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综艺」不该忘
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国产网综集体疲软。
无论是真人秀、脱口秀,还是音乐类、选秀节目,全都在不同程度掉分、掉粉。
Sir前两天刚吐槽过《吐槽大会》,一位老朋友@罗罔极 马上找来,他急了。
他说有一档网综越做越好,但就是没人看。
不废话,舞台交给他。
我是罗罔极出场的分割线
季播网综越做越差,是一种常态。
比如,《中国有嘻哈》第一季豆瓣评分7.2,第二季却跌至4.8。
再比如,《奇葩说》《吐槽大会》《罗辑思维》……
清一色都是首播即巅峰,而后口碑每况愈下。
原因?
在我看来,肯定不乏商业因素的干扰。
随着关注者越来越多,合作者就越来越多,创作者的顾虑也越来越多。
说白了,就像张艺谋,虽有大师般的头脑,却也难免有时要向某些杂念妥协。
你说我没有杂念 我都不信
我们都是俗人
你在这个世界中
世俗的东西很多
功利的东西也很多
浮躁的东西也很多
你说你脑子中这些不想?
你就那么艺术家?
就那么纯粹?
我不太信
不过,有一类作品,着实不太容易被杂念侵蚀。
那就是——文化类。
文化类作品的观众,通常文化水平较高,比较难忽悠。
如果你无法向他们保证质量,你就必然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得流量。
说白了,文化类作品,就像我的公众号,质量必须得高,否则就必须得死。
反之,能在如此严峻的类型中,坚持三季仍然不死的,就必须得是好作品——
《见字如面 第三季》
第一季8.9,第二季9.2。
第三季,目前播出两期,豆瓣评分还没显示。
但我敢打赌,最后不会低于9。
为何底气这么足?
因为,咳咳……
过阵子,节目里将出现一位毒舌影评人。
没错,进入正题前,我想先打个广告,满足下自己的杂念。
《见字如面》第三季第八期(2月12日)时,会有一封本人写的信。
你问内容?
当然要留悬念。
不过,可以提前透露,我这封信的朗读者——
牛骏峰。
何人?
《战长沙》的小满,《声临其境》唯一不招人厌的新声班成员。
正如本人一样,牛骏峰既有鲜肉般的容貌,同时还实力爆表。
第一期,由牛骏峰朗读的《周宏翔写给地铁姑娘》,就令我深受感动。
毫无杂念地说,这是节目有史以来,最具“电影感”的一封信。
中国当代,魔都上海。
作家周宏翔,每天坚持在早晨七点十五分,准时搭乘二号线地铁。
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上班,更是为了能看见一位“地铁姑娘”。
对于地铁姑娘,周宏翔知之甚少。
不知道她的名字,不清楚她的年龄,甚至没和她搭过一句话。
但,她却在周宏翔的心里,留下了甜蜜且深沉的一击。
“好多次我都站在你身旁,偷偷地瞄你一眼。”
“在忙碌的人潮中,你是格外抢眼的那一个。”
“你很爱看书,却不屑与碎片阅读为伍,手里从不握着浮躁的快消读物。”
发现没?
这情节,这情感,这字里行间,不就是岩井俊二《情书》的现实版?
牛骏峰读信时,隐隐伴随的配乐,正是《情书》的原声集。
可见,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可能很多都是像我这般的文艺青年。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Childhood Days 麗美 - LOVE LETTER
这封信的最后,周宏翔并没跟地铁姑娘成功牵手。
而是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从此难相逢。
结尾处,周宏翔写道:
之所以写这封信给你
是希望不管你在天涯海角
都能继续保持自己的速度
不要流入世俗的喧嚣和急躁
因为你已然有了最大的幸福
——你不曾留意过的地铁少年
2015年,周宏翔写这封信时,已是25岁的青年。
可为什么,他却称自己是“地铁少年”?
我猜,他笔下的“少年”,并不是指物质年龄,而是在指一种内心状态。
他对地铁姑娘的爱恋,完全是青春少年式的。
不出于理性,甚至不出于生理欲望。
而是出于纯粹的向往与情动(affect),让爱恋飘荡于半空中。
虽在最美时刻戛然而止,却也从某种意义上印刻成了永恒。
不过,这封信还不是最最令我感动的。
第二期,伴随着久石让的配乐,黄志忠缓缓朗读北野武的信。
年少时的北野武,性格十分叛逆,与母亲“较量”过三个回合。
第一回合,是读书与棒球。
母亲要求北野武好好读书,北野武却总沉迷于打棒球。
为了躲避母亲,北野武偷偷把棒球手套藏在银杏树下。
某天,北野武逃学,来到银杏树下,打算挖出暗中埋好的棒球手套。
结果,棒球手套不见了,银杏树下居然摆着一堆……参考书!
第一回合,毫无疑问,母亲胜。
几年后,北野武打包好行李,想提前过上独立人生。
母亲不赞成,甚至威胁要断绝母子关系。
然而,北野武一意孤行,擅自租了间公寓,离家出走。
没多久,如母亲所料,他果然过上了颓废堕落的生活。
不想读书,不去工作,每天昏昏噩噩。
由于拖欠房租,他只好从窗户爬回家中。
可还是让房东发现了。
房东一进门,便怒吼道:
给我跪下!
“拖欠了这么久房租,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能待在这里吗?”
“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就悄悄跟了过来。”
“她知道你的德性,肯定缴不起房租,于是每个月都偷偷帮你缴房租!”
房东走后,北野武瘫坐在棉被上许久。
些许感谢的心情,混杂着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
第二回合,还是母亲胜。
又过几年,北野武成功迈入影视圈。
他的出场费达到百万,再也不是那个灰头土脸的少年。
他给母亲打电话,母亲居然每次都反过来找他要钱。
“既然如此,那就让她见识一下!”
北野武递给母亲一摞现金,心情自豪又兴奋。
他以为,母亲终于转攻为守,开始依赖自己了。
他以为,自己终于通过努力,成功战胜母亲了。
北野武与母亲合影
直到,母亲病危的那一天。
直到,北野武打开母亲留给自己的遗产。
一张存折。
翻开来看,排列着遥远记忆中的数字——
1976年4月,30万;1976年7月,20万……
原来,母亲找他要钱,是为了让大手大脚的他,能有一笔稳定的存款。
第三回合,母亲再次让北野武输的心服口服。
车窗外的灯光模糊了
这场最后的较量
我明明该有九分的胜算
却在最终回合翻盘
看完此段,我不由想起自己的母亲,眼前的画面也跟着变得模糊。
不过,我们知道,“感人”向来不是《见字如面》最大的卖点。
作为文化类综艺,它的创作者深知,自己理应背负一些社会使命。
第二期,最力透纸背的一封信,作者是北大教授——钱理群。
提到钱理群,或许你并不认识。
但,要说起一个词,你肯定不会陌生——
“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个词,或者说这一群体,最早正是由钱理群发现并提出。
简单说来,这个词的含义,就是目前中国这样的一群人——
表面上是光鲜优越的精英,实则却是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斯文败类。
绝对圆滑世故,绝对行事老道,绝对计算精准,绝对无利不起早。
这样的一群人,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钱理群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理念。
我曾经感慨啊
应试教育之外的教育都进不了中学
现在我又看到了新的危机
与就业无关的教育
是不是也进不了大学教育了呢?
大学还未入学,家长就带着学生忙成一团。
四处打听学校,四处打点领导。
其目的简单粗暴——
就是为了提高分数,以及提前把社会关系搞好。
据说有一个没有正式报到的新生
把学校里的主要领导
团委书记 班主任
都摸得清清楚楚
这真让我目瞪口呆
学生刚一报到,领导就约见家长。
提出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进行职业的训练和指导。
刚刚结束高考,就得根据求职的需要,精准设计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
你看,这就是当代许多青少年的现状——
小学中学时,是一台应试机器;到了大学时,又变成就业机器。
这样来度过自己的青春时代
且不说会影响自己一生的长远发展
单就个人生命而言
也太委屈自己了
没有独立精神,没有人生理想。
不找寻世间真理,不追求诗和远方。
无论家长还是校方,都不断向学生疯狂灌输“实用主义”的思想。
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步入社会后无疑将祸患无穷。
这是因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他们首先会习惯性、机械性地思考——
“这件事做了的话对我有没有用处?能不能提分数?能不能涨工资?”
就像药家鑫,在亲朋面前乖巧懂事,在老师面前品学兼优。
但实质上,药家鑫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投资,都是为了一己私利。
一旦有人影响到他的利益,他就会在黑暗中不择手段,挥刀砍去。
这样的人
一旦掌握了权力
其对国家 民族的损害
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
而我们的大学 培养出这样的人
不仅是失职
从根本上说
是在犯罪
这就是当今教育界,以及当今学子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没有信仰。
因为没有信仰,所以只顾利益。
因为只顾利益,所以丢失了太多宝贵的东西。
何冰读完钱理群的信后,陈数登上台,读了封异曲同工的信。
这封信的作者,同为北大校友,更是人民网董事长——卢新宁。
卢新宁这封信,其实并不复杂,核心主旨就一个——
希望新时代的学子,别因看多了世间的功利性,就变得什么都不相信。
别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
别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
别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
别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
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
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
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
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 “精致利己主义”?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话语,让我想起了电影《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中,张震演的张果果,作为名校学子,屡遭社会蹂躏。
在公司,他被当枪使,被领导背叛。
回到家,他母亲光顾一家菜店三年,到头来却被店主欺骗。
城市高楼林立,带来的不止便捷,更催生出信任危机。
但,即使明知自己未来可能会被讹,他还是选择了捐助贫困的四胞胎。
为什么?
他说:
世俗是这样的强大
看见的和听到的
经常会令你们沮丧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
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
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
记起你的珍贵
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
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
评论嘉宾吴伯凡说,理想有时候就是冒傻气。
他说的固然没错,只不过在我看来——
正因为有人肯冒傻气,我们才有可能看清,什么是价值,什么是真理。
在全民追逐娱乐至死的时代,召集众多明星,只是严肃读信。
你问,能赚多少钱?
据我所知,《见字如面》第一季时,全程都是裸奔。
没有广告主,没有商业赞助,甚至看不到未来究竟有何前途。
节目组的主创,凭借对信念与信仰的坚持,才一步步有了后来的成绩。
然而,取得成绩后,它并没有遗忘初心,反倒比以前更具批判性。
如此“冒傻气”的综艺,如此“冒傻气”的创作者,真希望中国能再多一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引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7957470
- 2 王楚钦谈与张本智和争冠 7914697
- 3 俄飞行员驾驶苏-57经停太原买买买 7873817
- 4 聆听大国外交的铿锵足音 7798503
- 5 两位抗癌网红先后去世 近期曾通话 7679767
- 6 故意冲撞石山舰 17人被抓 7540208
- 7 小伙被两年前经常投喂的流浪狗认出 7458630
- 8 前员工曝光火锅店用僵尸肉 7350549
- 9 男子打赏女主播400万自己啃馒头 7200730
- 10 9条具体措施稳外贸 711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