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原型孔令辉罕见亮相!《中国乒乓》够飒

电影 作者:电影频道 2023-02-21 06:37:01
从春节延档到重新上映,《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正如电影海报上所写的那样,以“不被看好”的姿态,追寻自己的“逆风翻盘”。

拍体育电影不易,想要拍好便更难。

更何况《中国乒乓》要讲的,还是中国竞技体育“王牌之师”、世界乒坛霸主的故事。跟随人物“穿越”回30年前备战世乒赛的时刻之前,主演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在接受1905电影网独家专访时,坦言与多数观众一样,想象不出究竟从哪里着笔,才足以匹配中国男乒的辉煌。

蔡宜达、许魏洲、段博文、丁冠森(从左到右)

最终,“五虎”在绝地反击前的低谷相遇:失败、遗憾、伤病、质疑……竞技体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爽文,中国乒乓凭何能成为“最强王者”,他们用1995年世乒赛给出答案。
成为“大魔王”之前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的“五虎”,拍摄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饰演董帅的孙浠伦甚至是“05后”。相比球技方面的训练,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先更快、更准确地从当年的真实事件、原型人物身上,找到自己贴近角色的支点。

那时的五虎是中国男乒特殊的一批“代表”,他们不只是整个体系中最强实力的选手,更是中国乒乓的希望、是重任的“承担者”。五个人年龄不同、打法不同,各有特点,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帮助男队在最短时间内、世乒赛之前打一个“翻身仗”。


那是中国乒乓最艰难的一段时期,一方面与势头迅猛的欧洲劲敌及亚洲的“老对手”相比,我们的人才出现了一定的“断档”;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在战术上对中国的针对性研究,也让我们传统意义上优势的“前三板”技术逐渐失去了领先地位。

理念、经验、训练手段上的落后,让中国男乒屡尝败绩。“五虎”就是在这时被新教练组从各梯队集结到了一起。

饰演黄昭的段博文被一致认定是《中国乒乓》中最神似原型的一个。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需要一边大量运动,一边增重30斤。但胖绝不仅仅是在追求表面的“看起来像”,这份重量在导演邓超看来,某种程度成为了这个角色的“灵魂”。

段博文透露,王涛当年打的是反手生胶,这一次自己在电影中的练习也以反手生胶的快攻为主。如今,这项技术在赛场上的使用已经不多,但当年王涛正是以反手生胶与各国对手进行搏杀。也正因为“胖”,让他有了足够强大的核心力量来支撑自己的发挥,反手的速度也成为了黄昭在电影中主要的“杀手锏”。

段博文与原型的相似度,得到了“五虎”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乒乓》技术指导马文革的认可。真正经历过这段中国男乒“最低谷的时期”,让这位曾经的冠军成员格外兴奋于看到这个故事被搬上大银幕。

而有原型在剧组近距离1对1执导,对于饰演这个人物的许魏洲来说更是一次难忘和宝贵的体验。

影片上映前,他“换脸式”的妆造一度登上热搜,“认不出许魏洲”成了最多观众提到的观后感。拔眉毛、涂黑粉……然而比起在“脸”上做文章,许魏洲更想从心态上与人物再靠近一点。
外貌的改变只是最基础的。当时的运动员其实和现在的年轻人心境不一样,我更多是(想)感受当时他们的精神。

在片场重新看到“1995年世乒赛”,作为技术指导的马文革觉得几位演员的确有了“五虎”的状态和气势,自己也好像回想起了当年赢下每一球时的感觉。这是情绪最复杂的一场比赛:有在家乡人民面前的兴奋,也有面对决赛“生死局”的紧张,更有压在心头多年想打好翻身仗的压力。


但对于第一次“亲身经历”这段历史时刻的各位演员、第一次透过镜头看到斯韦斯林杯背后往事的观众而言,《中国乒乓》呈现的这一出“绝地反击”,其分量已远远超出了一场胜利本身。

如今看待这支称霸世界的“梦之队”,我们总有“中国乒乓不会输”的自信。但那时,摆在“五虎将”眼前的更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和一群“不被看好的人”。没有人知道努力的结果究竟是赢球还是又一次失败,那么在成为“大魔王”之前,就做打不死的“小强”。

从来不是“不能输”,而是不怕输、不服输。“别人练过1000次,咱们就练了一万次”,这才是真正最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中国乒乓精神。


今天的“马龙”,是中国乒乓30年的答案
“你们和真正国家队的世界冠军有多大差距?”拍摄《中国乒乓》的间隙,在电影中饰演青年时代刘国梁指导的丁冠森,和一旁协助完成拍摄的国家二队队员聊起了这个话题。
“在我心里他们已经是万里挑一的绝顶高手了,”丁冠森回忆道,“但他却说‘冠森我跟你讲,我跟马龙打,和你跟马龙打,结果都是一样的。”
都只能靠马龙的失误来得分。

听到这句话时,丁冠森坦言自己和其他几位队友“汗毛都立起来了”:“我才真切意识到,竞技体育有多么残酷。而中国乒乓球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因为一直有一层又一层的人在努力往上走。”

技术指导马文革,包括“五虎”中的丁松、孔令辉,在看过几位年轻人的击球后曾对他们的技术动作表示过认可:“球的弧线、速度确实很真实,打法姿势不可能完全像,但短时间内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采访过程中,几位青年演员却异口同声地“否定”了自己8个多月的训练成果:想要在镜头前模仿出任何一个的“杀手锏”?

这几个月学到的不过是皮毛中的皮毛
通过实战和训练切实感受到的“中国乒乓”底蕴,他们对竞技体育,中国体育“梦之队”也有了和过往截然不同的理解。
“邓超导演经常说一句话,这不是一个讲成功的故事,这部电影说的是怎么去面对失败。”在接到项目邀约之初,许魏洲也和绝大多数观众一样,难以想象中国乒乓的辉煌究竟应当从哪里着墨才最有说服力。

30年前的那段特殊的“低谷期”成了最契合的切入口。

字字不提辉煌,但字字都写出了辉煌:“有1995年的这场翻身仗,才奠定了(中国乒乓)之后这几十年的好基础。”当年在队伍中还是“年轻队员”的孔令辉在了解过《中国乒乓》的故事后这样评价。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22次捧起斯韦斯林杯。近10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男队更是再未让这一殊荣旁落。

为什么中国乒乓球有现在的长盛不衰,是有这么多的前辈们当时在流了汗,流了血,把我们最后一道长城铸守住,这段历史值得(通过这部电影)被更多人了解,有他们才有现在的中国乒乓。”丁冠森感慨。

竞技体育从不是一帆风顺的“爽文”,“选择当运动员,就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

《中国乒乓》用赛场上的拼搏,赛场外的残酷,组成了中国体育“梦之队”的完整内核。而如今,“马龙”们的成功,就是中国乒乓精神最圆满的答案。

来源:1905电影网

短视频:喵老师、獠牙牙

作者:獠牙牙





打开电视看电影,点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