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藏尸,诱拐…追这剧看见邻居都害怕

态度 作者:吐槽电影院 2022-08-31 23:25:03



这是一个普通而平静的清晨。


靑岚园小区里,杨远(佟大为 饰)跟往常一样把车开到单元楼门口,等待送儿子杨莫上学。


几乎同一时间,杨莫在妈妈陶芳(李晟 饰的注视下走出家门。



几分钟过去了,杨远没有等到杨莫出现。


他眉头一拧,打电话给老婆。



孩子这是闹脾气了,躲家里不想上学?


夫妻俩边抱怨边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眼看就要上演男女混合双打。


然而,一个多余的脚印都没找到。小小的房间,哪有活生生的气息。


夫妻俩慌了。


开始挨家挨户去敲邻居的门,询问有没有看到杨莫的身影。


可依然徒劳无功。


周围的嘈杂一点点放大,杨远和陶芳急火攻心,无所适从。一个咬定孩子没走出单元楼,一个质疑他根本没看紧门口。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悬在两人心口的剑猛然下坠,捅出一个血淋淋的伤口——


莫莫,他们九岁的孩子,消失在了楼道里。



这是新剧《消失的孩子》的开篇。


如果说,不错的国产悬疑剧能在开局就抓人眼球的话,那么,《消失的孩子》无疑带来新惊喜——


一开场,它就攥紧了我的心。


老小区,单元楼,每天都要走几趟的半封闭楼道。


怎么看怎么枯燥无聊,没什么危险系数可言。



可一旦眼前熟悉的一切变成了案发现场,那种担心、后怕的代入感便会倍加强烈,让人瞬间毛骨悚然。


因为,我们都清楚:


这不是什么密室逃脱或者恶作剧,而是随时可能在你我身边上演的现实。



在中国,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口失踪。


许多人如“人间蒸发”般,消失在某个街角、车道、监控的盲区,最后成为一张泛黄的寻人启事。


他们去了哪里?还能否行走在阳光之下?他们的失踪背后有哪些故事?不得而知。


cr:中民社会救助研究


就像消失在楼道里的莫莫。


他的离奇失踪,不仅打破了三口之家的表面宁静,还炸出了整栋单元楼里十户人家的暗流汹涌。


很快,一桩又一桩案件浮出水面,看似毫无交集的几组人诡异地交织在一起。


人人有故事,人人有秘密。


如何勘破人心迷局?


来,先一起入局——



人人有嫌疑


杨远报警后,女警张叶(李斯丹妮 饰)和同事迅速厘清眼前的棘手情况:


整栋楼里十户人家,能找的地方找遍了,都没有孩子的身影。恰巧,这栋楼又在监控的盲区。


他们给出了两个调查方向。


一是孩子还在楼里,被人藏匿;二是诱拐案,杨莫在他人的指导下躲避了所有监控。


两种可能都指向熟人作案单元楼住户均在嫌疑人之列



就此,狐疑的目光转向一扇扇紧闭的家门,犯人究竟躲在哪扇门后?


先看401的当事人一家。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杨远、陶芳夫妻经常吵得全楼道都听得见。


一个鸡娃虎妈,一个温柔猫爸,主要的争吵由头就是儿子莫莫。


难道这次,是因为陶芳不让莫莫养狗,他选择了离家出走?



302的许家父女,爸爸许安正(吴其江 饰)忙于工作连轴转,女儿许恩怀是个话少的乖乖女。


或许是忘记带钥匙,偶尔会看见她坐在楼道里写作业。



作为初中生,许恩怀的心思看起来重了些。只有常在杨家吃饭、玩耍时,才显得开朗许多。


的关系也出乎预料地亲密。


而在杨莫失踪后,她暗自思忖把事情搞砸了。


这是什么意思?



301的袁午(魏晨 饰父子,掐着时间表过着异常精准的生活。


两点一线,三菜一汤,门扉紧扣,不与旁人打交道。



袁午看起来是个挺拔体面的上班族,细看却形容枯槁,眼神涣散。


他总是一个人如鬼魅般在301室中徘徊。走出门后也行踪诡秘,还曾暗中观察过杨莫。


警察的到来明显让他慌了阵脚。


他和杨莫的失踪,到底有什么关系?



还有袁午的房东林楚萍(于文文 饰)


半年前,她突然从301室搬出,另寻住处。


亲哥哥话里话外让她别再回靑岚园小区,即使要回去,也最好有人陪着。


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事?难道也和杨莫的失踪有关?



故事摊开,你随之发现:


这哪是什么普通单元楼,分明就是“恐怖屋”。


从小孩到大人,每一个人都不简单,每一个家里都藏着秘密。


而且,这种不简单不是由台词粗暴地直给或者靠剪辑故弄玄虚,而是在每个人的言行细节中埋下伏笔,再在剧情发展中慢慢揭晓。


比如,袁午发现自家浴室的墙是空心的,他没有把洞填上,而是凿得更大了点,还专门去建材市场买同框的瓷砖,成了真·搬砖人。



他为什么要凿空心墙?


直至袁午的父亲猝死,周围人却浑然不觉,袁午也照常过着日子。


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这是要藏尸


又比如,林楚萍刚出场时,就诡异地盯着一个男同事吸烟。等人家吸完烟丢了烟头,她赶忙跑到垃圾桶旁意图翻找。


她到底要干嘛?


当时旁观者还一头雾水,但随着林楚萍身上的着墨增多,会发现她身上也背负一桩悬案,而她自己正在追查真凶。



至此,一个“消失的孩子”,引出了三起案件、几组人物的交叠,悬疑感拉满,剧集也越来越像是一场大型沉浸式剧本杀。


每个人并非只想脱罪的“狼人”,而是拥有自己厚厚剧本的高玩。


即使站在上帝视角,也很难猜出谁是凶手,只能跟着他们步步向前,迫近真相。


这种多线多视角叙事,带来的不仅是窥探解谜的爽感,更有心理层面上细思极恐的余韵,一旦入坑就再难拔出来。



人人有故事


剧有主线,但并无绝对主角。


——这是《消失的孩子》吸引我的又一原因,它非常认真地在塑造人物、讲述他们各自的故事。

全剧没有一个虚设的工具人

拿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袁午来说:

刚出现时,神情阴郁、目光游离的他看起来是个“铁恶人”。


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他猝然出现时,还是让人心头一惊。


你不要过来啊......


但从他的视角缓缓剥开他的“外壳”,才知道一个人从天之骄子坠入深渊的过程有多扎心。


袁午家境普通,但父母疼爱、名校毕业,又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本该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人生赢家。


却因患上神经官能症失去了工作,而后沉迷赌博败光家产,妻离子散,最终成了一把好牌打稀烂的典型。



与父亲来到青岚园小区租住,本是展开新生活的途径。

但袁午日日出门,穿上西装拎着公务包模有样,包里装的却是瓷砖,去的却是麻将店,赌资还是父亲微薄的退休金。

当父亲问起时,他还编造了新公司试用期没有工资的谎言,不断搪塞。

面对父亲的内疚,面对他人的羞耻,面对自我的逃避……构成了一个拧巴的人,一个用谎言武装自己却精疲力尽的普通人。

就在前几天,父亲猝然离世,袁午失去了最后的生活支柱和精神支柱。

他日后的生活要如何维系?

凿墙、搬砖、藏尸,以获取父亲的退休金,成了他本能的选择。

在一场痛哭后,他再次走出门去,一脸麻木,输了个精光。

看到这里,你会如何形容他?

一个无用的废人,还是一个失去底线的恶人?

都不是。

父亲离世后,袁午遭受的身心重创肉眼可见,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瞬间沧桑了十岁。



而几个极具电影质感的意识流镜头,又暴露了他复杂的内心:


先是背着父亲常坐的藤椅,走在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里。



当他把藤椅埋葬后,一个转身——所有亲友邻里都在直勾勾地盯着自己。



救......习惯大半夜追剧的我,愣是看出了一身冷汗。


藤椅无疑代表着对父亲的怀念与负罪感,被围观则是长期被凝视的抗拒、以及担心秘密被发现的恐惧。


这些画面并没有破坏剧集的现实感,反而让人能进一步靠近他的内心,看到极具张力的人性姿态


袁午能否走出生活的阴影?他藏尸与杨莫失踪到底有什么关联?都是我迫切想要探索的悬念。


《消失的孩子》还有个巧妙的设计——每一集开头,都有一段简短的人物独白。回头看,非常耐嚼。


比如,第二集开头是隔壁的女孩许恩怀


看起来很早熟,再听她的心声,更会吓一跳。



她来自单亲家庭,看似衣食无忧,其实毫无家庭温暖。父亲整日忙于工作,两人在同一个房子里活出了两个时差。


她羡慕邻居杨家每天能坐在一起吃饭,羡慕这对父母总是维护自己的孩子。


随着与这个家庭相处增多,她甚至想......


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



随着接触增多,她似乎真的“登堂入室”,逐渐加入其中。


每天到杨家吃晚饭,辅导杨莫功课,两人像是一对亲密姐弟。杨远夫妻也对她十分关心,家庭户外活动总会带上她。


甚至,她还和杨家拍了“全家福”,稳稳摆在她的书桌上,看起来就是个和谐的四口之家。


让人怀疑,是否一切都在她的计划之中?



许恩怀深深向往的杨家,折射出的是中国普通家庭的样貌


杨莫说话像个小大人,是家中的开心果。



可惜成绩不好,注意力很难集中,别人都能写完的卷子,就他写不完。


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杨远和陶芳不愿承认孩子不适合学习。


陶芳给孩子报一堆兴趣班,试图“以毒攻毒”,还未经同意就把杨莫的小狗送走。


直到孩子失踪后,这对父母的懊悔、痛苦奔涌而来,几乎溢出屏幕。


杨远一开始试图隐瞒杨莫有多动症,后来却对着警察痛哭流涕:“多动症这是病吗?”


因为缺乏对精神行为性疾病的了解,也因为担心孩子被歧视,杨远甚至不敢给孩子吃药,怕把他吃傻了。



而陶芳误以为孩子没了之后撕心裂肺的忏悔,也让人感到针扎在心上的疼。



中年夫妇从一地鸡毛的生活到濒临崩溃的情绪,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也许就是好剧本加上好演员的魅力——


令人不自觉地相信人物,甚至代入人物,渴望看到他们接下来的故事将如何书写。



人人有困境


追剧时我多次发出感慨:服化道细节做得也太真了,烟火气能从每一帧画面中飘逸而出。


作为故事背景的老小区,保留了浓浓的生活痕迹。


四处晒着的床单枕套、刮不干净的牛皮癣广告、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的监控摄像头......果然大家住的都是同款小区。



每个家庭的环境布置也是各有不同:


杨家色调温暖,东西杂乱,卡通贴纸到处都是。


能看得出父母工作忙碌,孩子处于作天作地的成长期。


墙上张贴的儿童涂鸦,门口贴着课表,无不体现父母子学习的重视



许恩怀一家冷多了。除了基本的生活用品,看不见什么杂物装饰,干净简单得像是包入住的精装房


只有恩怀的卧室残留一丝少女气息,千纸鹤、小星星摆满了书桌。



袁午的家是昏暗的出租房,或许是为了省电,总是不太开灯。


屋子里的大件大多是房东留下的,而袁父自己酿的酒、老年人用的马桶才隐隐透露房间换了主人。



三个家庭的布景与道具不仅有居住痕迹,更重要的是符合人物背景与性格。


就连围绕他们展开的人际关系,也真实得像是纪录片。


孩子失踪后,邻居们纷纷赶来看热闹,广场舞大妈舞都不跳了。


杨远除了到街上散发寻人启事,还会在微信群转发信息。


之后的信息传播链也合情合理:先是各大业主群转发失踪消息,接着各个住户又把消息转到自己的工作群、家长群。


不用赘述,就知道每个人的职业是什么。


保险人,保险魂


足以看出,这部剧的细节不但给得多,也给得够


怎么做到的?


也许,《消失的孩子》想讲的不是案件,而是人心;凸显的不止生活感,还有社会性。


仔细想想——


全剧只有杨莫一个“消失的孩子”吗?


其实,杨莫和许恩怀都是“被忽视的孩子”


前者被家长重重保护、严厉管教,却没人在乎他心里真正的感受;后者健康聪明,却长期缺少亲情的陪伴。


还有“消失的老人”——袁午的父亲。而袁午自己,则是一个被社会抛弃、命运崩坏的病人。


他曾经问自己:我要去哪?想去哪?


然后轻轻嗤笑:我能去哪?


不是不想选,而是没得选。


以及背负着沉重秘密的独居女性——林楚萍。


她的故事已经揭开一角,指向的同样是值得探讨的社会议题。


给你个提示:


浴室的空心洞不知通往何处。


而爱喝酒的袁父曾说,自己恍惚间看到床头站着一个穿着睡衣的女孩,以为是长大了的孙女。


真的是酒后发梦?那个“孙女”又到底是谁?



“消失的孩子”只是浮出水面的表象,水面之下,是盘根错节的现实困境


虽说剧情是虚构的,但它带来的震撼和思考却是实打实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消失的孩子》带给我的也是实打实的惊喜。


悬疑感入坑,真实感上头,社会性耐嚼。


唯一的疑惑就是,三起案件将如何联系到一起,拼凑出一幅更惊心的拼图?


脑子里已经想了一万种可能......就盼着和官方对答案了!




推 荐  阅 读
“在看”,一起破案↘↘↘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