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爱为营》豆瓣开分,仅仅4.8,于是瞬间登上热搜,粉丝们纷纷表达着对剧集“被黑”的不满。
要知道,这部剧的阵容还不错,改编自晋江文学城作者翘摇的大热小说《错撩》,由《周生如故》《莲花楼》的导演郭虎执导,当红顶流王鹤棣、白鹿主演。于是抱着宁可试错,不能错过的心态,Sir浅浅看了几集。财经记者郑书意(白鹿 饰)被男朋友劈腿了,误以为霸道总裁时宴(王鹤棣 饰)是小三的小舅舅。本着“成为小舅妈,到时候让他们连家门都进不去”的想法,郑书意趁着工作机会开撩霸总,一来二去错撩成全真爱。这剧情简直就是复刻早期偶像剧“霸道总裁爱上我”玛丽苏套路的“预制菜”。如果你仔细看这部剧,会发现剧里出现了大量稀奇古怪的镜头,每一个都在“平凡”之中透露出“不平凡”来。
360度展示霸总的大长腿,却让观众感觉自己被踩了一脸。翘着二郎腿、背部打得挺直、双手高捧着看杂志的霸总终于下车了,依然是从下到上的仰拍机位。可能是打算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知道霸总的“高不可攀”,效果嘛……女主角出场,show个一镜到底,穿过人群,推近镜头,一点点逼近郑书意泛着黄光的马尾上。郑书意先搭讪、后约访谈皆遭到时宴的拒绝后,画面先推近放大郑书意的脸部表情,然后环绕到身侧,拉远镜头,空留一个背影。这边一个镜头推近、打斜,那边一个镜头推近,打斜,最后一块儿打斜,突显一个“爱情让人天旋地转昏头昏脑”。上一秒,打开的杂志。滑动。下一秒,推门而入的女主。从大耳朵拉到后脑勺,然后丝滑浮现郑书意领奖的场面,以无声胜有声的镜头语言表现出文学语言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一段回忆……”看着这一幕幕精心设计的运镜、转场,都能感受到导演、摄影和剪辑溢出屏幕的表达欲。如你所愿,当这个故事老套到陈旧,当这对男女主角缺乏火花。这样的“惊喜”也就成了“惊吓”,让整部剧集的槽点成倍量的增加,最终吵到了观众的眼睛。它失败就失败在,一方面试图扭转古早玛丽苏里女主柔弱的形象,加强了男主女主的事业线,一方面,又让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加速,但两者都没做好。故事的设定,女主郑书意是一心一意搞事业的职场新女性。为了临时的采访任务二话不说“鸽”了男友的生日约会。尤其是其中一个情节,估计让新传专业和记者行业的观众看了都得结节增生。剧中男主身为采访对象,居然命令记者重写稿子,还是一篇主编和总编都通过了的稿子。而且每次毙掉文章都不写理由,不提出修改意见,连郑书意发信息询问也不回复。要说你只是玛丽苏剧,事业线都可以忽略不计吧,但偏偏,它又出现了另一个很大的问题:
是的,全剧中不仅是男、女主,几乎所有爱情线的当事人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如果说,郑书意起初还怀着“复仇”的动机接近时宴,那么时宴对郑书意的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看了几篇她写的文章,在某次颁奖礼听过她的名字,在路边看到她瑟瑟发抖的样子。女主的闺蜜、男主的兄弟,“海王海后”组合,在酒吧对望一眼,就知道“对方是跟我一样的人”,然后迅速看对了眼。可是又不知道因为什么心理障碍,两个人约会、亲嘴、上床,就是不正大光明地谈恋爱。因为闺蜜是出镜记者不能有情感八卦?那出镜记者就可以到处明晃晃地当“海后”了?而时宴的外甥女因为饮料贩卖机失灵之时,有一名男子帮她处理了问题,她就对人家一见钟情,穷追不舍。全员都成了“恋爱脑”,企图以此堆积出满屏粉红泡泡。但连感情的生发都是套路式、模式化、复制粘贴般的“一见钟情”。△ 真的甜吗?
《以爱为营》遭遇如此多差评的原因并不在玛丽苏本身。
说它是偶像剧吧,但它偏偏以诡异的镜头显示自己很有想法,虽然这想法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说它是玛丽苏吧,但它偏偏以大量的职场戏证明自己是大女主,虽然这样的职场戏让人拳头都硬。说它是甜宠剧,但它偏偏以无缘无故的感情让所有人联系在一起,没有丝毫的感情基础。当然,这部剧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你可以天然代入男女主的感情,对新闻行业不关心没兴趣,只是打发时间的话,倒也能看得下去。
就像最近爆火的一款土味神剧APP,凭借其累积的“国内经验”,都已经“走出国门”,霍霍全世界了。

但问题是,就因为自己的接受度高,就可以批判别人的无法容忍?甚至还把矛盾上升到豆瓣,觉得全天下都是“坏人”,都在“害朕”?正是因为自己无底线的“宽容”,才使得制作方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而不再关注剧集本身的质量?比如其中最火的一篇帖子,是有人二刷之后发现了大量的“细节”,底下的评论都在夸赞这部剧拍得很好。
比如短评里大量的评论,都在很直接用“我是土狗我爱看”、“太甜了”、“好好看”之类的话术争夺高位。
但在一部瑕疵如此明显的剧面前,贸贸然地夸赞它“逻辑严密”、“细节准确”,会不会有些太过分了?
为了刻画女二许雨灵的“恶毒”,编剧设计一出降智的情节:许雨灵偷走郑书意的采访大纲,还提前去采访时宴。杂志社上下都知道这是郑书意的活儿,许雨灵还特意去偷大纲、“截胡”采访,那不是变相帮郑书意把工作做完,还只能署上郑书意的名字;或者变相告诉大家自己违背了职业道德,断送职业生涯吗?甚至不需要你去了解杂志社的运作,只要稍微有那么一点职场常识都会知道这样剧情的安排非常不合理。
是的,在豆瓣早已“不可信”,在电视剧评价体系完全缺失,在粉丝靠“自来水”就可以主导舆论的环境里,一个剧的好与不好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这让Sir想起王鹤棣翻拍过的《流星花园》,一部古早玛丽苏,甚至在后来重播的时候,大S还主动吐槽过她自己的角色。
即便是这样一部“漏洞百出”的剧,也做到了情感和人物关系的合理性。
比如道明寺前期霸道恶劣,后期矢志不渝,充分展示了一个顽劣“富二代”的为爱转变。比如草根女主杉菜身上的坚韧聪慧、不畏强权,让人看到青春少女面对不合理的世界的勇敢和反抗。两个人因为家境问题,以及杉菜的要强心理,造成的躲避和拉扯,也合情合理。
很多剧集以“土”为名,不再注重人设丰富、剧情合理等从剧本阶段就应该解决的问题。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明菜谱都给好了,却连如法炮制都做不好,一部部直接向抖音小短剧看齐。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