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即巅峰,没有哪个导演比她更懂犯罪
英国伦敦,寒冬。
某知名女作家,凭空消失了!
前一天晚上,她把女儿哄睡着,独自开车,驶入夜幕之中…
次日清晨,有人在荒野河边找到了她的车,车里还留着一件外套和一张过期驾照,人却不知去向…
一时间,舆论哗然,热搜爆了。
有人评论:怎么回事?现在新书炒作,都要玩这么大了吗?
还有人怀疑,失踪跟她老公有关。毕竟,就在不久前,他出轨了。
吃瓜群众立刻脑补了一出大戏:杀妻抛尸夺遗产,再跟小三结婚…
警方出动了300多人,带着搜救犬,在女作家最后出现的地方地毯式搜索,他们甚至派出了飞机,还打捞了附近的湖泊,抽干了几个池塘…
更有15000多民众,主动参与到搜索的行列,其中不少是她的书迷。
他们怀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执着,一方面,是出于对女作家的喜爱,而另一方面,多少都有点解谜心态…
侦探小说家疑遭谋杀,粉丝沉浸式体验破案,还有比这更刺激的事儿吗?
这故事的女主角,就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这起失踪案,发生在1926年,过去快100年了。
但时至今日,读到这段抓马的情节,依旧令人感慨。
如果她在那时死去,我们就看不到《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阳光下的罪恶》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了。
从左到右:《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阳光下的罪恶》
阿加莎·克里斯蒂,中国书粉喜欢称她:阿婆。
这个名字一叫,再配上这张流传甚广的照片,让人错觉,她从来没有年轻过。
事实上,阿婆的一生精彩至极。
1890年,阿加莎·米勒出生在英国德文郡托基市。
她的童年非常幸福,生活优渥,有一双恩爱的父母,父亲为人随和,母亲能干又活泼,充满创造力。
姐姐是个故事大王,喜欢给她读福尔摩斯的故事。
阿加莎童年住宅
阿加莎的母亲有个特别的理论,孩子不满8岁不能读书,这样对眼睛和大脑发育都比较好。
但阿加莎不到5岁就无师自通,能自主阅读了。从那以后,每逢节日生日,她要的礼物都是书。
什么叫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大概就是这样吧。
阿加莎成名之后,曾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会走上写小说的道路?
她的回答相当凡尔赛:因为我小时候没受过什么教育,乐得悠闲。
童年的阿加莎被爱包围,文化知识基本由父母传授,平时学学唱歌跳舞,父母充分尊重她,任凭她自由发展、异想天开,在她伤心时理解她、安慰她。
阿加莎有大量时间在花园里打发,她幻想过猫咪一家的故事,虚构过金丝雀的探险之旅,还把这些故事都写下来…
十岁写的乡间小诗
她的童年无忧无虑,唯独一件事。
她梦想和英国女王共进午餐。
但奶妈告诉她:要被女王接见,你得是个女勋爵。但你永远也当不了女勋爵,要当女勋爵,必须生来就是公爵、侯爵或者伯爵的女儿。或者嫁给公爵,成为公爵夫人。
阿加莎第一次意识到,世间有许多事情是不可得的…
11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阿加莎说:我的童年结束了。
阿加莎和父亲
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状况一落千丈,但这完全没妨碍一个女孩的蓬勃生长。
阿加莎是那个时代公认的前卫少女。
会说英语、法语,热衷于歌唱、舞蹈、演戏,幻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雕塑家。
她还喜欢穿彼得潘小圆翻领。
年轻时的阿加莎(中)
当时社会对女孩子的名誉要求很严格,露脖子都不行,所以她们都得穿高立领衬衣,里面靠锯齿形鲸骨支撑,很不舒服,还会在脖子上留下红印。
率先穿上舒适的翻领,代表着打破禁忌。
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公认的好女人,要看上去脆弱、纤细、敏感,仿佛永远需要被男人保护。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着装
但阿加莎完全不同,她聪明、精力充沛,什么都想尝试。
这完全得益于身边女性的榜样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她的母亲。
阿加莎和母亲
母亲总说,不要给女孩太多的限制,要让她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她还总是鼓励女儿去探索,增长见闻。
她敢让15岁的儿子,带着5岁的阿加莎驾船出海,因为她相信女儿有常识不让自己从船边掉下去。
有一次她和阿加莎去看一个飞行展览。现场有活动,花5英镑,普通人也可以上去飞5分钟。
5英镑,在她们的生活中是一大笔钱,况且囿于当时的技术,每天都有飞机坠毁,但母亲还是说:如果你真的想去,就去吧。
于是,阿加莎在1911年,上了天。那时距离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才过了8年。
20世纪初的飞机
还有一次,阿加莎生病在家,百无聊赖,母亲建议她:干嘛不写小说?
阿加莎说:我恐怕不行。
母亲说:为什么不行?你并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你还没有试过。
五分钟后,母亲找来一本练习簿,要求女儿开始写作。
第二天傍晚,阿加莎就写好了,母亲又搬出打字机,要女儿把它打出来…
于是,18岁的阿加莎有了自己的处女作。
写作时的阿加莎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女人,在母亲的影响之下,阿加莎没有扭扭捏捏、畏首畏尾的小家子气,她大胆热情,当然,也叛逆。
最终,她把这种反抗,用到了母亲身上。
22岁那年,阿加莎认识了英国皇家野战炮兵中尉阿尔奇伯德·克里斯蒂,不久之后,两人坠入爱河。
阿尔奇伯德·克里斯蒂
这遭到阿加莎母亲的反对:他不会对你好的,他会招蜂引蝶,况且,你们用什么结婚?
这也难怪,当时阿尔奇收入微薄,没有积蓄,还得靠母亲接济。
但阿加莎不管,她认定对的人,谁也拦不住。
最终,他们还是破除万难结了婚。
结婚当天,没有亲友观礼,新娘没有白色礼服,没有面纱,两人甚至没有洗脸洗手。就连证婚人,都是路上偶遇的熟人。
很疯狂,又有些浪漫。
阿加莎·米勒,从此更名为,阿加莎·克里斯蒂。
1914年,一战爆发了,身为飞行员的阿尔奇被派上了前线。
阿加莎则成为了托基红十字医院的志愿者,协助救治伤员。三年时间里,她为医院服务了3400个小时。
做护士的经历让她迅速成长。
第一次旁观手术,看到血腥场面,她浑身发抖,差点晕倒,但下一次,她就能挺过去了,之后再也不害怕了。
这令她感悟到:人总能适应生命中的一切。
医院的工作非常忙碌,周末也要加班,家人劝她不要那么辛苦,她却说:如果没人上班,那些需要包扎伤口、擦身、倒便盆、铺床叠被、端茶送水的病人怎么办?
后来,医院成立了药房,她就被调去药房工作。
配药的工作轻松了许多,也给了她机会接受药理学培训。
阿加莎成为了一名药剂师,学习了大量药物和毒物知识
为什么不写一部用毒药害死人的侦探小说呢?
为了打发时间,阿加莎开始构思情节,同时,她也从医院见过的比利时难民那里获得灵感,开始设计一个留着小胡子,身材矮胖的比利时侦探。
我们知道,那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赫尔克里·波洛
比利时难民
那几年时局动荡,阿加莎的生活却似乎逐渐步入正轨:
女儿出生了;
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出版了,她跟出版社签下了合作协议;
战争结束,丈夫平安归来。
夫妻俩还得到一个机会,在大英帝国自治领地进行为期十个月的环球旅行。
要知道,一百年前的旅行可不像今天这么便捷,舟车劳顿还是轻的,如果感染疾病、遭遇恶劣天气、强盗打劫,分分钟客死异乡。
况且,出游费用不菲,对经济拮据的夫妻俩来说,拿出这笔钱并不轻松。
但这些都无法阻挡阿加莎的脚步,他们去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
在夏威夷的威基基海滩,她成为当地第一批站着冲浪的欧洲人、史上第一位女性冲浪者。
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但一切也在悄悄改变…
1926年,阿加莎36岁,一切都开始不对了。
先是母亲去世,丈夫偏偏在这时向她坦白出轨,并提出离婚。
1926年12月3日,阿加莎驾车离开家,消失了。
十一天后,她在酒店被人认出,原来她用丈夫情人的名字,登记入住。
她宣称自己曾短暂失忆,但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她精心策划的复仇,让丈夫的奸情曝光,成为众矢之的。
无论阿加莎多么悲伤,多么想要挽回这段婚姻,但最终,两人还是以离婚收场。
那恐怕是阿加莎一生中最煎熬的岁月,她后来在自传写,曾一度想过自杀…
幸好,伤心过后,她决定重新出发。
她说:要重新开启新生活,就要远离那些摧毁我生活的事物。
没错,她又开始旅行了。
她第一次搭乘了“东方快车”,这是一趟一个人的旅行,在这列超豪华列车里,观察陌生乘客,欣赏沿途的异国风情,让阿加莎觉得新奇又有趣。
2017年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她还参观了伊拉克的乌尔城考古遗址,并在那里遇到了马克斯·马洛温,一个比她年轻14岁的考古学家。
他最后成为了她第二任丈夫,两人一辈子没有分开。
马克斯·马洛温(右)
但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结婚。
也难怪,就算现在,一个40岁的女人嫁给26岁的小伙儿,都算得上惊世骇俗,更何况是90多年前…
但阿加莎再次决定,我行我素。
阿加莎晚年时,有人问,嫁给一个比自己年轻很多的男人,是不是有很多问题。
她回答:不会啊,嫁给考古学家的一大好处是,你越老,他就对你越感兴趣…
婚后,她一边创作,一边陪伴丈夫赴各地考古挖掘。他们一起去埃及,搭乘尼罗河游轮…
这些经历,也成为阿加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设定的灵感来源。
2022年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有网友评论:不离婚,不再婚,可能还写不出这些大作…
在离婚后,她没有换掉“克里斯蒂”的姓氏,仅仅因为已经出名了,更名会影响辨识度。
二战期间,伦敦遭遇空袭,阿加莎和丈夫四处搬家,时常半夜被警报声和爆炸声惊醒…
即便如此,她依然在创作侦探小说,而她的读者,就在防空洞里读她的小说。
侦探小说充满阴谋诡计,在我们现在看来,相当不正能量,但讽刺的是,和当时的残酷现实相比,居然要温和得多。
读她的作品,仿佛暂时逃离了当下的困窘,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而阿加莎,也通过作品给战时的读者送去慰藉。
比如,她在《阳光下的罪恶》里写道:正义终将获胜。
她让大侦探波洛在故事里伸张正义,以至于当时有些男孩会学波洛走路的样子,因为他是大英雄。
1982年版《阳光下的罪恶》中的波洛形象
阿加莎·克里斯蒂坚持写作长达50多年,一生撰写了80多部侦探小说,作品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150多个国家,销量高达20亿册,仅次于《圣经》《莎士比亚戏剧集》。
这些故事又被不断翻拍成影视剧,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改编作品。
除了少数成为经典(比如上世纪70年代改编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大部分(特别是近几年的)都是自作聪明的改编,只能自曝其短,反衬出阿婆的设计多么精巧高明。
1974年版《东方快车谋杀案》1978年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她的创作开创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至今仍无可超越。
长篇推理小说能想到的创意,她几乎已经用尽:不可能犯罪、暴风雪山庄、密室杀人、死亡留言、叙述性诡计…
她太卷了,探索了所有的道路,让其他作家无路可走。
她自信而强大,敢把所有的线索都交给读者,跟读者玩智力游戏。
它的故事通俗易懂,不管你受过什么教育,14岁就辍学也好,核物理学家也罢,都能看懂她的讲述。
而这些背后,是我们看不到的呕心沥血,是对创作的一腔热爱。
1971年,阿加莎获得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大英帝国女爵勋章,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爵”。
奶妈的预言“你永远见不到女王”被打破了,童年的梦想实现了。
1974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电影上映,女王出席了首映礼。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观影期间,女王悄悄地问阿婆:小说我看过,但忘记最后的凶手是谁了…
84岁的阿婆回答:我也忘记了。
那是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两年后,她在家中去世。
人生的最后几年,阿加莎总是待在海边,身穿蓝色泳衣,喜笑颜开。
这就是阿加莎,一个生活在上个世纪的神奇女性。
她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结了两次婚,经历了一战二战,一生都在旅行…
她得到过充分的爱,也尝过被背叛的苦,她精通毒药的用法、捡过血肉模糊的残肢、躲过炸弹、穿越过沙漠、乘过风破过浪…依然对生活怀抱热情,对生命充满了感激。
她说:我跟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样,仅仅是活着就能让我喜不自胜。因为苏醒,因为新的一天到来,因为可以迎接旭日微风,甚至因为一顿热气腾腾的丰盛早餐和飘香的咖啡。若能感受到这一切,你绝不会想要离开。
感谢这强大的生命,留给我们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参考资料: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
纪录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谜样人生》
活得漂亮的悬疑女王,值得“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拉美之行的三个“一” 7929813
- 2 微信或史诗级“瘦身” 内存有救了 7955665
- 3 男子求助如何打开亡父遗留14年手机 7886320
- 4 中国主张成为G20峰会的一抹亮色 7783348
- 5 中国对日本等国试行免签 7678280
- 6 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里没有真羽绒 7588397
- 7 女生半裸遭男保洁刷卡闯入 酒店回应 7422910
- 8 70多辆小米SU7同一天撞墙撞柱 7307420
- 9 操纵股价 2人被证监会罚没近3.35亿 7238673
- 10 千年古镇“因网而变、因数而兴” 7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