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虐杀、残忍、13000具尸体,不能说的秘密,放今天依然敏感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22-11-22 18:59:30



这是一段被法国政府掩盖了许多年的历史真相。

直到60多年后,这段档案才被同意公开。

一位导演,历时三年,翻遍资料,拍下了这段不为人知的过往。

《围捕》


1942年7月,二战期间,法国巴黎。

一位女护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进了冬赛馆。

那一刻,她简直无法相信眼前看到的景象。


小小的赛车场,被塞进了整整八千余名犹太人。

密密麻麻的人群,蜷缩在没有窗户的封闭空间里。


没有水,没有食物,医药匮乏,老人小孩随地大小便。

哭喊声响彻天际,腐臭味扑鼻而来。

一位一战亲历者说:1914年战前情况都比现在好。


天真的孩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照常嬉戏打闹。


这一幕,尤为刺痛人心。

就在几天前,他们分明还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小约瑟夫还记得,每天他兴冲冲地放学回家,路上都是热情和善的邻居。


虽然,有好心的军官来提醒:政府随时会派人来搜捕犹太人。

但在当时,根本没人相信。

要知道,自从希特勒下令屠杀犹太人后,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千里迢迢逃到法国避难。

坊间都说,法国,是犹太人的救赎之地。


很快,时间来到7月16日。

深夜,军队带着武器和犹太人名单,全城围捕,破家搜查。

最初,所有人都天真地以为:就算要抓人,也不会抓女人和孩子,他们只要男人去做劳工。


谁成想,这一次,他们竟连孕妇和婴儿都不放过。

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探出窗外,向邻居发出警告。

却被军官恶狠狠踢倒在地,最后大出血不治身亡。


绝望的年轻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在顶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就这样,第一批被捕的犹太人,被运送到冬赛场。

病菌肆虐,伤病无数。

政府为了掩盖真相,拒绝了100多名医务志愿者的加入申请。

馆内只有少得可怜的7名医护人员,却要照顾8000多名病人。

5岁的小孩天真地问:赛车表演什么时候开始啊?

然而,根本没有什么表演,他们就是刽子手眼中,唯一的表演...



电影《围捕》是2010年的法国电影,豆瓣得分7.8分。

如果不是二战片出色的太多,它值得更高的分数。

网友评论:在二战题材电影中,永远能感知到人性的残酷与伟大的鲜明对立,所以看多一部都是多一次对自我心灵的荡涤...

还有人说:全篇极少暴力镜头,却远比任何殴打和屠杀更让人难受。战争之罪,人性之美,即便拍过再多次,依旧值得再次回溯。


影片讲述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巴黎冬赛馆事件。

一万三千名受害者被凶残地掳到冬赛馆,转运集中营,其中七成比例是老弱妇孺。

由于法国政府的刻意隐瞒,这段历史能找到的资料很少很少。

导演整整花了3年时间,从报纸、纪录片和历史学家的记载中搜寻蛛丝马迹。

电影中所有人物真实存在,哪怕是最极端的情节,也都是在1942年的那个夏天里,真实发生的事情。


众所周知,德国纳粹在二战期间屠杀了将近600万名犹太人,残忍手段令人发指...

这一罪行在后世常常被提及,被抨击...

但却很少人了解,这场历史上最恶劣的种族灭绝活动,施害者并不只有德国纳粹...

无数国家助纣为虐,法国就是其中之一。


法国战败后,为了从德军手中得到更多权利。

政府不惜以犹太人作为谈判筹码,积极落实反犹政策。

没有人敢想象,在抓捕犹太人这件事情上面,法军比德军还要积极。

整场围捕行动,从下达命令到落实行动,没有一名德军参与。

在抓捕一万三千多名犹太人后,他们还意犹未尽,认为抓得太少。

而这些受害者里,很大一部分是法国公民,甚至还有很多在法国土生土长的孩子。


提到二战,有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被反复提及。

在战后审判中,很多战犯为自己辩解:我是在执行命令,我不得不那样做…

学者称之为:平庸之恶。

这种放弃思考,对命令的无条件服从,让人不忍苛责…

但真的是这样吗?

电影《钢琴家》剧照

电影里有这样一幕:

一位参与围捕行动的军官,向护士诉苦:我再也看不下去了。

护士无情地撕开他伪善的面目:那就辞职去啊,你们没有一个人辞职。


军官狡辩道:你说得倒是容易。我是军人,反抗命令会被枪毙的。

护士又问:杂货铺就在旁边,为什么不给他们去买点吃的?是命令要你饿死他们吗?

军官立刻无言以对。

你看,所谓的“服从命令”,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幌子,将自己排除在责任之外。

他们只需动动嘴皮子,就能摆脱罪名,让自己的良心不受折磨。


而关于“平庸之恶”,《奥斯维辛:一部历史》一书中,有个颠覆这一认知的观点:

很多纳粹分子,根本不是不动脑子地服从,相反,他们头脑灵光、积极创新,尽心尽力完成领导布置的KPI,把杀人的活儿越整越“漂亮”。



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剧照丨据说,毒气室里的景象是这样的:尸体像木头般一个紧贴着一个,面目狰狞,浑身青紫。窒息的痛苦和本能的相互撕扯,使他们缠成一个拉扯不开的大肉坨,尸体堆成金字塔形,这是由于人们都想挤上唯一的通风口,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而形成。

法国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明明德军只要求抓捕十六岁到五十岁的犹太人

但法国人为了力求表现,连孕妇和孩子都不放过。

这根本不是所谓的“不得不”,而是“刻意为之”。

他们将另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当成生意,用来讨好纳粹。


当德军明确表示不接收孩子时,法国政府却依然要求,将孩子和父母一起送走。

因为,他们的福利单位无暇照顾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他们不想承担这笔支出,宁可将几千条鲜活的生命,送上绝路。

连德国纳粹都做不到的残酷,法国人做到了。

这不是什么“平庸之恩”,而恰是认真思考后作出的抉择。

人命,在他们的眼里,不过就是利益衡量。


在法国的争取下,这批落单的孩子,终于要坐上火车,去跟父母“团聚”。

但事情的真相是,一旦下了火车,迎接他们的只有毒气室和死亡。

如果直面真相,小孩会因为恐惧而哭闹,这并不好对付。

而哄骗他们进毒气室,则比依靠武力容易得多,也能减轻施害者的压力。


那天阳光明媚,小男孩以为马上要跟母亲团聚。

他搂着心爱的玩具,兴冲冲第一个上车,坐上的却是一趟奔赴死亡的列车。

火车站上散落着孩子们的玩具,遍地凌乱,就像他们那仓促被截断的人生。

这4051名孩子,无一幸存...



作为一部反映集中营的二战电影,这部片的暴力镜头,占比很少。

但那些令人窒息的片段,却随处可见。

当希特勒搂着孩子吃巧克力时,集中营的孩子却在吃有虫子的食物。


当希特勒在下令烧死犹太人的时候,女伴正在开心地跳舞喝酒。

一个杀死成千上万条人命的决定,在他们眼中就像是吃饭睡觉那样寻常。


但在这段恐怖岁月中,有几抹难见的亮色,被这部电影敏锐地捕捉。

是房东太太彻夜守在门口,就为了给大院的犹太人,争取逃脱时间;


是护士学校的老师告诉学生:等到德国人来的时候,我们要掩护这两位犹太同学逃跑;


是街头妓女站出来,替犹太人打掩护,救下了一位女孩和婴儿...


在冬赛场的那几天,上万名犹太人没吃没喝。

一位消防员军官冒着被枪毙的风险,下令给他们放水。

不仅如此,他还给手下放了一天假,让他们帮助这些可怜的犹太人,给外面的亲人传递信息。

虽然,他们的善举,并没能改变这场大屠杀的结局。

但人性闪烁的光芒,却是黑暗中最弥足珍贵的温暖...


特别是护士阿奈特·莫诺,她在这期间当中扮演的角色,更是举足轻重。

她不是犹太人,这场灾难原本与她无关。

但作为“种族间正义”组织的一员,出于对正义的追求,她从冬赛馆一路跟到集中营。

她始终坚持在一线,帮助那些可怜无辜的犹太人。

她跟犹太人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同吃同住,并坚持写信向总统反映情况。


她美丽,善良,温柔,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些孩子们。

正是无数个像她一样勇敢的非犹太人,才能在战争中拯救大批无辜的人。

原本,法国政府计划要抓捕2万余名犹太人。

是勇敢的法国平民,从他们的魔爪中,夺回了那1万余名犹太男女和儿童的性命...


如今,那座吞噬了上万条人命的冬赛场,早已被拆除。

只留下一座“冬赛场围捕事件”纪念园,在默默无言地诉说着过往。

鲜花围成的纪念碑上赫然写着:路过的人,请你记住。

请记住那些,在战争下饱受折磨,颠沛流离甚至失去性命的同胞;

请记住那些,为了捍卫正义而献出生命,为了保卫国家而死在战场的灵魂...

人可以原谅,但绝不能忘记。


参考资料:
北京晚报丨1942年冬赛场围捕事件:13152名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
搜狗百科丨《围捕》·幕后制作
闫胜男丨《围捕》:法国的记忆污点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亮,有些东西我们不能忘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