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是中国人逃不过的话题。
无论是贫瘠还是富裕,我们似乎都坚信:
一个孩子,和良好的教育,就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因此,国产纪录片经常把镜头对准校园,对准学生,对准教育。
有历时六年,跟拍三位不同家庭出身孩子的《出路》。
也有从2005就开始聚焦高三生活的《高三》、有《高考》和单独作为纪录长片斩获奖项的《毛坦厂的日与夜》。
今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
从2012开始,从高一到大四,跟拍8年,积累1000多小时素材。最后删减到约两个小时,在他们考上大学后,短暂画下句点。表面普普通通的纪录片,在播出后,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是海淀最优秀的高中之一,一本升学率高达90%以上。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发布》。而十一学校,被确认为国家办学体制和高中特色发展改革试点。孩子们发现,自己好像“没人管了”,要自己决定未来发展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三个孩子成为了《真实生长》的主角。“非典型学霸”周子其,是老师们最喜欢也最头疼的那种学生。开学军训,老师刚讲完各类条条框框,他解散后立刻冲到老师面前,从洛克讨论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更是锲而不舍,给校长上万言书,论证军训改革的必要性。当时才15岁的周子其,一直把北宋大儒张恒渠的一句话挂在嘴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通过调查问卷,要求调整自习的规定、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写作文,别人都揣摩出题人的想法,他大笔一挥,成绩全区垫底。在完成作业规划,用电脑打Dota这些事上,他也经常有自己的小主意。但这些杂事,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无异于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升学的“不稳定因素”。到高中后期,周子其心里也清楚,父母对他的期待,是实现阶级跃升。哪怕在校园里,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他这种想法和做法。当被问到学生内阁时,另外两位主人公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她初中一直在山西就读,后来因为户口问题,到北京念高中。她既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氛围,又时时刻刻处在压力之中。这里的同学,会聊起一些她“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的题目。片中还特意记录下了她获得“双科飞跃奖”,上台领取奖状的一幕。再比如,父母希望她当医生,她却想选择律师或是信息工程。当她假期再回到老家时,一组镜头对比,显得异常有趣。母亲闲暇时,在用电脑玩牌,而女儿在吃饭前,盯着屏幕上的英剧沉迷不已。这两种选择背后,也站着“现实派”和“理想派”数位老师。学生们自己选择着人生,老师们在办公室里就每一个细节吵得不可开交。什么是形式?长久以来的某些形式,到底对学生有没有作用?在这场改革中,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学生之间,都有暗暗的角力争锋。在选择读出国班后,她有了更多充裕的时间,去读书、写小说、拍微电影。在其他同学心中,读出国班很酷,因为只需要交论文就可以。最终,她经历了每个新人导演都要遇到的“找钱”困境。也成功通过公开售票,收回成本,拍出了自己人生第一部微电影。三个孩子都经历了满是变化的三年,迎来了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也有人说:时间太短,没有未来三个人的结局,不能判断是否成功。热爱历史的周子其考上北大,最后学了经济和历史双学位。选择理科的李文婷就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现在在银行工作。只有陈楚乔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出国留学,成为一名导演。还更多的人说:他们的高中一点都不痛苦,根本不是我的学生生涯。在六年前拍摄时,整个团队更侧重对围绕北京十一学校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事件纪录。但后来他们发现,无法用几个孩子,来定义这场改革的成或败。没有人比当下的中国人更重视教育,更急迫地“鸡娃”,去买学区房,去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条件。不同的父母性格、家庭环境、城市是一线还是三线、学校是宽松还是严格。在整个差异越来越大的世界里,或许只有最单纯的孩子,还保留着一点点的相似。哪怕是最优秀的、最有想法的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无形的焦虑。他们已经知道,父母会劝阻他们天真的想法,计划的未来也与他们的梦想完全不同。剧中学习最好的周子其也会说,每天早上醒来都好像欠了钱一样。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很多时候,符合孩子的,适合当下情况的,往往才是最好的。如果父母只把目光投注于脚下,孩子的未来,也无法走得更远。这一点,当我们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天,或许就已经料到。点“在看”,留下一个喜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