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热搜曝光的「渣男」不止他一个

态度 作者:Sir电影 2019-09-28 01:58:38
暴力。


以往出现在电影里,总会有引导或删减。


但最近,有一种暴力赤裸裸暴露在大众面前,甚至登上热搜。


在所有形式的暴力中。


它最模糊,最隐蔽,最容易被忽视。


就是Sir今天不得不说的——


冷暴力。



01


上周,“冷暴力”登上热搜第一。


前面还带着两个名字:


Papi酱,张恒。



Papi酱,不用多介绍。


张恒是谁?


一个更被大众熟知的前缀:“郑爽男友”。


不是明星,但也算圈内人。


Sir之前安利过的机器人比赛综艺《这就是铁甲》,张恒是赛事总监,郑爽是明星嘉宾。


两人因节目走在了一起。



从公开恋情就伴随着不少争议。


最近的一次冲突是:


张恒对女友郑爽冷暴力。


还是因为综艺。


两人参加了一档“爸爸正大光明看女儿谈恋爱”的代际情感观察真人秀,《女儿们的恋爱》。


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打算合开服装公司的两人,在品味这件事起了分歧。


不管是张恒自己买的衣服,还是之前公司定下的衣服。


郑爽都不满意。



张恒不爽了。


不爽女友否定他的审美。(炸炸说张恒的审美也确实不咋地)


不爽女友推翻之前的决定。


但他不说。


板着个脸,一言不发。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两人去商店退衣服的路上。


郑爽主动牵手示好。


张恒没反应。



郑爽低头委屈流泪。


张恒依旧没反应。


一张扑克脸,100%反弹梨花带雨。



就事论事。


郑爽有小女生式的任性,却也做出了低姿态的让步。


张恒也有他不满的理由,但处理方式,说不过去。


果然。


恒式冷漠,遭到几位长辈的火热批评。


郑爽爸:生气!


张绍刚:可怕……


徐璐爸:伤人。



嘉宾之一的papi酱则说出情侣冷战的两点危害:


一、冷战关闭了一切沟通渠道。


二、习惯冷战就会爱翻旧账。



尽管节目中全程只是提到“冷战”。


上热搜时却换成了“冷暴力”。


这应该是此类话题第一次被摆在社交网络头部进行谈论。


好事。


只可惜,点到即止。


甚至,逐渐走向片面和偏激。


网友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是:


张恒是渣男,郑爽快分手。



???


Sir隐隐觉得不对劲……


有必要厘清一个问题:


恒式冷漠,到底算不算冷暴力?


情侣冷战,又算不算冷暴力?


关于冷暴力,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这么看,说张恒冷暴力不冤。


但以此为标准,我们太容易陷入冷暴力。


如果只是心情不好,不想说话。


你冷暴力。



如果只是性格孤僻,不善表达。


你冷暴力。



或者上了一天班,实在懒得动嘴了。


你冷暴力。



Sir并不是为这种拒绝沟通的做法辩护。


Sir担心的是:


那些或许出于自私,情侣间以爱为名、有意无意耍的小心机;


那些主观不以伤害对方为目的,面对矛盾时下意识的冷处理;


全被粗暴地划分为冷暴力。


难免矫枉过正。


张恒的做法自然不对,但Sir也无法仅凭几个动图就立马对他判以“冷暴力”的罪名。


因为,相比起过于草率地定义冷暴力。


小看冷暴力,才是Sir最担心的。



02


什么才算真正的冷暴力?


相比百度百科,Sir倾向于另一种定义。


来自法国精神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她写的一部畅销法国20年的心理学经典,就叫《冷暴力》。


书中把冷暴力定义为一种具有持续性、累积性和攻击性,逃避道德压力的精神虐待
看似无害的字眼、指涉、推论以及非语言的暗示,让一个人惴惴不安甚至崩溃,而周围的知情者则通常不会过问。


施虐者牺牲受虐者来壮大自己,并把出问题的责任推给对方,以避开自己内心或精神上的冲突。如果责任在对方,那么就是别人的问题,自己就不会觉得不对、内疚或痛苦。


这是精神虐待的特征。


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这种不当的行为,但是唯有长期且不断重复发生,它才具有破坏力。


不直观?


还是用电影举例。


《无问西



故事中有这样一对夫妻。


丈夫叫许伯常,是位人民教师。


妻子叫刘淑芬,是位家庭妇女。


本来,两人有婚约在身。


但刘淑芬供许伯常读完大学之后,许伯常却要悔婚,刘淑芬拿刀子去学校,以死相逼。


许伯常才娶了她。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段婚姻不幸福。


许伯常似乎是受害者。


刘淑芬总是当着邻居的面欺负他,又打又骂。



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这只是影片中的一条支线。


却通过寥寥数笔,力透纸背地刻画出一段残酷到底的冷暴力悲剧。


没错,许伯常对妻子刘淑芬实施了冷暴力。


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


许老师是什么人?


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的优秀班主任。


乐于助人,无偿给邻居小孩补课的老好人。


怎么会做出那种事?



这是关于冷暴力,我们要破除的第一个偏见:


施暴者,往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或者,多是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好人。
调查发现,一般的家庭暴力大多发生在文化层次不高、经济条件不如意的家庭里,而精神暴力却频频出现在知识分子家庭。


《家庭暴力若干问题研究》


他们道德负担重,法律意识强。


觉得拳脚相加这种暴力方式有失体面,触犯法律。


他们文化程度高。


更懂得如何掌控对方的心理,从精神上折磨对方。


于是,他对所有人都是彬彬有礼。


偏偏对你,爱答不理。



仅仅是不说话吗?


我们再看看,关上门许老师是怎么对待妻子的。


两个细节。


淑芬把许老师喝水的杯子摔了。


他宁肯起身拿自己的饭碗喝水。


也不用触手可及的,淑芬的水杯。



桌上明明放着一只水壶。


许老师又拿起另一个水壶倒水。


不仅杯子不愿共用。


连水,都不愿意喝一个壶里的。



关于冷暴力,我们要看清的另一个特质:


它绝不是偶尔发作的拒绝沟通。


它是持续的,全方位的隔绝和厌恶。


敷衍付出情感,抵触肢体接触,拒绝性生活……


还伴随通过冷嘲热讽贬损人格。


外人只看到我怎么打你骂你
可他们不知道你是怎么打的我
你不是用手打的我
是用你的态度



许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一句话暴露他的心思。


当淑芬绝望地诉说许老师的冷暴力表现时。


他头也不回,幽幽说了一句:


那你还非得跟我过



许老师曾做过承诺、受过恩惠,但他变心了。


他想用冷暴力逼淑芬主动结束这段婚姻。


如此,便不用背负罪恶感和道德压力。


不愿为失败的关系负责试图掌控伴侣,是触发精神虐待的主要原因。


施虐者为取信于人,通过冷暴力迫使伴侣做出令人谴责的行为,以便否定、操纵对方。


受虐者需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是:


施暴者不管是为了全面控制,还是全面驱逐你。

都与爱无关



最后——


千万不要小瞧冷暴力的危害。


其破坏力绝不亚于肢体暴力。


从惴惴不安,到自我怀疑,从绝望到崩溃。


持续地精神折磨,会逐渐瓦解掉受害者的人格和尊严。


你让我觉得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更严重的,会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


杀人,或自杀。



许伯常夫妇故事的最后一幕:


两人在胡同里狭路相逢。


许伯常想说点什么,但终究没说。


刘淑芬也想说点什么,也没说。


两人冷漠地擦肩而过。



镜头闪回,淑芬想起昔日的美好时光。


切到现在,淑芬一脸生无可恋。


她神情恍惚地走到井边,没有犹豫,跳了下去。




03


最后,怎么解决?


首先是法律。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播出,那可以说是中国首档家暴题材纪录片。


那个神经质的冯远征,成为一代人的阴影。


我现在要睡觉,我要睡觉



甚至,剧集还原了法院的宣判过程,这在当时是不小的突破。


丈夫打老婆这种行为是难以容忍的
但单方面离婚是法律不鼓励的,这也是对婚姻的尊重



2016年,中国《反家暴法》出台。


距离剧集播出,相隔了15年。


但。


冷暴力至今仍处于灰色地带。


虽然我国《反家暴法》明确语言暴力、精神侵害、限制自由等也都属于家暴范畴。

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近年案例中,也有不少进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离婚审判指导中曾对“冷暴力”做出相关规定。


确定了维护妇女权益的判案原则,认为妇女应享有和丈夫和谐沟通感情的权利及拥有健康性生活的权利。


因此,当男方以“冷暴力”形式任意损害女方权益,女方提出离婚时,法院会将这一点作为依法判决离婚的重要依据。


可见,法律在一步步健全。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意识,可能还停留在原地。


数据显示,冷暴力问题在中国两性关系中并非少数


中国法学会曾对浙、湘、甘三省3500多个家庭作过调查。发现在有矛盾的家庭中,六成以上的家庭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而且,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遭遇冷暴力。


《中国区域性妇女受暴力侵犯研究报告》对400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只有三成的人认同“对妻子视若无人”是一种家庭暴力。


问题就在这。


大部分受害者,对冷暴力习以为常。


“每户人家里肯定都有这样的事,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吗?”


“不说话还不行了,怎么过日子?”


“矫情”“小题大做”……


家暴发生后大家还在一起生活
受害人有一种习得性无助,是家暴的特点之一
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她甚至要去讨好这个施暴者



怀抱一丝幻想,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受害者才会一步步深陷旋涡。


认识到问题所在,就能解决。


我们不是没有办法逃离,甚至反抗冷暴力。


而最靠谱的求助对象。


正是你自己。


最后,Sir想引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一段台词。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正在遭受冷暴力;


如果你认为自己,正处于冷暴力中;


或者,你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正在对TA施加冷暴力。


请你,你的朋友,认真读一读这段话:


我今天才明白

贬低、伤害、控制对方

以求把对方圈在自己身边

有些人只会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

为什么我没有发现如此简单的事实呢

原因在于我没动脑思考

原因在于我任由别人为我的幸福做主

原因在于遵照别人的价值观生活无比轻松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拉灯神丁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