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她被骂,我举双手赞成

态度 作者:整点电影 2022-03-20 16:15:06


最近有个热搜,说出了无数观众的心声。


#国产爱情片不会谈恋爱了#


事出原因,主要是因为2022年的爱情片质量实在太拉胯。


扒叔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它们有多么不争气。


《十年一品温如言》,豆瓣2.7。


《不要忘记我爱你》,豆瓣3.0。


《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豆瓣4.6。


它们的缺点,不外乎这几个:车祸、绝症、失忆、偶遇、错过


难怪观众看完,惊呼2022年了,为何爱情片还是这么爱玩套路,爱撒狗血。


这是为什么呢?


难不成,我们的爱情片只能这样了吗?



高光历史


其实在这之前,国产爱情片的样本,是很丰富多彩的。


远的不提,从千禧年说起。


几乎每一年,都有经得住推敲的爱情片面世。


比如,讲小年轻恋爱张力的片子,有《我爱你》《开往春天的地铁》《爱情麻辣烫》。


再比如,讲熟男熟女情感反思的片子,有《周渔的火车》《非诚勿扰》等等。



爱情片在那个年代,还没开始玩套路,走得都是真诚路线。


情感纯粹,风格鲜明,故事接地气。


而且每个碰触爱情题材的导演,都很敢拍


比如,《恋爱中的宝贝》用近乎于惊悚片的手法,讲述爱情的天真与迷失。


《如果爱》用歌舞片的方式,层层剥开爱情中的自私与背叛。


《秘岸》借鉴欧洲情欲片的拍摄手法,讲少男的性启蒙。


说到这里,再补充个冷知识,那时候我们的爱情片,还能在国际电影节上耀武扬威。


2004年,徐静蕾执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斩获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说白了,之前的国产爱情片,议题多元,类型丰富。


而且不只是男女恋情,像《蓝宇》这样经典的LGBT片,也诞生在这个时期。


你可以通过这些电影,看到爱情背后的人生百态,以及时代发展对人们思维的解放和冲击。


所以,之前的爱情片,可以做到言之有物。



走向下坡路


那么,爱情片从啥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呢?


时间倒退回2011年,《失恋33天》横空出世,成为票房黑马,提名金马五项大奖。


那是国产爱情片最后的荣光,也是流水线粗制滥造的开始。


为啥这么说呢?


《失恋33天》以890万的成本,换来3亿票房。


人们惊讶,原来小妞电影市场如此之大,票房可以卖这么好!


于是,一系列标榜“小妞电影”的流水线产品开始面世。


后来者,都想复制白百何的奇迹。可惜,成功只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这时候开始,爱情片就有点“油”了,但也还能看。


直到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出现。


它主打的校园虐恋,爱而不得,填补了“小妞爱情”之外的类型空白。最终以6000万左右的成本,卖出了7亿多的票房。


于是,在2014年,市场便出现了《匆匆那年》等一系列,主打青春疼痛的爱情片。


他们有着整齐划一的特点:早恋、堕胎、虐恋


国产爱情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无病呻吟、造作矫情的烂片模式。



批量复制的疼痛剧情,贡献了一个新词——哭片


主题深不深刻,不重要。


剧情有没有诚意,也不重要。


只要好哭,就能卖出好票房。


不信你看,《你的婚礼》7.89亿,《后来的我们》13.61亿,哪一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储备不够,就引进其他地区的哭片,照样卖很好。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卖出了9.58亿的票房,成为2020年进口爱情片内地票房冠军。



说到这里,你应该能察觉。


国产爱情片,是最受市场影响的类型。


只要出现一匹黑马,就有无数人忙着粗制滥造、蹭热度、赚快钱。


爱情片为什么容易割韭菜?


它是情人节档期的刚需。


全国情侣们会在这个时候,集中爆发式的钻进电影院,贡献票房。


它像送鲜花一样,已经成为了仪式感的必备环节。


那么,片商们也就自然晓得,只要把片子好好包装包装,就能在这几天卖出不错的成绩。


《十年一品温如言》就是这样的例子。


虽然剧情贼烂,但还是卖出了1.67亿的票房,登顶情人节档期的单日票冠。


这件事的影响是什么呢?


片商赚到钱,笑开了花。


观众感觉吃了屎,骂上了天。


《十年一品温如言》上映没多久,就因为太难看,被网友骂上热搜。



不过,虽然它被骂上热搜,成为业界丑闻。


但只要还有人买单,那么哭片就永远不会退出市场。



拯救爱情片

说完爱情片的创作风向和市场变化。


再来说点细节。


我们为什么觉得,当下的国产爱情片太烂?


因为不够真诚,充满臆想


继续拿《十年一品温如言》举例。


男女主角从相遇到相知,矛盾处理全靠巧合。


等到二人关系升温后,剧情又开启“不告而别、天降绝症”的狗血模式。


演员除了仰天咆哮,就是抱头痛哭。



可以说,在当下好好拍一部爱情片,变成了小众爱好。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完全没得看。


去年横空出世的《爱情神话》,就狠狠打了烂片的脸。


马伊琍、倪虹洁等几个年龄加起来超过160岁的演员,把中年爱情诠释的高级又有趣。


它敢于拿两性关系开刀,甚至用“性转”设定,呈现了不可多得的都市女性形象。


虽然片子讲的是爱情故事,但落脚点却放在了成年人难能可贵的自洽和规则感。


这片无论情绪还是价值观,都足够坦然和真诚,让人如沐春风。



但拍这种电影,也是有风险的。


为啥这么说呢?


跟千禧年相比,现在的观众变了


在那个自媒体不发达,网络环境更严肃的年代,观众愿意沉下心来看完一部电影,然后去分析内容好坏。


但在短视频崛起的当下,耐心变成了稀少的宝贵品质。


“3秒钟”吸引法则,也从短视频复制到了电影中。仿佛不在开头搞点噱头、拍点大场面,观众就很难看下去。


像《爱情神话》这种娓娓道来,层次递进的叙事模式,算是挑战了新一批观众的观影习惯。


其次,现在的思维和舆论方式也不同了。


像之前,观众看不懂,还是会愿意坐下来仔细分析。


但现在有些观众,非常急于提炼关键词,然后扣帽子。


把be的爱情电影,简单粗暴的归纳为“渣男该死”“出轨被雷劈”“爱情狗都不谈”。


这真的从爱情出发,去反思爱情本身了吗?


他们一边吐槽,爱情片太狗血太俗套。


可是当真诚如《爱情神话》上映后,他们又骂中年人不害臊、不够爽、演员太老。


所以说,国产爱情片变成现在这样,是多重元素共同造成的。



说了这么多,最后再回到核心论点。


以前的爱情片,为啥质量更高?


因为市场不浮躁,观众更有耐心。


所以,我们既可以在银幕上,看到初恋心动的美好,也可以看到逾越道德的反噬。


但现在,看着大量烂俗爱情片长大的观众,已经很难体会到多元议题带来的丰富感受。


烂片切断了他们在影院里反思爱情的渠道,限制了他们对爱情的想象和包容。


所以,他们的评判标准,也变得越发单一,更关注对不对,或者正不正确。


要知道,爱情本来就有多种形态。


爱情电影的本质,是借各式各样的关系,去洞悉情感背后的人性。


它并不能,也不应该用“爽不爽”和“好不好哭”来总结归纳。


那么,国产爱情片变成现在这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对于资本来说,不要再透支观众对国产片的信心,拒绝粗制滥造。


对于创作者来说,坚持有价值的内容表达,不要成为无良资本的傀儡。


对于观众来说,继续抵制烂片,爱护良心片,用良币驱逐劣币。


只有这样,国产爱情片才能支棱起来。



点“在看”,留下一个喜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