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提前到来了。
都是被催的。
自从春节档缺席后,一遍又一遍传来上映的消息。
定档国庆,再提前上映。
每一步,都是万众期待,翘首以盼。
那,痛快点。
今天就来吧——
△《我和我的祖国》但Sir今天想补充的是,电影可绝不是把过去装裱在相框里,让你回顾、膜拜。
甚至它大胆地,对凝聚成我们共同记忆的“女排精神”,做了一次新的注释——因为提起女排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观众人群超越年龄、性别、阶层。《甜蜜蜜》《中国合伙人》,都是个人与时代交织的“典型样板”。不论是运动员身穿的训练服,比赛的运动服,赛后领奖的衣服。
在电视刚刚普及的年代,她们就是那个年代的fashion girl。除此之外,开场彭昱畅的打扮,电影中,看台上的支持者、电视机前的观众。是我知道自己不够强,但一定要证明自己可以的雄心壮志。能让现实中郎平的女儿白浪,出演青年郎平,这对于同类题材来说,就已经是厉害到开挂了。镜头里的光线绝大多数,是从背景中窗外透入,铺满整个训练场。大多数镜头,都是一种温暖的泛黄色调,特意做了一种记忆中的明丽质感。把温和的色调嵌入进电影氛围中,《夺冠》的质感,就成功了一半。为了原汁原味,《夺冠》还请来了当年在电视中直播女排比赛的央视名嘴,宋世雄,亲自为电影中的女排比赛配音。从业四十年,连续5届奥运会,他几乎承包过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冰球、田径、游泳、体操、举重、武术等单项世界赛事的解说。郎平走进了漳州的训练场馆,满眼望去,都是她们年轻时期的影子。朱婷、惠若琪、徐云丽、袁心玥、丁霞、张常宁、林莉、刘晓彤、颜妮、龚翔宇……但,撬动这么大阵仗,充分说明了电影《夺冠》之于中国体育的分量。很多老一辈人,即便不关心体育,只要听到女排两个字,依旧忍不住激动、感慨。全国人民都知道,“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冠绝世界。最早在1972年搭建的时候,经费不够。只能让当地民工花了28天,用竹子搭成。而是由黄土、石灰、盐水压实夯平而成的“三合土”,土层表面经常被磨掉,露出细沙,一到下雨就潮湿泥泞。在酷热的闽南,在竹棚室内,在暴晒的室外,踩着三合土,摸爬滚打,浑身带伤。
在训练时,成千上万次的摸爬滚打后,运动员被木地板上的倒刺戳伤。
那是得有多少次的训练,才会留下这一整面的“功勋章”?天赋强如郎平,在当年的女排里,都只是菜鸟新人,也只能从体能,从力量,最基础开始练起。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日复一日,连大年三十的晚上,都被要求,加练,加练,再加练。
再之后出国,仅仅是外国宾馆里的摆放的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就已经让运动员们痛哭流涕。当郎平她们出征日本女排世界杯时,来到决赛现场,宋世雄正在直播。大家围在一起,拉着幕布,打着灯,踮起脚,仰起脖子:它在国人自信心最跌落谷底的时候,用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2015、2016、2017、2019,郎平率领的新一届女排,用四座世界冠军奖杯,强势归来。但如果只是把《夺冠》看成一部中国女排的纪录片,那就太可惜了。导演陈可辛罕见地在《夺冠》中,铺陈了一个更大的叙事。
当运动员的数据输入电脑,你们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已经没有秘密。吴刚饰演的老教练在得知当时中国没有可使用的计算机之后,安静了一会儿。
是苦,是难,是流血流泪,是背着沉重的包袱,是打碎牙往肚里吞。电影中,当郎平成为国家队教练,一切百废待兴,亟需出成果。要搞就搞大国家队,12人,30人,100人,多多益善,无限组合,只要打得好,谁都有机会。在全世界范围请最专业教练,体能,协调性,瑜伽,复健……通通安排上。2016年,因为备战里约奥运会,年轻的女排姑娘们非常焦虑,疲惫。没有像当年的老女排一样,为了成绩,提出加练的任务。说到女排精神,我们肯定都能想到的是肯吃苦,敢拼搏,不服输。到如今,新一代已经用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自由应对。也是四十年来,全国人民从自卑到自信,一步步走来的光辉历程。从这点看,《夺冠》恐怕是国庆档所有新片中,最适合这个节日的作品。
让她们抛下包袱,轻装上阵,以更加自信的态度迎接未来,赢得胜利。苦,是当时的条件所迫,过去的拼搏,不是为了今天吃二茬苦、受二茬罪;争光,是当时对世界仍然陌生,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今天的我们应该更加开放和自信。而是我们不再需要把所有的荣誉和自尊心,都寄托在女排姑娘们的输赢上。中国女排最好的样子,是每一个拼搏过,牺牲过的前辈们的样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