迎难而上,突破自己。他们的水平,代表了我们未来能看到哪些题材、哪些类型的片子。因为,这档节目告诉了我们,新生代导演是一群有魄力、有想法、有担当的人。
我们不仅有德格娜、曾赠这类擅长文艺片的才女、还有包贝尔、钱宁黄这样的类型片佼佼者。
更可贵的是,他们并不满足现状,依然在寻求突破和成长,希望带给观众更优质的电影。接下来,扒叔将从观众和行业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导演请指教》是值得肯定和推荐的良心综艺。在这档节目开播前,大多数观众对导演的印象,还停留在曲高和寡的层面。《导演请指教》在第一阶段,就修正了这种观点,并完整呈现了电影导演的职业全貌。
从写剧本、选演员、选场景、安排档期、现场拍摄、制作后期,事无巨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可以跟随导演一起沉浸在片场中,处理各种琐碎问题,感受纷繁扰乱的拍摄压力。与此同时, 综艺拍摄周期的时间限制,也导致导演们创作时长有限,增强了对他们业务的考验。像德格娜拍《借光》的时候,就遇到了幕布打光的问题。怎么在短时间内解决突发情况,是对导演应变能力的考验。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能让观众对导演有更清晰、准确的定位。
除了拍摄之外,导演还需要衡量制片人和投资方的要求,在个人表达与市场倾向中做出取舍。
导演不是任性妄为的艺术家,更像是在博弈中,保持表达与立场的职业经理人。
可以说,观众看完这档节目后,可以彻底打开对于导演的认知。《导演请指教》请了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四位制片人,来带领导演团队拍摄作品。一直以来,制片人给人的感觉,都是负责管理经费支出的神秘人物。但其实,他们是既深知市场规律,又尊重创作内容的幕后操盘人。
他们不仅管钱,还要考虑演员安排、场地选景、包括创作内容的市场匹配度,他们更像一个项目的总统筹。
节目中,就展现了这四位制片人,如何将合适的导演放到恰当的选题中,并为其挑选演员、节省经费的过程。观众可以从制片人身上了解到,为什么说电影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这个阶段,导演们拍摄的短片,已经在线下电影院放映,接受观众和宣传发行方的双重检验。
意味着,你的片子观众能否接受?如果上院线,能卖多少钱?都将在这个阶段得到答案。比如,包贝尔《漫长的别离》播放完毕,现场就有发行人员直接点出,这片适合母亲节上映,票房预估1亿左右。
它既给导演提供了与观众直接沟通的桥梁,又给出了发行的中肯建议,告诉他们如何挑选合适档期。最后的最后,扒叔还想再总结一下这档节目的独特之处。
它涵盖了导演、制片人、演员、电影老师、影评人、普通观众、宣传发行人员,打造了一副影视行业的微观图鉴。在这里,导演呈现审美趣味,制片人统筹资金安排,演员选择喜欢的题材,观众和影评人可以自由表达观点。这是一副非常生动的微观图鉴,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把各方意见汇聚在一起,集中输出反馈给导演的场面。
选择在这个时候,做一档导演节目,是有行业责任感、为电影行业赋能的体现。它发掘了一批当下极具才华的创作者,贡献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作品,既是给观众信心,也是给行业信心。众所周知,青年导演的成长,充满了变数和未知。加上疫情反复,不少项目都停滞不前,新导演的机会也不多。节目依然愿意在影视行业低迷的时候,给予年轻导演机会,让他们挑战自我、不忘初心,告诉他们梦想很重要。它在用实际行动告诉观众和行业,年轻导演更需要被看见,而《导演请指教》提供了这个平台。
冲着这点,扒叔也想再次强调,《导演请指教》是近几年不可多得的,言之有物且极具行业责任感的综艺,它的内容深度不该被轻视。在接下来的正片里,德格娜回顾自己在北京的生活经历、曾赠把视野放回自己的家乡湖南、包贝尔还会挑战荒诞题材。除此之外,扒叔还期待在节目的闭幕典礼上,看到更多青年导演的情感抒发、社会洞察和奇思妙想。同时也衷心祝愿他们,在吸取了《导演请指教》的经验后,能早日拍出惊艳的院线作品。点“在看”,留下一个喜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