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还有她这样拍女人
“每个妈妈都是母狼,保护幼崽是天性。”
当这句台词从满头银发的吴彦姝口中蹦出来,我先是耳目一新,随即又感觉到莫名的有力量。
仔细回想,《妈妈!》里冲击我的场面,很多都来自蒋玉芝的“母狼时刻”——
高抬腿一字马,砸碎玻璃跳窗台,仿佛返老还春;
有人公开羞辱女儿,她一耳光下去,顾不得生来优雅。
当85岁的女人为了孩子破壳重生,我们才深深懂得,妈妈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就如“母狼”二字,《妈妈!》这部电影给我的最深感受,还是力量。
女性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但这股力量的呈现,又极尽温柔、浪漫和隽永。
看完电影,院长跟导演杨荔钠有了一次愉快交谈。
我这才知道,“母狼”这个比喻,正是来自于她。
生活中,杨荔钠会称自己是“母狼”,为了女儿随时准备好战斗。
她觉得这股狼性都不用学,在成为妈妈的那一刻起就自然而然长进了自己的骨血里。
不管是电影本身,还是导演本人,都让我意识到:
女性的柔软和力量,是一体两面的。
如果你对杨荔钠有所了解,就知道《妈妈!》为什么跟一般的母爱电影完全不同。在母爱已经严重透支观众泪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开辟自己的另类气质。
很多人知道杨荔钠,是从贾樟柯电影《站台》里的女二号钟萍开始。
性格跟双马尾一样张扬,本色出演一位舞蹈演员。
跳过舞演过戏,后来干脆放弃铁饭碗出来拍片。
随着年岁渐长,杨荔钠反而越来越自由。
今年50岁的她,总是一头利落短发,简约黑色穿搭。
名字也是自己改的。
原本爷爷给她取的名字“丽娜”,她认为太女性化,就改成了现在的”荔钠“——荔的结构方方正正,钠是一种金属,她想让自己显得结实一点。
当这样一位女导演出现在你面前,你很难不在内心呐喊:姐姐好飒!
正如她周身散发的强烈个性,杨荔钠的电影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作者性。
《妈妈!》由杨荔钠自编自导。
冒着没人看的风险,用两位加起来150岁的老年女演员担任双女主。
很少会有院线片导演做这样“不聪明”的选择。
但这也正是她的作者性所在——不是什么受欢迎就写什么,而是从自身生命经验里生长出来的兴奋点和使命感。
杨荔钠是奶奶带大的孩子,从小就跟老人亲。
她的镜头里,对老年人有着一以贯之的关怀。
在拍剧情片之前,杨荔钠是国内最早一批独立纪录片导演。
处女作《老头》是国内第一部DV拍摄的纪录片,拿下日本山行等多项国际大奖。
随后的《一起跳舞》《老安》《我的邻居说鬼子》,也是老年题材。
他们或是杨荔钠小区里聊天纳凉的邻居,或是公园跳舞的大爷大妈,杨荔钠和这群老年人打成一片,记录下他们的生老病死和情感纠葛。
从创作伊始,她就不自觉地对个体的、现实的、情感的世界感兴趣。
到了剧情片,她拍的也都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
《妈妈!》大部分戏份聚集在温馨明亮的家和鸟语花香的院落里,两位退休的高校教授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后的安逸时刻。
镜头始终对准两个老人,却丝毫不会让人感到疲倦。
不管是潺潺如流水的日常,还是女儿病后的混乱和失序,每场戏都有它的巧思意味,都流淌着情感的呼吸。
我想,对于老年题材,杨荔钠不仅想冒这个险,也敢冒这个险。
从纪录片里打磨出来的“眼力”,加之中年女性的“心智”,让她对社会现实有着充分体察,也熟谙生活与人性。
所以,她眼中的老年世界绝非刻板扁平,一潭死水。
当阿尔茨海默病打破母女俩的安宁晚年,这对母女不断反转身份角色,女性的不同面向也随之挖掘出来——
蒋玉芝从老年少女变身护崽的母狼,冯济真在压抑自罚中得以释放天性,老年人可以历经沧桑,也可以生机勃勃。
剧作上的辨识度和丰富性,给了两位主演前所未有的发挥空间。
这大约是今年事业女性们最受激励的时刻——
84岁的吴彦姝凭借《妈妈!》,成为北影节史上最年长影后。
你看,女人到任何年纪搞事业都不晚,事业也未必随着年龄走下坡路。
第一次拍摄戏份如此吃重的女主戏,吴彦姝不仅克服了体力上的限制,还交出了让观众心服口服的表演。
更让我感动的是,她从未因为年龄就放松自我要求。
那段雨中大哭的情感爆发戏,光看片段就足以引人落泪,但吴彦姝并不满意。
北影节闭幕式后,她反思自己:“我那个哭没哭好”。
看到这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她可以从农村老妪演到上海名媛,成为近年来戏路最广的“国民奶奶”:她对自己的角色有思考、有敬畏心。
高龄演员能有如此的生命力和职业素养,还有什么比这更鼓舞人的?
以及奚美娟。
无论银幕形象还是表演技巧,她都再度突破自我。
以67岁高龄演出孩子的情态已经够难为人了,更难的是诠释神秘复杂的意识空间。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喜怒无常,现实与幻想没有界限。
在无数个臆想世界里,冯济真有时梦回金色的童年,有时喷薄出被压抑的天性。
就像站在一面碎玻璃前,分裂出无数个“我”。
每个我的差别,都要求奚美娟精准无误的控制力。
发病时,外表看似与平常无异、内心早已天崩地裂,常演到她虚汗淋漓。
也难怪,奚美娟将《妈妈!》视作她多年来最有挑战的一次表演。
于是,叛逆的女导演和上进的老戏骨,互相成全了彼此。
这次,吴彦姝和奚美娟的双女主戏,我想一定会给国内女演员注入一丝信念感——
女演员哪怕老了也不必靠边站,她们依然可以站在舞台中心,讲述自己的故事,散发这个年龄段独具的光芒和质感。
只要越来越多的导演们像杨荔钠这样笃定:故事的好坏不由年龄决定,不由流量决定,而是由心血和诚意浇灌而成。
老人之外,杨荔钠创作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女性。
《妈妈!》原名《春歌》,和《春梦》《春潮》组成杨荔钠的女性三部曲。
《春梦》里,中产家庭主妇的身体欲望毫不忸怩地袒露在世人面前,尺度生猛到华语电影都罕见。
《春潮》里,母亲对女儿长达四十几年的精神暴力,刺痛感就像郝蕾徒手捏仙人掌,泪干了,血还在流。
三部曲看下来,你会明显发觉:杨荔钠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柔软。
《春梦》讲人的精神虚空找不到出路,《春潮》过程虐心但好在结局给出了希望。
到了《妈妈!》,每一帧都关乎爱的理想。
在两个生命都接近晚期的老年人身上,杨荔钠不想再重复《春潮》的刻薄,那种用了四十多年时间都没法和解的残酷关系。
郭建波住在母亲家里受尽精神折磨,蒋玉芝对冯济真的照顾则完全相反——
没有母爱的绑架,没有母权的压迫,只有纯粹的爱。
她们代表了杨荔钠所向往的理想母女关系——相依为命但精神独立。
可以一起养花撸猫读诗,也可以有各自的脾性、爱好与空间。
最关键的是,当碰上人生难题,彼此不抛弃不放弃。
《妈妈!》有句台词很有意思,得知女儿的病情,妈妈对女儿说:这也许是我们关系新的开始。
这一幕,我们能看见蒋玉芝对于生老病死的豁达,她接受自然规律,并且选择乐观以对。
这样的心态无论电影内外都非常罕见——老年人从积极的意义去理解疾病。
冯济真生病后,蒋玉芝重新系上围裙,喂她吃饭、替她穿袜、学习病理和看护知识......她全然接受制造混乱的女儿,甚至觉得这样才是她原本拥有的小女孩。
"这对母女其实想传达的还是,女性之间的相互体谅,它除了是母女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你怎样我都爱你'。"
所以,这不只是理想的母女关系,也是理想的人际关系。
更进一步地,杨荔钠把这种理想扩大到了陌生人身上。
对于文淇饰演的周夏,杨荔钠在路演的时候,从观众那里听到不少疑惑和理解误差。
有人没有理解其中的用意:为什么要插入一个来历不明的问题少女?
有人感到脱离现实:为什么冯济真要近乎圣母般地挽救一个小偷?
但恰恰,我认为周夏是杨荔钠最为女性主义的一笔。
从电影中的有限交代,我们可以拼出一个周夏的画像:
没有好好接受教育,过早踏入社会,被迫成为单亲妈妈的年轻女孩。
放眼现实,你一定在身边碰见过这样的女孩,她们或许是你早早辍学的初中同学,或许是你关系淡泊的亲戚,或许是你某个邻居。
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底层问题少女,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一代,女性有各自的无助和困境。
冯济真作为尚有余力的女性,帮助了更为弱小的女性,对方恰好真的因为这一丝善念改变了人生轨迹。待周夏羽翼更加丰满的时候,她又像小鸟那样飞回来,衔环报恩,带给这对母女一缕阳光和片刻欢愉。
这是女性之间的互助,也是女性代际之间的关怀。
杨荔钠既呈现女性的困境,也肯定女性的道德力量和生命韧性。
在我看来,这种理想,分外动人。
善意不需要多大,回报也无需过分厚重,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可能:
我们对陌生人抱有充分的信任,我们对他人的过错适度宽容。
理想如果显得过于丰满,那是因为现实往往太过骨感——
“在现实当中我们的人际关系是很谨慎的、保守的、回避的,甚至是侵犯性的、暴力性的。这些事件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每天打开社会新闻,我们都能被陌生人之间的恶意以及亲密关系中的恨意所刺痛。回望历史,践踏人性的教训也早就刻骨铭心。
电影里,还有一个角色无法不让人在意。
公交车上,冯济真被栽赃为小偷,一位男乘客带头起哄、公开羞辱她。与冯济真对待周夏的态度截然相反。
后面为什么要让这个男人再次出现在超市,还特意让母女反击?
这样强烈的存在感,我认为肯定是导演故意的,她把两种人际关系做成一组参照,怼到我们眼前。
现实中,后者的粗暴侮辱也许更为常见,但前者的体谅包容更加值得追求。
“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啊,其实人性中的良善是很基本的一个特质,但通常就被我们给忽略掉了或者是被隐藏掉了,大家不自觉地把这部分收起来了。”
杨荔钠认为,自己在电影里一直探讨的都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妈妈!》里的三代女性做出了回答:爱、善意、信任。
“它每一场戏当中都透着人的这种爱、痛、离别、苦,但是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我们爱的恒定。”
人的一生,充满无常和变数,唯有恒定的爱才能让我们撑下来、走下去。
我喜欢杨荔钠无视女性年龄的野心,也喜欢她讲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我爱你”的哽咽动情。
在我看来,这正是女性的迷人之处,也是真正的女性电影所拥有的特质:
柔软与力量互为正反面。
杨荔钠是全然拥抱女性身份的导演,对于女性处境有着充分觉知——
“我很笃定,女性跟男性的世界就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有很多不一样才成就了独特的我们。”
我想,这大概是身为女性的我,能和《妈妈!》产生如此多共振的原因。
随着《妈妈!》的热映,杨荔钠的女性三部曲在奖项和讨论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我相信,远非三部曲,女性会是杨荔钠一辈子的创作主题。
“希望我们要把这种独特性、这种差异性,还有我们自己所具有的一个美感、所有女性具有的一种光辉,像这部影片一样绽放在世人面前。这就是我未来一直想做的工作和主题。”
期待这样的杨荔钠,持续为我们刻画女性的美感与光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