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豆瓣9.1暴跌至5.7,这部影史神作也血崩了

电影 作者:豆瓣电影 2022-01-17 12:39:49


上周五,《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正式登录中国院线。


面对这部经典科幻IP的续作,豆瓣评分仅5.7的评分令其饱受争议。(其前三部的豆瓣评分为9.1、8.6、8.8)



回顾上映于世纪之交的《黑客帝国》系列,其在科幻地位里程碑式的意义,至今无可撼动。

 

片中“缸中之脑”“元宇宙”的设定,至今也为人津津乐道、广为讨论,也有人说该三部曲其实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哲学名篇。

 

在第四部续作上映之际,不妨让我们一同回顾这部系列神作,探寻其中的奇妙构想与哲学内涵。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 

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导演: 拉娜·沃卓斯基
编剧: 拉娜·沃卓斯基 / 大卫·米切尔 / 亚历山大·赫蒙 / 莉莉·沃卓斯基
主演: 基努·里维斯 / 凯瑞-安·莫斯 /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 乔纳森·格罗夫 / 杰西卡·亨维克 
上映日期: 2022-01-14(中国大陆) / 2021-12-22(美国)
片长: 148分钟 / 147分钟(中国大陆)

首先让我们参照故事世界观的架构,以时间轴的顺序再一次重温《黑客帝国》的剧情。

 

故事发生的时间被设定在了21世纪,AI人工智能越发成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意识,在一次意外中AI机器人与人类产生了嫌隙,人机大战就此展开。

 

人类为了试图切断机器人的能源,就实施了scorch the sky 计划,遮蔽了整个天空,从此地球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可惜这一计划也并未阻止机器人进攻的攻势,节节败退,人类最终被机器人统治。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人类的奴役,也同时弥补失去太阳的能源危机。


机器制造了一个复杂的虚拟世界——The Matrix,也就是“母体”


被奴役的人类终日浸泡在营养液中,通过接口接入母体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并在其中“生活”,源源不断地为机器提供能量。

 

AI试图通过对矩阵世界真实性的塑造,让人类的意识相信并永远停留于此,永不觉醒,永远沦为了一块块的生物电池


矩阵世界在被“架构者”缔造出来的开始,由于过于完美,导致人类的意识无法相信。


在开发第三代时,“先知”出现了,她的出现使得机器对人性的研究更上一层楼,她为其引入了选择机制,使得99%的人类相信了矩阵世界。


但总有1%的人能在矩阵世界中发现超自然现象,从而觉醒。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


觉醒了的人们逃离了矩阵,意识重回肉体。


之后他们在真实世界的地下深处建立了人类的城市Zion锡安


锡安这一名字源于耶路撒冷的一座山,有着复兴的含义,而锡安城的人们不断聚集,建立起了试图复兴人类文明,推翻AI控制的组织——“反抗军”


他们研发出了一套系统,可以让意识再次独立出来,重新进入矩阵世界,为矩阵世界尚未觉醒的人们带来真相。

 


墨菲斯作为反抗军的一员,深信“先知”曾经对他指引,他坚信会有一位“救世主”带领锡安的人类奋起反击,打败AI,解放人类。


墨菲斯与他的搭档崔妮蒂二人潜入矩阵世界,化身黑客,展开了对“救世主”的寻找。

 


故事的主人公尼奥在经过各种训练与事件后被证实是“救世主”


然而“救世主”的存在其实是为了集聚那1%的觉醒人类,以“清除”掉这1%的计算冗余。

 

这个“救世主”机制,成功的进行了五次循环的清算,但到了第六次,出现了问题——第六代“救世主”尼奥身上。

 


尼奥被“先知”引导觉醒,由于“先知”的初衷是研究人性,所以试图构建人机和平的她主导了此次革命,给予了这代“救世主”独属于人类的情感。

 

最后“先知”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机会,尼奥帮助机械大帝打败了失控的特工史密斯,而机械大帝也撤出了进攻的机械部队,与人类和谐共存。

 

 

时至今日,作为一部上个世纪的科幻作品,《黑客帝国》的世界观的架构仍然十分前沿,其中的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的未来主义探讨始终没有停止下来。


而有如此的奇思妙想,就要追溯产生其的社会背景。

 


在片子的开头就有所暗示,主人公尼奥手中的书《仿象与拟真》(Simulacra and Simulation)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鲍德里亚于1981年出版的著作。

 

其学说理论主要聚焦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提出了"象征交换""仿真""拟像"等开创性的概念重新阐释了真实和虚拟的边界。

 


《黑客帝国》中的矩阵将人类的大脑全部控制,它制造出来了所有完美的物质幻想。在母体中的生产已经成为符号和代码,完全被解构了。

 

鲍德里亚说:“劳动不再是一种力,它成为各种符号中的符号。”


此时,人们对于美味牛排的向往其实不过是电脑对人脑发出的指令和刺激,这种比真实更真实的需求让矩阵中的人们浑然不觉,进而麻痹。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十分钟爱其哲学思想,还曾邀请鲍德里亚在《黑客帝国》电影中担任编剧。

 


《黑客帝国》最核心的就是探讨真实和虚拟肉体和灵魂


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曾经提出过一个有意思的脑洞——缸中之脑


假如有一个疯子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脑壳里面拿出来,放在一个盛满营养液的缸中保持活性,然后用电脑的模拟信号刺激大脑,让你产生所有的感官感受。


人的所有感官都是以生物电子信号的方式通过神经元传输到大脑里。

 


以上这些基于人类“思想”、“意识”的讨论究其本源,可以追溯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自此人类不再只着眼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人类已将开始将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探讨和研究。

 

《黑客帝国》人的意识在矩阵世界中沉沦,不难令人想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之喻”。

 

假设一个人一出生就被关在一个黑暗的洞穴里面,手脚和脖子都被束缚着,只能往前看到一面墙壁,墙壁上是通过他们背后的篝火投射上去的虚假的影子。


他们不能回头看,所以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他们认为墙上的影子世界就是真实的。

 


在《黑客帝国》的世界里,母体就是洞穴,人类身体被机器奴役、精神被虚拟

世界所控制,因此只能感受机器施予感受的东西。


电影中的尼奥经历了走出洞穴—感到身体上的异样—质疑世界的真实性—回到洞穴唤醒他人、最终改变洞穴的过程。


 

片中除了对西方哲学的探讨以外,对于东方哲学的运用也十分得道。经典的“勺子”的情节,其中的思考就利用了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的概念。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强调了,在了知宇宙万物时,心的参与,对我们感知世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小乘佛教认为,人们一般认识的产生在于客观镜像对感官的刺激。没有正常的感官和感官的对象,就不能产生认识。


 

《黑客帝国》激发了人们的哲学沉思,柏拉图、笛卡尔、拉康、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都有其学者进行精彩的解读,人们试图从这些理论中汲取解读《黑客帝国》的精神养料。

 

与此同时,《黑客帝国》唤醒了人们对现存世界的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为人们呈现了机器和人的对立场景与状态,启迪人们消解科技异化给人类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见得,面对前作如此精彩的答卷,《黑客帝国4》这部续作如何发挥都显得差强人意。


不仅是《黑客帝国4》一人面对经典IP续作的尴尬境地,此前的《速度与激情9》、《变形金刚5》等续作均被网友在豆瓣上打出低于及格线的分数。(截止目前《速9》5.6分、《变5》4.9分)


好莱坞因为总体利润的不断下滑,因而只能保守的将希望与资金投入到已有的大IP上“狗尾续貂”。


《黑客帝国4》中也不乏充斥着制作团队赤裸裸的乏力与疲惫,片中人物的台词与状态都表达了导演沃卓斯基的无奈。

 


《黑客帝国4》与其前三部曲反响的巨大反差,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所面临的困局的缩影。


固步自封的情怀牌,纵然是一时的“绿灯”,却不是观众眼中的“免死金牌”。


*本文作者:浅浅


豆瓣9.2,热衷“偷拍”50年,他终于封神
演渣男大火,被骂上热搜,他是中国最被低估的男演员
华语影坛最传奇导演之一,N刷过后才真正看懂他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