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想搞定一个喜欢的人,一定不能秒回?| 荐

态度 作者:女神进化论 2022-06-06 18:49:52

一个母胎solo的朋友最近终于有了心动对象。于是,我便眼睁睁看着ta收到对方消息笑逐颜开了三秒钟后,镇定自若地将手机放到了一边。



作为一个向来心动就打直球的人,我不禁对这种说法产生了困惑:

秒不秒回,对于两人关系的进展会有什么改变呢?不秒回,会让 crush 的对象更喜欢你吗?究竟什么样的回复频率才是最佳频率?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泛心理领域的头部媒体 KnowYourself 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件事。


秒回背后的理想与现实

我们之所以纠结回复频率,其实是在管理自己向对方释放的可得性(availability)信号。


英文中,常常用Play-Hard-to-Get来形容我们这类关系前期的骚操作。这一套路,并非来得毫无依据。
 
心理学家 Rowland S. Miller(2007)指出,关系中有这样一条基础原则——
 



 
Play-Hard-to-Get有些时候确实是好用的。Birnbaum (2020) 的研究发现,人们更想要那些更有挑战性、需要耗费ta们更多心思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降低自己的可得性时,我们在对方眼里的吸引力会上升。
 
从经济学的供需原理上来看,这个结论确实挺有道理——


不过,以上都是理论层面上的分析,现实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研究发现,从难度上来讲,人们虽然不喜欢唾手可得的对象,但如果对方过于有挑战性,也会让人失去兴趣(Jonason & Li, 2013)。释放出恰到好处的可得性信号,是成功的核心,可是要把握好分寸并不容易。
 
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想根据最小兴趣原则来展开掌控权博弈,在关系前期并没有那么简单。想要在掌控权博弈中胜出,必须达成两个标准:


可是,在双方都尚未完全确定是否进入关系的情况下,你有自信自己就是ta最好的选项么

所以,Play-Hard-to-Get是进入亲密关系的最佳姿势吗?想要追喜欢的人,到底什么方法才安全有效,没有副作用?

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并关注
  回复 秒回 即可查看!


以上内容来自泛心理学公众号KnowYourself。KnowYourself是泛心理领域的头部媒体,一直坚持用最有趣的方式,为大家科普权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目前已经有800万人在KY得到了关于心理、情绪困惑的解答。KY教你科学恋爱,但绝不“鸡汤”,每一篇都提出真实的问题,且告诉你有效的解决方法。如果你有以下困惑,欢迎来KnowYourself寻找答案。


“先爱上的人就输了吗?”
为什么有人在爱情中在意输赢?

在很多与感情有关的情景中,常听见输赢二字。明明很喜欢对方,却死也不愿主动出击。因为:“不能让ta知道我喜欢ta,认真我就输了!”

为什么有些人在亲密关系中会特别计较输赢?为什么有人会通过回避、隐瞒、甚至说谎的方式,宁愿让自己痛苦也要追求输赢?敏感骄傲又脆弱的你,或许能在这篇文章里找到答案。

▲长按扫码关注KnowYourself
▲回【8】查看文章


总是焦虑不安?
你可能是“内在资源”不足

面对生活的多变,有些人似乎总是疲于应对,甚至有时会陷入一种婴儿般的无助。似乎生活总在被一种无助感、焦虑感追赶。

我们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内在资源。它是一种人们在面对痛苦、压力时重新整合自我的力量。一个人处于长期焦虑中,觉得无法在现实中游刃有余,很可能就是因为“内在资源不足”。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内在资源?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和积累它?

▲长按扫码关注KnowYourself
▲回【8】查看文章


你以为没有人爱你,
其实可能是你不愿接受爱

对一些人来说,接受别人的爱会让ta们感到无措。只要意识到伴侣的爱,ta们就会感到不自在。ta们的伴侣因此感到自己被拒绝、对ta们的态度感到疑惑又愤怒。

又或是,ta们真的认为从没有人爱过自己,并为此感到悲伤——但其实这不符合事实,ta受潜意识驱动,主动屏蔽了所有爱自己的人。

实际上,这种对爱的抗拒,其核心是一种对自己值得被爱和他人付出爱的“不信任”。“难以接受爱”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人会难以接受爱?如何让自己学着去接受伴侣的爱?

▲长按扫码关注KnowYourself
▲回【8】查看文章


其实,KnowYourself只想做一件事:让每个人都拥有幸福的能力。为了让你认识自己, KY准备了人格、人际、能力、职场、情感、健康等等心理测试;为了让你减少焦虑、睡个好觉,KY准备了呼吸冥想课程;为了让你拥有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KY准备了恋爱婚姻小课堂。我们承诺“科学、专业、严谨”,每一个迷茫的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指引。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KnowYourself 回【大礼包】
获取 心理学入门自学


- 是戳穿系,不是治愈系。 -
- KnowYourself带你「关注自我和内心」 -


References:
Birnbaum, G. E., Zholtack, K., & Reis, H. T. (2020). No pain, no gain: Perceived partner mate value mediates the desire-inducing effect of being hard to get during online and face-to-face encounter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7(8-9), 2510–2528.
Bowen, J. D. & Gillath, O. (2020). Who plays hard-to-get and who finds it attractive?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attachment styl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62,109997.
Dai, X., Dong, P., & Jia, J. S. (2014). When does playing hard to get increase romantic attra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3, 521-526.
Jonason, P. K., & Li, N. P. (2013). Playing hard to get: Manipulating one's perceived availability as a mat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7, 458-469. 
Josephs, L., Warach, B., Goldin, K. L., Jonason, P. K., Gorman, B. S., Masroor, S., & Lebron, N. (2019). Be yourself: Authenticity as a long-term mating strateg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43, 118–127.
Miller, R. S., Perlman, D., & Brehm, S. S. (2007). Intimate relationships.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本文是进化论与伙伴的友情互推,推荐文案、图片由公众号「KnowYourself」授权使用,不代表进化论观点,大家可根据兴趣决定是否关注。谢谢关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