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太惊喜了!开年第一国产黑马,快让他爆!

态度 作者:整点电影 2023-03-02 13:33:58

文章转自:吐槽电影院(ID:tcdy007)


苟仁(惠王军 饰),开一辆货车穿行在陕北高原的盘山公路上。


车上卖日用百货,也替人捎货、捎信、照遗像。


日常揣一把刀,蹲守害儿子死去的仇人。


考了双百的毛豆(白泽泽 饰),天天盼着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


照片上爸爸的脸不小心被刮坏了一半,就像他在毛豆脑中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


可还没等到爸爸,相依为命的奶奶就驾鹤仙去。


一个是子的父亲,一个是孤苦无依的孩子他们都在等人,只是一个等仇人,一个等亲人。


他们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一路上,西北糙汉和熊孩子互相伤害,抖落层出不穷的笑料,也在点滴相处中,走向如父如子的真情与救赎




对于见多识广的观众来说,故事的结局也许并不难猜。


但惊喜的是,如此朴素写实的笔触居然可以蘸满如此强大的戏剧张力


人物情感几乎是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悄然转变,待你还未反应过来,心头就被重重一击。


春寒料峭中,带给人满满的希望和勇气


看完《拨浪鼓咚咚响》点映,心中久久难以平静,真希望它就是开年院线跑出的第一匹黑马!



乡土中国


刚审判完浓墨重彩的春节档,终于等来一部聚焦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


而且,是最生猛写实的那种——


素人演员、陕北方言、天然去雕饰的镜头,重又揭开我们眼中被遮蔽乡土中国。


满满都是童年回忆的零食百货,能闻到烟火和油渍味儿的旅店餐馆,烟囱林立、尘土飞扬的工业城镇......


每一帧画面,都让《拨浪鼓咚咚响》亲切得像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故事。



故事背景很有代表性,2008年


在我们的记忆中,那是一段充满机遇和可能性的岁月。


北京奥运会带动全国经济腾飞,就连陕北的城镇都在急速发展,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批批人涌进来寻找致富机会。


毛豆的爸爸就是其中一员。


但很少被看见的是,偏远的陕北农村因为劳动力流失,剩下无数像毛豆这样的留守儿童。




苟仁的货车穿行在乡村和城镇之间,直观地带出世界的参差


农村仍旧保留着一排排土窑,城里已经建起豪华气派的酒店。


毛豆在家连一盒擦炮都舍不得买,进城里才知道,烟花是成堆燃放的。


放着欢乐颂歌的饭店里,有人吃饭,有人乞讨。


但这些对照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因为它们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故事的主角看似是一对半路父子,其实里面出现的每个人都不可或缺。


正是通过这些小人物,电影敏锐地捕捉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情冷暖。


寻人路上,两人遇见冷漠的小区保安、坐地起价的货车司机、精明的商贩;


也遇见在外辛苦挣钱的民工,像待价而沽的商品那样争抢被雇用。


他们都是最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完美,但偶尔也会闪烁着人性的微光。


就像毛豆看到乞讨女孩,拿起桌上的五块钱让她买点好吃的,一向精打细算的苟仁破口大骂,但最终还是没有拿回这五块钱。


弱小者发自本能地保护更弱小者。


还有什么比这一幕,更能诠释背景音乐里的“我和你,心连心”?



镜头客观冷静地纪录下高速发展的中国的割裂一面,也深情注视那些被时代甩在后面的人。


既不美化现实,也不愤世嫉俗。


像陕北这片热土一样,粗犷硬核的外壳下,涌动着戳人的情感温度



如父如子


在普通中国人的故事里,矛盾通常都从“钱”起。


如果当初没有被好朋友骗走救命钱,苟仁认为儿子还会活着。


儿子死后,他更加惜钱如命——做生意绝不让利,宁愿冻死也不肯被别人宰,把小金库缝在棉袄夹缝里。


仿佛多攥点钱在手上,就能弥补此生最大的遗憾。


偏偏毛豆想去找爸爸,躲在苟仁的车里,不小心烧了他四千八百块钱的货。


用苟仁的算法,那就是两千桶泡面,五百五十把挂面,十亩荞麦的收成,加油站员工两个月的工资。


为了要回这笔巨款,苟仁不得不带着毛豆去寻亲。



很难想象,两个带着伤口的人,相处起来却笑料迭出


苟仁本来是去要钱,结果钱损失得越来越多。


毛豆一出手,钞票就出走。


苟仁每晚咬牙切齿按计算器:+100,+200,+300,+1100......


毛豆倒也不慌,遇事一句“我爸爸还哩”。


小小年纪,白条倒打得很熟练。


于是,小至一桶方便面,大到各类闯祸赔款,苟仁统统记在账本上,红手印签字画押,方便日后找毛豆爸爸赔钱。



除了糟蹋钱,熊孩子的童言无忌也是一把利刃:


-“那你算有钱人不?”


-“你瞧老子像有钱人?”

-“那你为啥没钱嘛


-“......”


西北糙汉听得一整个哽住。


但苟仁也不是什么心软的神,气急了对着毛豆的软肋猛戳三连:


“你爸肯定老早就找后妈了,娃都生一堆了,不要你了。”


拜托,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最初,毛豆在苟仁这,不过是要钱的“人质”;苟仁对于毛豆,也只是一个凶悍的大人。


但这趟旅途下来,一对欢喜冤家救赎了彼此,逐渐生出父子般的感情


厉害之处在于,《拨浪鼓咚咚响》将情感转变刻画得自然流畅克制,没有抓马的意外与冲突,全是细节上的功夫——


比如替毛豆补鞋的动作,暴露出苟仁内心的逐渐柔软。


再比如深夜被稻草人吓飞,毛豆紧紧抓住苟仁的手,说明不知不觉中就对他产生了信赖。


尤其是金钱态度的转变


电影里每个成年人的身上,都能看到一种因钱而生的紧张感。


他们锱铢必较,分毫不让,与其说是在刻画人物性格,不如说是在反映小人物普遍的生存压力。


比如毛豆奶奶照相,一问价格,50块。


对于穷了一辈子的奶奶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她这次意外地舍得。


因为她拍的是遗照。


在死亡面前,50块钱没法省




在贫瘠的土地上,钱尤其是衡量一切事物重要性的标尺


正因为如此,钱能在两个人之间快速结下恩怨,也能清晰衡量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与羁绊。


作为孩子,毛豆对钱没有多少概念,很多东西在他眼里都比钱重要。


比如找爸爸,比如怜悯比自己更可怜的乞丐,比如要给苟叔出口气......


电影中有一幕,也充满了金钱与道义的较量——


无良商贩花一百块从苟仁那里租毛豆卖货,在他身上挂着一块替父治病的牌子,很快就收割到不少顾客的“良心税”。


卖着卖着,苟仁拉着毛豆走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苟仁也变得跟毛豆一样,不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两个人一起滑冰的快乐,让毛豆体验一次城里孩子的体面,为毛豆一个人盛放的烟火。


重要的是,自由、尊严与爱。




一般的故事都喜欢讲主角经历重重困难实现目标,《拨浪鼓咚咚响》恰好相反。


苟仁的复仇注定是要失败的,毛豆的寻亲也是。


他们一起直面现实的残忍,但同时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


只有爱可以消解仇恨和执念,可以真正救赎和治愈一个人。



治愈新生


《拨浪鼓咚咚响》是一部有后劲的电影。


小成本,小人物,小切口,却辐射了中国人最广泛的情感与处境。


有生老病死,有人性幽微,有经济发展的撕裂。


电影里几乎每个议题,都能让我们产生深深的共振。



更难得的是,不煽情、不猎奇。


用平静克制的口吻和平等客观的视角,将一个富有力量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看导演白志强,此前创作过高分纪录片。




再看监制,竟是《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老师。


难怪,故事不仅讲得扎实,更有审美。


《拨浪鼓咚咚响》告诉我们:


不是只有阳光、美景、美食才叫治愈。


真正的治愈,源于我们从内心意识到生命的韧劲儿


哪怕遭遇再大的损伤,人类依然可以好好活下去。


而人与人之间的那点温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希望与勇气。


拨浪鼓是电影里最重要的意象。


那是儿子留给苟仁的遗物,是他和儿子之间唯一能实际抓住的牵绊。


午夜梦回,拨浪鼓就在苟仁的脑海里咚咚响,尽诉一个父亲绵延不绝的思念与悔恨。


故事,苟仁把拨浪鼓送给了毛豆,破洞处多了一张创可贴。


寓意不言而喻——


苟仁对儿子的情感,随着拨浪鼓投射到毛豆身上来。


他们也为各自的伤口贴上了一张创可贴,帮助彼此走向愈合。



发现没?这部电影有很多的“伤口”:


破败的农村,离散的家庭,残缺的人,戳破的拨浪鼓......


可看完,你感受到的不是刺痛,反而内心的伤口跟着主角一起应声愈合,新生出一股面对生活难题的决心和勇气。


有一次,毛豆对看到苟仁身上的疤说:


我以前也受过伤,但是伤慢慢慢慢就好了。


整个故事唯一一句像“道理”的话,是由天真的孩子无心吐露的。


毫不说教,却不耽误《拨浪鼓咚咚响》是一部无比应景且启发人心的电影。


它提醒我们:


春天就要来了,旧伤里总会长出新生。


前进吧,不要怕!




推 荐  阅 读文章转自:吐槽电影院(ID:tcdy007)“在看”,一起治愈↘↘↘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