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影史纪录,有望诞生在中国
在距离地球600光年的某颗无氧星球上,宇宙中最后的人类仅有一对母女幸存。
她们日以继夜地尝试改造星球,希望培养出适合植物生长的有机土壤,这已是当下仅有的生存之路。
然而,改造工程并没有预期的那样顺利,再加上恶劣的环境、短缺的氧气……母女俩每天都要面临突如其来的生命危险,多活一日已是万幸。
一次户外作业过后,女儿不慎腹部受伤,两人艰难逃回了基地。
此时,室内的氧气再生循环将在三小时后失衡,系统不断提醒“除去多余氧气消耗”。
母亲为女儿处理伤口后,温柔地唱起儿歌来安抚,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却悄悄伸手捂住了女儿的口鼻……
就在大家以为母亲已“黑化”时,女儿竟然苏醒过来。
她立刻为眼前的一幕所震惊——几十个巨大罐体内,分装着人类的躯体,而母亲也是其中一员。
原来,这是基地破釜沉舟的“B计划”。
即便要牺牲大多数人来做氧气来源,他们也要让一个健康的女性生存下去,在这颗星球生生不息。
影片结尾,女儿为母亲的牺牲而痛哭流泪的同时,一株植物在容器中冒出新芽,预示着人类有希望将在这颗星球上续写历史。
以上便是科幻短片《诞辰》的剧情,凭借精良的特效制作,短小精悍的反转情节,它让人立刻联想到前一阵翻红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
短片在各平台上线两个多月来,累计播放量已破百万。
令人惊喜的是,这部华丽的“大片”并非出自好莱坞之手,而是地地道道的国产片,主创皆为中国人。
全片四个场景在LED摄影棚内完成,仅使用了三个实体道具,一扇门板、一张床、一块岩石。
但就是如此“简陋”的道具配置,却拍出了特效细致得堪称毫无破绽的科幻大片。
不得不说,不论你看过多少科幻电影,依旧会被这充满科技感的幕后花絮震撼到,没想到特效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先进的地步。
即便镜头直接对准LED屏聚焦,也不会出现令人眼花的摩尔纹,屏幕上的景深细致又真实。
这种逼真感,可以让演员迅速入戏,不再受无实物表演的困扰。
《诞辰》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得益于出品制片方博采传媒自主研发的虚拟制片系统。
这种技术本质上说,就是将电影的后期前置。
在过去,电影的后期工作需要在拍摄完成后进行,经常导致各方各面最终无法达成创作者最初的构想。正因如此,电影才被大家称为“遗憾的艺术”。
而有了这个虚拟制片系统,不论导演前期对作品有何种大胆构想,演员、摄影师、美术师、特效师、录音师等主创人员,都可以在虚拟制片系统的协助下,第一时间将导演的构想具象化,全组人员可以实现实时沟通和调整。
即便是像《诞辰》那样天马行空的科幻故事,也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
可想而知,这种技术解决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拍摄周期和沟通成本。
科幻短片《诞辰》从品相看是烧钱又费力的视效大片,但实际上只花了四天就完成全部拍摄,现场所得就是接近最终视觉效果的画面。
演员甚至在拍摄后,可以立刻带着当下的入戏状态进入录音棚,继续完成配音工作。
这种高效的制片流程,放在过去就是一种奢望。而在今天,虚拟制片至少能节省过去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而当技术解决了时间成本的问题,创作者便可以更加专注于创作本身,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诞辰》的结尾镜头,就使用了自主研发的虚拟焦点系统,完成了从前景实验室,到后景植物培养容器的移动拍摄,突破了空间对摄影机的限制,给予观众最大的视觉震撼。
而说到这里,我想到影史上一个著名的趣事——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创作的电影,以低机位、仰角度、固定镜头而闻名,这种创作方式恰恰与他的故事相得益彰,颇受影迷的推崇。
但实际上,小津导演一开始只是为了躲开地板上的电线,不得不采用了这样的构图方式,之后才逐渐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美学特色。
这种因技术限制的“被迫”创作故事,在影史中还有不少。但实际上,技术本不该成为创作者的绊脚石。
虚拟制片系统正在解决的,就是尽可能打开各种“枷锁”,释放创作者的发挥空间。
开个脑洞想一下,如果小津导演生在当代,用虚拟制片系统拍摄电影,或许他的《东京物语》等作品会呈现出另一种大师特色。
同时,相比于好莱坞费用高昂的大制作电影,虚拟制片系统包含大量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能让一部电影从剧本创作阶段,就通过预演和动作捕捉技术,将整个剧本可视化。
这就让更多年轻的创作者不再受制于成本,在可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下,就能将写在纸上的脑洞具象化,更生动地展现自己的构思。
从左到右:动作捕捉、预演版本、正式拍摄
《诞辰》上线的同时,博采传媒发布了“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从技术到内容层面的支持。截至8月25日,活动已经收到了来自国内外数百个科幻院线电影、短片和剧集项目的投稿,足见虚拟制片体系对青年影视创作者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棚内短期、高效的制作流程,对演员来说也是一大福利,可以尽可能规避因季节错位、服化道差错而衍生出的安全问题,拍摄过后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接近最终画面的效果。
尽管在当下,虚拟制片系统在电影市场依旧是一个尚未完全普及的状态,但全片采用虚拟制作的《诞辰》,让我们看到电影随着又一次技术突破,即将迎来新一轮变革,电影讲故事的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新的变化。
而其中最令人振奋的,就是我们有机会将国内虚拟制片的最新自研技术,反向输出给重视特效的好莱坞。
这意味着,将来我们会在国外电影的演职人员名单里,看到更多中国人的名字,中国也将真正朝着“电影大国”的目标迈进一步。
仔细回顾影史就会发现,电影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更新迭代。
从黑白到彩色,从默片到有声片,从2D到3D,从4:3到宽银幕,从胶片到数字……每一次技术变革,都给这门艺术带来更多生机。
而其中获益最多的,还是我们每个电影观众——
在不久的未来,《盗梦空间》里的惊鸿一瞥,不会再只出现在A级大片中,会有更多电影为观众呈现一场高技术含量、制作精良的视听盛宴。
在不久的未来,电影创作者的诸多灵感,都能在技术的加持下得以呈现,快速、高效的制作流程,让每个观众得以更快看到精彩绝伦的故事。
在不久的未来,在技术层面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电影人,也能骄傲地站在世界舞台,通过电影艺术传播中国文化。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拉美之行的三个“一” 7956484
- 2 微信或史诗级“瘦身” 内存有救了 7917383
- 3 男子求助如何打开亡父遗留14年手机 7805163
- 4 中国主张成为G20峰会的一抹亮色 7759961
- 5 中国对日本等国试行免签 7621700
- 6 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里没有真羽绒 7595892
- 7 女生半裸遭男保洁刷卡闯入 酒店回应 7493165
- 8 70多辆小米SU7同一天撞墙撞柱 7364198
- 9 操纵股价 2人被证监会罚没近3.35亿 7254616
- 10 千年古镇“因网而变、因数而兴” 71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