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电影工厂(vipidy)但在现如今,翻拍泛滥成灾,作品参差不齐的年代,有一个人,可谓是翻拍界的鼻祖与高手。哪怕再经典的故事,只要落在他手里,立马就能推陈出新,再造经典。
梁祝的故事家喻户晓,众所周知,越是熟悉的故事就越难拍。但徐克就擅长拍这种,打破大家的认知,彻底颠覆传统。在这版《梁祝》中,他另辟蹊径,祝英台不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就连走路都没个女孩样子,要在脚上绑上绳子,才能变得淑女些。而她之所以会被父母送去书院读书,则是因为父亲私自给她订了一门亲事。让她嫁给三品官宦之家的马文才,马家家大业大,而且亲戚中还有皇上嫔妃,所以祝英台的父亲觉得,女儿要是嫁到马家。但无奈,闺女英台实在是调皮的拿不出手,他害怕就以如今的样貌嫁给马文才有失礼节。于是便让她女扮男装去书院学习三年,然后再回来成亲。拉开坐轿子的帘子,她满怀憧憬的望着外面,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书院里,她认识了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很聊得来。要知道,那一年扮演主角的吴奇隆与杨采尼也不过才24岁,20岁,正好符合剧中的翩翩少年与窈窕少女。两人完全就是本色出演,现在看来,在书院的时光就像是校园爱情喜剧。他是一名僧人,法号“若虚”,常年隐居于书院的后山之中。原来,当年他也在这个书院曾与一位女扮男装的女子相恋,后来无疾而终。虽然她什么也没说,只说此女子如今很富足,但这一切都被僧人看在眼里。后来 ,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父母强制分开之时,僧人还前去祝府劝说,他对祝夫人也就是自己的初恋女友,祝英台的亲生母亲说:言外之意,其实就是放过这两个孩子,让他们去追寻自由。
她早已看透这世间真相,她去劝说梁山伯与自己女儿绝交时的话,放在现代来看,依旧现实。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
婚嫁自古以来讲求的都是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
从一开始,祝英台的父亲送她去书院读书就是利用女儿的婚事攀附更有权势的马家。他手里更是有一份仕族亲系表,只有在这表上之家族,大家才可以彼此联姻通婚,稳固贵族地位。而不在表上的普通贫民,是一辈子都踏入不了这个阶层的。哪怕梁山伯科考中举后成了当地县令,祝父依旧敢毫无忌惮地让家丁乱棍把他往死里打。就这样,梁山伯被祝府打得奄奄一息,暴雨中扔出门外,而当他在大雨喃喃说道“我是这儿的县令”,是这儿的父母官。从一开始祝父把英台许配给马家而言,就奠定了本片的悲剧底色。在人们的印象里,《梁祝》似乎是讲述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的三角之恋。梁祝的爱情悲剧,从来在于那个时代的阶级和思想禁锢。当她得知自己心爱之人去世之后,悲伤过度的英台留下了血泪。在嫁去马家的迎亲路上,当路过梁山伯的坟边时,英台不顾一切跳下花轿。她脱下外面的红色喜服,露出里面早已准备好的白色丧服。在山伯的墓碑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后,狂风大作,山伯的坟竟然开了,英台毅然跳入。众所周知,影片以蝴蝶隐喻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终于自由了。“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梁祝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这种爱情的稀少和珍贵。祝英台的母亲如果当年勇敢一点,在与世俗对抗的过程中,没有选择妥协。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这世间的爱,从来就没有容易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世俗的眼光,门当户对,利益都是爱情路上永不会消失的“绊脚石”。
赞就对你那么重要吗?
我写了2087个字,你连一个赞都不点?
“双击”下方,每天好片不断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