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又红了,但它是真硬
年过完了,冬奥也临近结束。
这个时候,突然想起来八年前,也有冬奥会,也有一部创下国产片票房纪录的红色战争题材电影。
电影里有一个演员叫苏翊鸣,在八年后的北京冬奥会,一鸣惊人。
这部电影就是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这五个字,可以说覆盖中国的男女老少,从50年代推出,一直“红”到今天。
影片改编自小说《林海雪原》与其衍生京剧、电影版本。
讲述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之间,剿灭匪众、拯救后方人民的故事。
其中,根据真实原型杨子荣,假扮土匪、深入匪窝、里应外合、剿灭座山雕等人所撰写的一节,最为耳熟能详,即“智取威虎山”。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作为“八大革命样板戏”之首,大部分祖辈父辈,几乎都会唱段“穿林海、跨雪原”......
这出已经演了半个多世纪的戏,又怎么能在新时代银幕中创下辉煌呢?
在我看来,导演徐克对电影的视觉奇造、节奏把控,无疑是《智取威虎山》可以焕发新生的核心。
影片从开幕,就一直在强调“热闹”。
出于故事本身“游击战”、“深山雪海”的设置,虽然搞不成太多人海战术,但前后设计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动作场面。
电影里,无论是雪地悬崖,还是一次次的大战都堪称奇观。
连原著中柔弱的“小白鸽”白茹,也化身神枪手,在夹皮沟贡献一场瞄准很强的对垒。
特别是“打虎上山”一节,经由CG特技技术描摹,惨白雪山间勇猛老虎与大貂裹身杨子荣之间的缠斗,成为华语动作戏中尤为惊心动魄的画面。
而影片同样没有放弃战争片必要的两军对垒大场面。
高潮“百鸡宴剿匪”,就是徐克基于原著的最大改造。
原著中,威虎山就是山坳坳里的土洞,对阵也不过是冷兵器与几杆枪间的打斗。
徐克则设计出日侵时期留下的兵火库,座山雕率八大金刚盘踞于此,形成雪山深处的“东北堡垒”。
神秘、寒冷、惨白一片的雪山沟壑深处,阴森的现代化军事基地扎在其中。
座山雕的“寝宫”,则是大窗花、贵妃榻、日式拉门和李朝格局的机制民族风混搭。
在电影里,大年夜,三十晚上,正值座山雕大寿,化身第九金刚的杨子荣,建言大摆筵席。
几百人的酒席从匪寨大厅直摆到土窑边,艳丽的大红灯笼在席上高高挂起。
与此同时,趁着匪众醺天醉地,联军小分队跃过天险、翻上悬崖,闯入兵火库,直取威虎山。
冲锋枪、狙击枪、转盘机枪、迫击炮、火箭筒、机关炮齐上阵,小分队抢了坦克就往碉堡里猛冲。
电影的故事走向,基本按照原著进行。
但是,在具体人物设置和线索串联上,徐克则进行更为现代化的原创改变。
原著中,杨子荣假扮土匪上山后,叙事线就变成多线索。
在京剧舞台上,则是小分队队长少剑波、杨子荣双线并进,同时为展现军民一家亲,则设计出被土匪侵扰的“常猎户”一家,与少剑波共同抗敌。
两条线索间不产生紧密交集,在更形式化的京剧中自然可行,但对于当代电影剧本来说,很难保持故事有效推动。
于是,徐克重新原创出遭到土匪伤害的“小栓子”,即是由刚刚在冬奥会拿下金牌的苏翊鸣扮演的角色。
徐克运用他的滑雪天赋,丰富了影片的奇观构成。
更通过这样一个“熊孩子”的故事,串联起在山下的小分队与山上的杨子荣,同时,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土匪侵害的严重、与联军剿匪的必要。
电影里,小栓子本是山中林场村民,某次土匪洗劫,全村人包括他爹,几乎都死在土匪枪下。
而他娘马青莲,则被掳走,就此失去音信。
小栓子从此在山中游荡,他初次出场,在联军刚拿下的仓库车站间乱跑,像个疯子,身上还有枪伤。
被联军带回后,他以为联军也是土匪,大喊大叫,直接扑翻了警卫员高波递来的食物。
看到高波蹲在地上把吃的拣回盆里,才勉强安静下来。
栓子与高波之间的关系发展,也是栓子慢慢从“小疯子“转变为抗匪”小民兵”的过程。
联军刚带他驻扎进夹皮沟村中,他还是一门心思想要逃跑,结果遭山下几个小土匪抓走。
高波为救小栓子闯入匪屋,却寡不敌众,被打断了腿。
幸好后援迅速赶到,及时救下二人,还从土匪手中拿到敲开威虎山山门的“先遣图”。
直到这时,小栓子才开始认识到小分队是同土匪抗衡的正义之师。
然而,小栓子这时还没摆脱“熊孩子”的属性,虽能凭借生长于雪山中养出的滑雪天赋,带着小分队探查敌情,但碰到大事,还是拖了后腿。
威虎山派了两大金刚带着数百人洗劫夹皮沟。
小分队准备利用村内地势复杂、街道狭窄的优势,计划以少胜多。
可栓子村庄遭血洗时的ptsd在相同情境下发作,兼之被仇恨意识冲昏头脑,一下冲出躲避处。
高波看到小栓子在屋外,也不顾腿伤,跑到屋外想拉回小栓子。
此时,正取弹药的战士被打伤,小栓子不顾后果,直接拿起弹药箱就向对垒处奔去。
白茹和高波只得也跑去巷口打枪掩护。虽然小栓子没受伤,但高波却被潜入的土匪一刀毙命。
高波死后,小栓子又陷进质疑中,觉得他爹娘和高波都死于土匪之手,联军也无法保护生存在土匪淫威下的人。
听到这话的白茹怒了,打了小栓子一巴掌,少剑波告知他他娘还活着,就在威虎山上。
冷静下来的小栓子,为了去接娘,终于成了听从指挥的小民兵。
在威虎山,串联起整个匪寨内部关系,从情节设置上给杨子荣的间谍计划制造冲突矛盾的,则是栓子娘马青莲。
她被掳上威虎山后,被座山雕强占,成了压寨夫人。
青莲首度出现时,旗袍貂氅,媚艳风情,表情凶狠。
杨子荣刚入威虎山大厅时,她端坐正中,仿佛原著中残忍的女匪首“蝴蝶迷”。
然而,随着故事进展,观众就能了解到,“做大哥的女人”更加凄惨。
在屋外,她是趾高气扬的夫人,在屋内,她夜夜被座山雕凌虐、殴打。
同时,她还要当座山雕不信任手下时,施展的“美人计”执行者。
电影里,杨子荣初入匪寨,座山雕就利用她此试探杨子荣。
幸好杨子荣意志坚定,并及时用小栓子的消息控制住了青莲。
得到小栓子消息的青莲,迫不及待地想逃出寨子,试图偷走座山雕的地图,让杨子荣带她一起离开。
这对杨子荣执行计划造成极大的困扰,只能努力骗过座山雕,再陷害其他土匪,让威虎山内部先逐步瓦解。
当小分队攻入山寨时,座山雕眼见大势已去,想带着青莲通过密道逃走,被杨子荣击毙,青莲这才终于同等在寨外的小栓子团聚......
你会发现,马青莲、小栓子母子俩的故事,作为主轴,将故事的多条线索与群像式地人物紧密联结,同时制造了更紧凑、更跌宕起伏的故事。
二人的胆怯、遇事欠考量,也补足原著与旧戏剧思维中,所缺乏的人物成长弧线,能够让观众更好的带入情感。
而且通过二人与战士之间的关系变化,更体现出徐克本人的创作特色:侠义思想。
看过《智取威虎山》后,观众最大的感触往往是,这并非传统意义的红色主旋律,而是精彩刺激的冒险类型大片。
小分队战士们也并非平面化的“伟光正”,更接近金庸小说中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特别是杨子荣的形象,络腮胡、大背头、剑眉星目,微笑时带着股邪气。
打虎上山时,大貂一裹、大帽一戴、飞身上马、枪响虎倒,浑然就是行走在山间雪地的绿林好汉。
杨子荣进威虎山时,与八大金刚、座山雕对黑话,也不像京剧版中打光都在异次元的鲜明对比。
电影里更像是《水浒传》中的上梁山、拜码头。
对于当代观众来说,这种真正照着间谍、侠客的方向塑造,自然更好理解。
其实这种塑造,反而更贴近于原著《林海雪原》,原著作者曲波根据自身经历来创作时,就参考了旧式传奇小说、贴近民间叙事。
小说中的角色,便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统侠客式江湖英雄。
因此,这种本身就符合人们对英雄、侠士理念的作品,才能够从推出就获得当时观众的喜爱,并一路成为“样板戏”之首,直到今日还在不断上演。
而徐克的创作,则将更具个人特色、当代创作理解的精神投入到这个本身就非常传统武侠的红色底本中。
因此,即便没有英雄主义式的仰拍、反差鲜明的打光、时刻红光满面的造型。
观众也能从情节本身,通过角色们脏兮兮的造型,感受到角色们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油然而生的正气。
近些年来,对于主旋律的认同、和对任务片的抵触,同时在国内院线上演。
特别是任务片们,往往定制题材内容、赶工赶时间、违反创作规律,虽然数据上或许一时风光,但质量必然让影片随时间淘汰。
其实,主旋律不过是影片主题中的一种,电影人拍片、观众坐在电影院内,初衷都是为一部好电影。
电影人先做出部精彩的电影,观众看完感到值回票价,才能真正接收到所要表达的主题。
如果先想着,甚至只想着表现如何如何的“价值观”,那便是舍本逐末。
观众讨厌的,永远不是“戏”,而是“样板”,和只能看“样板”......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引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7957470
- 2 王楚钦谈与张本智和争冠 7914697
- 3 俄飞行员驾驶苏-57经停太原买买买 7873817
- 4 聆听大国外交的铿锵足音 7798503
- 5 两位抗癌网红先后去世 近期曾通话 7679767
- 6 故意冲撞石山舰 17人被抓 7540208
- 7 小伙被两年前经常投喂的流浪狗认出 7458630
- 8 前员工曝光火锅店用僵尸肉 7350549
- 9 男子打赏女主播400万自己啃馒头 7200730
- 10 9条具体措施稳外贸 7114527